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中学文科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刘 娜
(广汉六中,四川广汉618300)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

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
方式来教育人。

王国维在 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

当前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的教育。

修订后的高中语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这一句话揭示了美育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无不是美育的集中表现。

如果能自始至终将美育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很难想象没有美感的语文教学会在学生的精神上发生积极效应。

美育与语文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美感教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提升人的气质,因此,美育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是运用说理的形式,而是通过美的形象,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和利用美的才能和素养,其次要根据美育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随时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地参加,并使之接受美感教育,因此教师应当尽力按美的规律要求自己,在学生中树立美的形象。

这个美的形象也许会长期留存在学生心灵中,引导着他们去追求美,去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我。

语文教学应该按照学生对美的认识过程组织教学。

一般地说,学生认识美大体可以分为认识美的梗概,深入认识美的本质属性,认识美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关系,最后对美进行总的评价等几个步骤。

但由于每篇课文内容,作者构思的深浅难易等的不同,学生认识美的过程也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理应结合每篇课文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去组织教学。

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美感。

美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高尚的情感是人在精神上最大的需要和满足,因而在心理反应就充满了自由、舒畅和欢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

#审美中的愉悦,既是作者某种感情的宣泄,又是读者获得美感的反应。

读 绿!给人格调清朗,节奏明快,充满生命活力的愉悦;读 海燕!给人惊心动魄,激励斗志的愉悦;读 荷花淀!给人保家卫国、献身火热斗争生活的愉悦;读 雨中登泰山!给
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愉悦。

如教 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时,努力做到用美的语言
激发学生去感知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

使学生在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讲课时,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介绍泰山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景物,突出泰山∀五岳独尊#的气概,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泰山的雄奇,而且还能领会到冒雨登山的快乐和勇攀高峰的精神。

从泰山之路到人生之路,从学文章到学做人,学生都会在美的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其次要把学生带进作品的艺术境界里去。

文学之所以美,主要就在一个∀情#字上。

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从感情上激励学生。

令学生的感情与教师的、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屈原的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表达的不只是高洁的品行、赤诚的忠心,更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爱国之情,诗人遭遇的忧愁是有宽广的社会内容的。

如果不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被排挤、被流放的经历,忧国忧民的思想,怎能体会到这首诗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呢?
琵琶行!记叙诗人与琵琶女相遇的经过,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技艺,体现两人感情的相通相融。

琵琶女弹奏的乐声之所以深深感动了诗人,既由于弹奏曲调音响的缤纷多彩,更由于融于声中的凄楚哀怨的感情。

在讲此文时,突出琵琶女演奏的场面,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也沉浸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曲声中,充分体会作者被诬遭贬的凄凉处境和郁愤心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去,如 荷塘月色!这一课,有一种含蓄朦胧的美,体现在色彩的和谐、新奇的比喻、以静写动的描写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体验,或听录音朗读,或观看录象,或学生结合教材说自己的生活感受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抓住情感基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验到崇敬、赞美等感情色彩,与作者共鸣。

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在讲读中,除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探幽寻美,打开学生美的心灵橱窗,启发学生自己去采撷美的智慧花朵。

从美的愉悦中去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感情共鸣进入到对社会、对人生、对宇宙的更深层的思考,去发现个别感性形式所表现的普遍的感性内容。

抓住重点句段启发体味,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并进一步扩展情思,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和情感优势,最易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8
第20卷第2期
V o.l 20N o.2
德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 OURNAL OF DEYANG EDUCAT I O N COLLEGE
2006年6月
June 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