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2.多重引物PCR 联合Southern blot 和多重PCR对缺失型的
DMD/BMD患者的检出率可达98%以上。
•3.反转录PCR
•4.MLPA法 MLPA技术仅能检测发生在DMD基因的79个外显子
中的缺失、重复突变,而其他类型突变(如点突变) 则难以检测到,约33%的DMD患者和10%的BMD患者因此 无法检出。
实验室诊断
一般实验室检查 •1.DMD与BMD均有血清酶CK和LDH异常升高(正常值的 20~100倍); •2.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尿中肌酸增加,肌酐减少, DMD患儿心电图检查多数异常; •3.肌肉MRI检查示变性肌肉呈“蚕蚀现象”; •4.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检测肌细胞有无抗肌萎缩蛋白作 为鉴别诊断DMD/BMD的指标:DMD无抗肌萎缩蛋白;BMD 抗肌萎缩蛋白的分子量减少或/和抗肌萎缩蛋白含量减 少。
正常对照
E58
2014MGL2-03
MP15D231
E58
c.8608C>T
基因型分析 DMD基因突变的形式多样,主要是缺失突变、重复
突变、微小突变。
•1.Southern blot 采用基因组探针或cDNA探针的Southern blot 可
确诊缺失突变,用于PCR方法筛查阳性病人的确诊, 也能检出缺失突变携带者。
Southern杂交法曾经是诊断这些类型基因突变的经 典手段。由于Southern杂交法的耗时、工作量大,迅 速被多重P。
•DMD 突变类型统计(2014.1-2015.9)
共1272例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位置和片段长度与肌病的临床症 状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
•Monaco提出 “阅读框规则”(frame-shift hypothesis ): 保留了阅读框(in-frame)的突变通常仍可以产生 有部分功能的dystrophin 蛋白。但如果缺失或重复破 坏了阅读框(out-of- frame/frame-shift)则引起RNA 的不稳定,所产生的截短蛋白量极少,在细胞中迅速 降解不能发挥功能。
•DMD 基因的缺失分布于整个DMD 基因,既可累及启动 子区域、保守的3′-羧基末端,也可是整个DMD 基因 的缺失。但存在2 个缺失“热区”,分别位于5′-端 的2—20 号外显子区域(5′-端缺失的断裂点通常在 2 号和7 号内含子序列内,也有可能在下游内含子序 列内)和中央的45—55号外显子区域(断裂点通常在 44 号内含子序列内)。
Gower征
5.心肌及其它肌肉损害:大多患者伴心肌损害,少 数患儿心肌受损严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平滑肌 损害可有胃肠功能障碍;面肌、眼肌、吞咽肌、胸锁 乳突肌和括约肌不受累;
6.智力障碍:约30%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 碍的表现。
•BMD
多在5~15岁起病,临床表现与DMD类似。首先累及 骨盆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有腓肠肌假性肥大,逐渐 波及肩胛带肌;但发病年龄较晚,进展缓慢,病情较 轻,12岁尚能行走,心脏很少受累,智力正常,存活 期长,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热 假烈肥欢大迎型莅肌临营参养观不指良导症
2019.11.30
疾病概述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2种类型, 其分类依据为抗肌萎缩蛋白疏水肽段是否存在,以及 蛋白空间结构变化和功能丧失程度存在差异。
•DMD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发病率约 1/3500活产男婴,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患儿多呈 明显家族性,另有约1/3由新发突变而致病。
所以,影响基因开放阅读框的突变会导致发病较早、 症状较重的DMD;不影响阅读框的突变会表现为 BMD。
•但仍有8%的缺失突变DMD病人不符合阅读框学说,这 种情况多发生于该基因的5’端,通过使用不同的启 始密码,可在转录时克服移码突变或改变拼剪。
临床表现
•DMD 1.肌无力:患儿9~12岁不能行走,需坐轮椅,晚期
•BMD的致病基因与DMD相同,发病率约为DMD患者的 1/10。
DMD基因突变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属X连锁隐性遗传病,DMD和 BMD基因位于染色体Xp21。该基因组跨度约2,300kb,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大基因,cDNA长14kb,含79 个外显子,编码3685个氨基酸,组成427KD的细胞骨 架蛋白——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
患者肌肉明显萎缩、挛缩; 2.腓肠肌假性肥大:90%的患儿有肌肉假性肥大,触
之坚韧,以腓肠肌最为明显,因萎缩肌纤维周围被脂肪 和结缔组织替代,故体积增大而肌力减弱;
3.Gower征、鸭步行态:通常3~5岁隐袭起病,突出 症状为骨盆带肌肉无力,表现为走路慢,脚尖着地,呈 典型的鸭步,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站立时腰椎过度前 凸。
•DMD 基因编码的RNA 长达 14 000 bp,主要在肌肉组 织、心肌组织表达,在大脑组织也有少量表达。
•DMD 基因最多见的突变是基因内部的缺失,在所有突 变中,外显子缺失突变占55%~65%,重复突变占5% ~15%,点突变占35 %左右(无义突变或引起移码突 变、内含子与外显子剪接接头序列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