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4 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4 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2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2014· 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 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的。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 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 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 运动离不 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 动会
目录
考点精讲
2.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1)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的相对静 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 (3)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4)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 发生易位。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 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 联系 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5
@《创新设计》
目录
6
@《创新设计》
目录
考向2:哲学的运动概念
7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2017· 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 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 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 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风筝作为一门艺术体现“普遍性”, 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 等流派体现 “ 特殊性 ” ,故①入选;风筝从 用于军事、娱乐到成为一门艺术并流传至 今,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④入选;②的“规律”与③的“发展道 路曲折”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线
4
@《创新设计》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线
目录
考点精讲
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存在 状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对接高考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失分误区
时效热点
对接高考
考向1:世界的物质性
2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2014· 课标Ⅱ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 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 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 ——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 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 进一步证明( B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 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 同的基础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选项符 合题意;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应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③ “ 具有同样 的表现形式 ” 表述错误。④符合题意。故 选B。
3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精讲
1.理解一个概念:物质概念
1.什么是物质?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不以 人意志为转移;同时也说明物质具 有独立性。
10
@《创新设计》
目录
对点训练
(2015· 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A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 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点训练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 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 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 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 B 两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 旨; C 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 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解析 “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 是指 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 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正确。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 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观念,故 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 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 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
11
@《创新设计》
目录
考向3:物质运动的规律
8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精讲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 侧重强调 物质离不 开运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 质会导致形而 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13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审题解题:
14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
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 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 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