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2.3.2 追求理想
《寒夜》中的曾树生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过上幸福的生活。她对丈夫汪文宣只 有忠诚的妻爱,却没有对丈夫的依赖性。文中有这样一幕:有一次曾树生和汪文宣在国际 咖啡馆谈话时,得知汪文宣有病,而他的吴科长仍旧让他加班时,曾树生便赌气的说: “辞职,就辞职!你不做事我也可以养活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上的独立使她 摆脱了对丈夫的依赖,也不因夫妻关系而限制自己的自由生活。她希望和男人一样,可以 参加社交活动,可以和别人一起散步、跳舞、共餐,也可以和别人书信往还。因此她和丈 夫产生了许多误会,也因此遭受到婆婆的侮辱与谩骂。在《寒夜》里,有一幕是说:曾树 生在最后给汪文宣写的长信中更是直接喊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我只想活,想活的 痛快。我要自由。”“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我的错处只有一个:我追求自由与幸福。” 通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是有着敢于追求的精神。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学号___117343__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二 级 学 院:文化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汉语言文学 学 生 姓 名:李妮妮 指 导 教 师:李道尧教授
二○一四年十一月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结语 .............................................................5
致 谢............................................................6
参考文献 .........................................................6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1 《寒夜》中的曾树生
在小说中曾树生是汪文宣的妻子,抗战爆发年代随丈夫、婆婆来到重庆,在家中因与 婆婆的关系不和,种种因素下,她被迫无奈地到自己的追求者陈奉光工作的银行任职。期 间,深得陈奉光的欣赏与追求。但她都拒绝了,因为自己一直深爱着汪文宣。抗战胜利后, 她从兰州回来,得知自己心爱的丈夫已死,儿子和婆婆也不知去向。
2.2.2 不甘屈服
曾树生与丈夫汪文宣相比,她是生活的强者,由于经济自立和广泛的社交生活使她的 视野变得宽阔,性格变得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为了这个大家庭,她不惜做大家所认为 的“花瓶”,只有这样,她才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做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这一切的一切 都不是她一个女人家所能把控的。在文中,正如她对丈夫所说:“你以为我高兴在银行里 做那种事吗?现在我也是没有办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也是有难言的苦衷。虽然自己 的婆婆视自己为娼妓的时候,她没有绝望,更没有屈服。就这样她不顾众人的流言和冷眼, 同时也不顾及婆婆的吵骂,依旧去银行“上班”。当接到调职通知书,为了摆脱无休止的 争吵,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她毅然地离去。即便在困境中也没有 对生活失去信心,也还苦苦地追寻着。正如自己不满丈夫的懦弱和不思进取,并在信中对
2.3 曾树生的善良正直与追求理想.......................................................................................3 2.3.1 善良正直.................................................................................................................3 2.3.2 追求理想.................................................................................................................3
2 《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曾树生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她怀揣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步入社会,可 惜处处碰壁,没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面对失去理想的痛苦,环境及家庭等多种因素, 促使她形成复杂的、多样化的形象,她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却又不失倔强的本色。她追求 物质享受时,时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她不甘屈服,却又流露出善良、正直和 同情心的一面。她不甘屈服,在困境中挣扎的精神。这些多维化的塑造,使得曾树生这一 人物形象更具有深刻性,表现出很丰厚的审美内涵。
2.2 曾树生的毫无主见与不甘屈服
2.2.1 毫无主见
在《寒夜》这部小说里,我们不难看出,文中的曾树生时常处于矛盾状态中,有些时 候她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当战争爆发后,人们都在想办法逃难,而她所在银行单位 里的陈奉光也要带她到兰州避难,而她却犹豫不决,使自己处于矛盾之中。心中一直想, 如果她离开的话,始终觉得对不起自己心爱的丈夫。同时也不忍心将自己的家人抛弃在战 火之中,但她不走的话,心中又开始忧虑,她知道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整天要受到婆婆 的辱骂,就连自己心爱的儿子也和她有隔阂,并且不断地远离。自己的丈夫也患病整日卧 床不起,也让她十分担忧,这样的生活和她以前所向往的截然不同。
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1.2 爱慕虚荣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在小说中,巴金先生对曾树生的外貌有相关的描写:每当她要出去和银行里的同事们 应酬、享乐的时候,她总要在镜子面前花上很长的时间,来妆扮自己,使其变得漂亮,不 在众人面前丢面子。整理完一切,她才放心的出门。这体现了她有着众多女性的一面:爱 打扮的特性。有一次,她离开家庭去兰州避难的事情上,纵使她心里面一直犹豫不定,但 她还是在最后选择和银行里的陈奉光一起飞往兰州,因为她知道陈奉光能给她物质上的享 受,而这些是丈夫汪文宣所无法给予她的。
1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丈夫说:“我只能怜惜你,我不能再爱你。你从前并不是这样软弱的人!”同时她也希望 丈夫能渡过难关,勇敢地坚强起来,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2.3 曾树生的善良正直与追求理想
2.3.1 善良正直
曾树生在丈夫患病的过程中,一直都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对他非常关心,从而体现了 她对丈夫的爱。而婆婆受不了自己的花瓶生活,整天找自己的麻烦。她虽然不满婆婆的挑 衅,丈夫的无能与懦弱,但是她依旧割不断对丈夫及这个家庭的爱与怜悯。自己却承受着 精神与肉体上的煎熬,她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为自己患病的丈夫筹集医疗费用。即使远在 兰州,也不断地支援家庭,从来没有背弃自己心爱的丈夫。在《寒夜》里,有这样一幕: 当病中的汪文宣偶然从妻子的包里发现银行委任曾树生去兰州工作的文件的时候,他开始 用被子蒙头嘤嘤地哭泣,而这时候的曾树生就像母亲疼爱孩子一样安慰着他,并向丈夫保 证说自己不会离开他,这也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爱和对这个家庭的不舍。
关键词:曾树生;形象;社会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1 《寒夜》中的曾树生................................................................................................................1 2 《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1
3 《寒夜》中曾树生的悲剧根源................................................................................................3 3.1 黑暗社会...........................................................................................................................4 3.2 传统观念...........................................................................................................................4 3.3 婚姻缺失...........................................................................................................................5
本人签名:
日期: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摘要
《寒夜》是巴金先生最后创作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令人发思的 文学著作。这部著作也标志着他在现实主义文学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一个 小公务员家破人亡的悲剧,给我们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暴露了抗战 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作者在《寒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孕育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和文 化心理意蕴的人物形象。其中曾树生的形象多年来有褒有贬,她以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时刻 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2.1 曾树生的个性解放与爱慕虚荣
2.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女性。作为 一个新女性她知道要解放自己并获得自由的前提是自己的经济独立,只有不断的努力,她 才可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使自己获得一定的经济基础。由于在大社会的前提下,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他们不得不跑到大后方重庆,而 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和残酷的剥削,导致她和一家人发生了许多误会。她曾经有为教育事业 而献身的理想,但在生活的重压下,她却逐渐走向了“沉沦”。她不能再从事自己的理想 工作,被迫来到一家商业银行任职,并且担任着像“花瓶”一样的角色,不断地为资本家 赚钱。对于自己的这一份工作,她有满肚子的不愿意和无助的委屈。但是又想到这个家和 自己理想的生活,她还是努力的工作,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为了这一天的 到来,她不断地努力着、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