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
3
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 “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呢?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 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
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教育供给矛盾已经转移;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发展。 教育重心开始调整:
考试招生改革举措
(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2)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 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 [2014]10号); (3)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 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教基二[2014]11号);
(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 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 (5)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联合印发《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 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教学[2014]17号)。
在九年义务 教育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 面向大众的 基础教育。
——具有自 主发展能力 和沟通合作 能力
: 1.一个主题:
2. “三大目标”: (1)课程教材体系;
落实好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2)人才培养体制;
(3)育人工作格局。
未来课程改革的
基本思路
4. “十项关键性改革”: “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教 材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 革”“教师教育”“资源建 设”…… 3. “五项主要任务”: (1)统筹各学段;(2)统筹各 学科;(3)统筹各环节;(4) 统筹各方力量;(5)统筹各阵地。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
主要内容
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变化 三、高中课程建设的变化 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 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全面深 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养作为回答“培养
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已经成为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最为关心的重 要主题之一,成为21世纪国际课程 改革的潮流。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全面 发展 的人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 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 • 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高中通用技术课 设置寥寥; • 综合实践活动“集体放羊”; • 课堂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 • 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比改革前还少; • 有些地区和学校改革的最终形势:教材的 “更新换代”。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 念、目标和内容在实践中并未全 面落实。
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
(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 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 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 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 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 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 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 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义教课改十七年,高中课改十三年:
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的新课程体系; 传播了先进教育理念; 更新了教学内容; 高度重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学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 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规模——内涵 数量——质量
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培养人”,教育质量 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课程改革
(三)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有待进一步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
上世纪末 2001/2004年 2011年 2014年 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大范围开展课程实验 修订义务课程标准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
(二)带来的主要变化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业水平考试全覆盖,14个学科全部考。
(2)突出学生的选择,即“两依据一参考”。
依据高考语、数、外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
学生综合素质。
(3)文理不分,文理兼修,文理兼考。
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 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 都清晰地反映出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的挑 战前所未有,对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的 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均 提出了更为明确、更高的要求,甚至形成 了倒逼之势。 只有把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揽子改革方案,相得 益彰,才能使两项改革形成合力,取得更 好的改革实效。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1.明个性 的发展,为 学生适应社 会生活、高 等教育和职 业发展做准 备,为学生 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
培养 目标
——具有理 想信念和社 会责任感
——具有科 学文化素养 和终身学习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