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 (4)二、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和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6)三、深圳市红树林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 (11)1. 红树林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红树林周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122. 诸多红树林湿地被严重污染,,生态功能急剧下降 (13)3. 外来生物入侵和虫害,挤占红树林生长空间 (14)四、红树林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15)1.建立监测体系 (15)2.建设和管理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16)3.控制各种污染,加强湿地周边管理 (16)4.加大对外来入侵种和虫害的防治力度 (17)5.加大恢复红树林 (17)6.提高宣传力度,增加人群中对红树林的认识 (18)7.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18)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
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退化,阻碍了深圳市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对改善深圳市的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通过深圳市各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从现状、问题、对策三方面探讨了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深圳;红树林;现状;问题;对策“红树林”这一名称的由来在于红树科植物通常富含单宁,其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红褐色,因而这类植物的树皮和木材被割破或砍伐后经常呈现红褐色,由此得名“红树”,由红树组成的森林,自然地就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惟一的木本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依赖于海水周期性浸淹的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被誉为“海底森林”、“水上绿洲”。
因为“红树林保护和发展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和防治海洋污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生态、旅游、经济和社会价值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认识,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然而由于人为的滥砍滥伐,以及逐年加剧的环境污染等,使得这样自然异常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降低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程度。
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沿海国家当局的高度重视。
深圳市是我国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地区,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防护城市的作用,因此做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对改善深圳市的生态和城市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的旨意是在对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考察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及其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反观深化红树林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红树林在地球的分布并不广泛,它属于热带、亚热带被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面积约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十万分之一。
据了解,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但以马来半岛及邻近岛屿的生长最繁茂。
全球红树林植物种类有24科38种。
然而,从全球的红树林资源现状来看,形势并不能让人们感到轻松。
东南亚可谓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
印度尼西亚原有红树林250万公顷,1969年后的短短10年就有70万公顷的红树林变成了稻田和养虾塘,到2000年又有50万公顷红树林被农田取代。
在马来西亚57万公顷的红树林海岸线中,已消失2万公顷,预计今后几年将有10万公顷被砍伐。
菲律宾已有29万公顷的红树林消失,还有10万公顷岌岌可危。
泰国也有1/4的红树林荡然无存。
另外,加勒比海地区的红树林同样命运不佳。
据报道,1920年前这里的红树林覆盖率达50%,如今只有15%。
波多黎各已有3/4的红树林不复存在。
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为了开采石油不惜大片毁坏红树林。
全球红树林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海岸生态正遭受空前的破坏。
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及海南的沿海,种类有16科34种。
由于人为经济活动影响较为严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红树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发育成熟的红树林存留不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膨胀,人们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及土地开发能产生的较高的经济利益,导致了许多地方人们对滩涂、红树林沼泽等湿地进行大面积围垦,用于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城镇和工业设施建设。
许多地方的围垦和改造缺乏科学论证,或者只顾短期的、局部的利益,造成对沿海湿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导致其原有的生境受到严重破坏。
例如,由于追求经济利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旅游项目开发商等对滩涂资源肆意开发,滥采沙石,滥伐林木,造成了滩涂海岸遭受严重侵蚀的现象。
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河口、海湾等,造成海岸湿地的有机污染物、营养盐、重金属等严重超标,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工业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则更低,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的现象更为普遍;同时,农田排水将部分化肥、农药携入江河和海域,加重了河口和沿岸海域的氮、磷负荷量;另外,近年来许多地方的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水产养殖,密度过大且布局不合理,大大超过了所在海域的养殖容量,加剧了海水富营养化,频频引发赤潮灾害。
这些污染远远超出了沿海湿地系统的自净能力,不仅破坏了湿地的降解功能,还对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使湿地的其它各项功能也出现退化或丧失。
有数据表明,南部沿海地区由于海水污染而产生赤潮的频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均能造成上百种经济鱼类、虾类等死亡。
可见污染已对本地区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和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海岸线长257.96km,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每年5至9月为雨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 1 mm;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适宜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生长。
李海生等人(2007)在《深圳市红树林的保护剂其恢复》一文中描述了深圳市红树林资源的具体现状:深圳市市红树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龙岗区的葵涌、南澳,中部的福田区、南山区,西部宝安区的西乡、沙井及福永等地;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69.7HM2,其中成熟的天然林地面积为66.7HM2,成熟的人工造林林地面积100HM2,人工幼林为3HM2;人工造林中以本地种源秋茄、桐花树、木榄造林面积为90HM2;以外来种源,如海桑、无瓣海桑、红海榄等树种造林面积约10 hm2 ,主要种植在宝安沙井、福永、西乡、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等地。
海桑、无瓣海桑已经发展成明显高于本地红树林群落的成熟林。
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力,它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自然保护区,是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9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
它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点保护区之一,又是国际湿地《拉萨姆公约》的典型成员。
深圳大鹏湾畔有一片面积只有几公顷的红树林,虽没有被划为保护区,但当地的百姓却已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重要性,被封为“风水林”、“防风林”而生存下来。
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1科98种,其中红树林植物12科22种:鸟类18目44科189种,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3种;两栖爬行动物31种;哺乳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86种;昆虫96种;藻类117种。
该保护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目前已知深圳市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有6科7属7种,分别是红树科的秋茄、木榄,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树,爵床科的老鼠,梧桐科的银叶树,大戟科的海漆等。
从海南等地引种的红树植物3 科4 属8 种,它们分别是海桑科的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科的海莲、尖瓣海莲、小花木榄、红树、红海榄,棕榈科的水椰等。
在深圳市,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桐花树、秋茄、白骨壤、海漆、银叶树为优势种的群落,主要群落类型有: 桐花树群落、白骨壤+ 秋茄+ 桐花树群落、秋茄+ 桐花树+ 老鼠群落、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海漆+ 桐花树+ 老鼠群落、桐花树+ 老鼠群落、海漆+ 桐花树群落、银叶树群落等。
深圳市的人工林群落类型有秋茄+ 桐花树群落、无瓣海桑+ 海桑群落等类型。
可以看出深圳市市红树林湿地总体情况从20世纪以后就遭到严重破坏,不管是在面积还是群落种类上都要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状态。
沧海桑田,环境变化,物种变迁,红树林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它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红树林常年郁郁葱葱,退潮时是海边上的绿地,涨潮时是海上浮起的绿岛,因此它有助于美化城市环境。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的城市。
现有11座污水处理厂,在建5座污水处理厂。
市政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6222公里,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0%,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6.7%。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1分贝,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69.2分贝。
2004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7%。
河流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河流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
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微污染水平。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
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2、深圳红树林可为城市提供人类所需的氧气。
红树林的叶子吸入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制造供人类及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
据专家计算,一天之中,每10 M2的树林可为1个人提供氧气需求量,同时又吸收了二氧化碳,红树林工给人类氧气量与吸收二氧化碳量之比为1:1.37;也就是说,红树林与人类两者的需求与共给正好是互补形式。
3、红树林能防风消浪,调节城市的风力,尤其是缓冲海风对海岸边的破坏力。
深圳作为沿海城市,处在台风飓风盛行的地理位置,红树林主要通过消浪、缓流、促淤三大功能起到缓冲飓风队城市的破坏程度。
飓风浪是海岸及堤防遭受破坏的动因,红树林可使波浪破碎而强度衰减;水流是使海岸及地方受破坏的另一动因,红树林对水流的阻碍作用使林区流速仅为潮构流速的1/10,使得水流漫溢流速与排泄流速都很小,且憩流时间延长;进而红树林可倚通过网络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沉积物的形成而起到保滩的作用,使堤岸更难以被破坏。
4、红树林能调节城市气候的温度和湿度。
众所周知,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大树吸收地下水后从叶子蒸腾到空气中,从而带走热量,温度降低,适度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