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收稿日期]2001-11-15 [作者简介]刘岳峦(1956-),女,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从事写作教学及研究。

第23卷 第2期2002年2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 L OF H AR BI N UNI VERSITY V ol 123 N o 12Feb 12002 [文章编号]1004—5856(2002)02—0068—03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刘岳峦(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 要]在莎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我们会发现,她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在莎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卓然而立。

朱丽叶的坚贞,鲍西娅的胆识,莪菲利霞的单纯烂漫,苔丝狄蒙娜的温柔纯洁,考狄利亚的耿直坦率光明磊落,克莉奥佩特拉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些女性使莎士比亚人物画廊异彩纷呈,绚烂夺目。

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我们会发现,她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具体剖析如下。

一、追求真善美的爱情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大多数都涉及了爱情和婚姻问题,他笔下的卓越女性,敢于追求爱情的自由,崇尚不受出身、门第和财富限制的真正的爱情,坚持人是第一位的标准。

《威尼斯商人》中的贵族小姐鲍西娅蔑视王侯权贵,与“能文能武”但家道衰落的巴萨尼奥真诚相爱。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安培琪,既不满父亲给她找的有家私的少爷,也不同意母亲向她夸赞的那个有钱有势的医生,她不让别人支配自己的终身大事,却拿定主意,与自己看中的“没有家产”但人品很好的范顿结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向封建家长们明言:“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一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人”。

她与罗密欧不顾世仇,倾心相爱,并且不惜为爱情献出生命;《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亚不愿把自己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爱的人”,反对“选择爱人要依赖他人的眼光”。

《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亚,拒绝了公爵的爱情,却追求公爵侍从的爱情;《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认识奥赛罗以后,“心灵完全为他的高贵德性所征服”,她冲破一系列阻力,把自己的爱情献给正直勇敢的奥赛罗,并且情愿放弃舒适的生活,与爱人一起出外战斗;《辛白林》中的伊摩琴,身为英国国王的女儿,把门当户对的求婚置之不顾,却与自己爱恋的有才的贫士秘密结婚。

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些女子,打破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不顾一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爱情在她们的心上占着绝对重要的位置。

她们渴望爱情,珍视爱情,敢于为爱情奋斗,也敢于为爱情牺牲。

在这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克莉奥佩特拉,这个统治埃及而又受罗马统治者辖制的“女皇”,靠姿色去博取一个又一个王子甚至敌人的欢心,但对她来说,唯一真实的是安东尼的爱,她惟恐失去他。

安东尼回罗马去了,克莉奥佩特拉如饥似渴地思念他:“他现在是在什么地方?他是站着还是坐着?他在走吗?还是骑在马上?幸运的马啊,你能够把安东尼驮在你的身上!出力啊,马儿,你知道谁骑着你吗?你是撑持着半个世界的巨人,全人类的勇武的干将哩,他现在在说话了,也许他在低声微语,‘我那古老的尼罗河畔的花蛇呢?’因为他是这样称呼我的”。

她接连不断地派人给安东尼送信,甚至不惜“把埃及全国的人都打发去为我送信”。

她不断地打听安东尼的消息,盼望听到他的平安无恙,尤其盼望听到安东尼对她的爱情。

她以安东尼的吉凶音讯来决定对使者的奖惩:“安东尼死了!你要是这样说,狗才,你就杀死了你的女主人了;可是你要是说他平安无恙,这儿有的是金子,你还可以吻一吻这一只许多君王们曾经吻过的手”。

甚至在钓鱼的时候,她也要把每一尾鱼当作再也不能离去的安东尼,当她听说安东尼与奥克泰维娅又结了婚(属于政治联姻)时,竟像发疯一样地诅咒殴打使者:“我但愿你说谎,即使我的半个埃及完全陆沉,变成鳞蛇栖息的池沼”。

当安东尼为她伏剑自刎后,她也不愿独自活下去:“我的夫,我来了,但愿我的勇气为我证明我可以做你的妻子而无愧”。

她把毒蛇放在自己的胸口上,叫着安东尼的名字倒下了。

克莉奥佩特拉的爱是专横的、自私的、令人胆寒的,是应该谴责的,但她的爱又是生死不渝的,火一般热烈的,震撼人心的,是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的。

剧作家创造了这一独具个性光彩的特殊类型的女子形象,描绘了克莉奥佩特拉对安东尼所独有的悲壮而又真实的爱情。

这正是肯定和赞美人文主义者重视的人性、人的感情,表达了当时妇女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真、善、美爱情的愿望。

二、反抗封建主义束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 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些女子,不但容貌美丽动人,而且聪明机智、坚定果敢,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面对封建主义的禁锢,面对封建的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面对社会恶势力,女子们勇敢坚决地展开斗争。

“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性爱的”(《马克思选集》第四卷),青年女子的婚事,只能听从父母的摆布,根本没有恋爱的自由权利,也谈不上婚姻的幸福。

“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把你装在木笼里拖了去……不然以后再也不要见我的面!”这是封建家长凯普莱特对女儿朱丽叶的逼迫(《罗密欧与朱丽叶》);“丢开你的情思,依从你父亲的意志……否则,不是受死刑,就是永远和男人隔绝”。

这是雅典法律对赫米亚的威胁(《仲夏夜之梦》)。

鲍西娅死了的父亲还要控制着女儿,使她“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

这种包办的婚姻制度是整个封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莎士比亚的女子们对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批判和反抗,安培琪痛斥“有了一年三百磅的收入,顶不上眼的傻夫也就变成了俊汉了”的荒谬现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潘狄塔坦言权力的平等:“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冬天的故事》);苔丝狄蒙娜深深地被奥赛罗的“高贵的德性所征服”,冲出种族歧视的樊篱和家长的封锁,毅然决然地同奥赛罗结婚,并随夫远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娇美的战士”(《奥赛罗》)。

朱丽叶忠实于罗密欧,拒不服从父母之命,采取了私订终身、喝药假死直至墓穴自杀的一系列反抗行动,从一个恭顺听话的“小绵羊”、“小鸟儿”,成长为本阶级的叛逆人物,对黑暗愚昧残酷无情的封建势力作了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反抗(《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些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女子坚决地拒绝封建束缚,拒绝不成就采取进一步措施:或者与情人私逃,如潘狄塔与弗罗利泽(《冬天的故事》)、安培琪与范顿(《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杰西卡与罗兰德(《威尼斯商人》)、赫米亚与拉山德(《仲夏夜之梦》),或者双双殉情,如朱丽叶与罗密欧。

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对封建婚姻制、封建恶势力的挑战、否定和背叛,在斗争中,她们表现出既果敢坚定、又机智聪明的特点。

如《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爱上了伊利里亚城的公爵奥西诺,为达目的,她女扮男装,充当公爵侍童,她作为公爵的使者,替公爵向伯爵小姐求爱,而内心忍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当她得知奥丽维娅并96第2期刘岳峦: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不爱公爵时,便抓住一切机会,向公爵表达爱情,终于如愿以偿。

在《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在不得不遵照亡父遗命“猜匣选亲”的情况下进行机智的反钳制斗争。

她用诗歌、音乐暗示巴萨尼奥,有情人终成眷属;接着她又为了营救丈夫的朋友安东尼奥果断想出并实行一个大胆的计划:代她的表兄法学博士培拉里奥出庭审案。

法庭上,面对高利贷商人夏洛克的疯狂进攻,一群男子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焦急万分,而“博学多才”、机智果敢、女扮男装的鲍西亚,先以“慈悲”劝说,继而欲擒故纵,诱敌深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用法律进行惩罚,使凶残的夏洛克得到应有的打击,胜利了结了这个案件。

莎士比亚曾以热情的语言赞美女子们的天赋才能:“假如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才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关了窗,它会从钥匙孔里钻出来的;塞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道烟从钥匙孔里飞出来的”(《皆大欢喜》)。

上述这些青年女子,敢作敢为,敢于冲破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敢于抛弃一切偏见和束缚,敢于也于为爱情奋斗,她们的思想行为是可歌可泣的,她们既是现实的产物,又是理想的化身。

三、她们是有局限的新人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些女子形象,毕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封建土壤中脱胎而来,她们必然受着旧时代的影响和本阶级的制约,因而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苔丝狄蒙娜,她曾经勇敢地追求爱情,但遭受丈夫的冤屈并被侮辱时,却逆来顺受。

她对丈夫说:“我是一个该受管教的孩子”,面对着疑心她不贞而变得越来越冷酷、粗暴、固执的丈夫奥瑟罗,她欺骗自己:“不能把男人当作完善的天神,也不能希望他们永远像新婚之夜那样温柔体贴。

”对封建夫权的顺从使她陷入难以解脱的境地,所以她既没有斗争(即使对恶人伊阿古),也没有抱怨,甚至还求上天“宽恕”那些置她于死地的人们。

《仲夏夜之梦》中的朱丽娅,渴望自由恋爱却又缩手缩脚,她明明在恋爱,但偏要极力掩饰,故作正经;她明明高兴接到情书,而表面上却要“满脸恕容”地训斥女仆。

然而她又恨不得立刻看见这信的内容,埋怨女仆“偏不把信硬塞给我看”。

她假装生气,撕毁了“不三不四”的书信,心里却后悔得不行:“这一双可恨的手忍心把这些可爱的字句撕得粉碎,……为了补赎我的罪愆,我要遍吻每一片碎纸”。

莎士比亚真是惟妙惟肖的表现了这个既有热烈的爱情向往,又不敢大胆的冲破束缚的崔莺莺式的女子。

而《终成眷属》中的海丽娜,固然也算是千方百计地追求爱情,结果也算是圆满,但她却是不顾尊严,不顾丈夫另有所爱,采取欺骗手段达到了目的,最后才迫使丈夫承认了自己。

莎士比亚作为现实主义的伟大剧作家,他忠实于现实生活,他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带有一定的缺点,她们是产生在旧土壤上的新芽,她们是带有局限性的新人。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剧作中,通过一百多个女性形象,特别是一二十个典型女性形象,表现了当时妇女的状况,写她们的喜怒哀乐,写她们的愿望追求,写她们在家庭和丈夫眼中的地位,写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她们生活、思想、情感的影响。

从她们身上,表现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道德观、爱情观、价值观。

历史已前进了400年,但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些典型女子形象依然在文学的星空中闪烁着耀眼光辉,这就是莎士比亚的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崔积宝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Fem ale Im ages in Dram as of ShakespeareLIU Y ue2luan(Heihe branch-college of QiQihaer University,Heihe16300,China) 07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