关于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
实施方案
table>自XX 年6月份开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以来,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成功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单位扩面工作,基本构建了国库集中支付框架。
但是,在国库集中支付运行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和深化,针对当前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逐步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体系,资金收缴和拨付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面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必要性
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三年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国库管理改革前期重点开展集中支付,对集中收入尚未作统一的安排和要求,财政资金入库延迟,大量资金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一些部门擅自重复或分散设置了多个账户,导致部分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三是部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收支核算尚未纳入财政国库管理改革体系,一方面,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领导决策调控提供准确依据。
另一方面,使得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有可能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四是国库集中支付的规模小,数额少,尚未达到“所
有财政性资金都要按规范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要求。
XX年国库集中支付额仅占全年财政总支出的 %。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国库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区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和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国库资金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服务功能。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国库收付制度改革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三不变”原则。
预算管理体制不变,由各单位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单位理财机制不变,资金使用权仍归各单位;单位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部门对资金使用结果负责。
二是坚持规范操作的原则。
合理确定财政部门,征收单位,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代理银行的职责,所有财政性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
三是坚持管理监督的原则。
增强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使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防范出现规避监督的现象。
四是坚持方便用款的原则。
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及时,更加便捷。
三、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清理和整顿各单位银行账户,实行单一帐户管理。
各预算单位只保留在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基本账户,任何单位未经县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联合审批擅自另行开设账户,都将视同为私设“小金库”,予以严肃查处。
1、由监察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审计局联合下发《关于清理整顿预算单位银行帐户的通知》,对预算单位银行帐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
清理整顿的范围是各乡镇、县直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与县级财政有领拨款关系的区级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
2、取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预算单位的所有银行存款帐户,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由永宁县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在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开设一个基本存款帐户,用于预算单位非财政性资金的核算。
3、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定额补助预算单位、实行行业会计制度全额预算单位),只允许开设一个基本存款帐户、一个专用存款帐户和一个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帐户。
(二)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办法,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
划拨资金统一上网支付。
建立由财政部门、代理银行和全县119个预算单位组成的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网络系统,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支付系统,实现资金支付的“中转”变“直
第 3 页共4 页
达”,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1、成立永宁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承担永宁县国库集中收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将原永宁县会计核算中心和永宁县教育核算中心并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将6个乡镇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范围,同步实现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收付中心转轨,所有教育预算单位(共25个)、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和集中收付。
2、增加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工作人员。
根据集中收付业务需要,从乡镇和教育核算中心现有工作人员中选调10名工作人员。
3、扩大集中支付资金范围,一是对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全部纳入财政工资统一发放;二是将所有具备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非预算单位资金、市拨资金尚不能挂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由于开户银行未与区财政厅连网,暂时不能实行集中支付,待条件成熟后逐步纳入)。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