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迅速推广,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尽快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逐步推广。
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指出:一个教师需要了解他们的行为正如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教师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这些角色应该发挥的作用,能让教师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1]。
我们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社会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早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
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2]。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曾伴随我国教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1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教师作为惟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就由学生掌握知识变为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有教育家曾经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高等教育教学重点应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将大量教学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教会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1.2教学模式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他们,他们像容器一样接受并消化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1.3师生关系的变化
现如今,学生成了教育的主体,教育革新也被不断提到了议事日程,在新时期,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的转变就要求,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当前自己的角色,走出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从教学舞台的“主演”的角色中走下来,紧跟形势努力学习接受新事物,开始扮演新的教师角色。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角色趋向多元化,教师将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教师角色的转换
2.1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先进的教学设备本身并不能产生一流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提高最迫切的首先还是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和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新教育理念,革新传统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理论被公认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教师应重新为自己定位,真正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彻底摒弃传统的旧观念,积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
建构。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指导思想,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现已毫无疑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什么是主导者?其实也就是一个组织者。
授课只是教师的其中一个职责,教师除了授课以外,还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角色的内容比传统的教师角色要丰富得多。
首先,教师要扮演好授课者这个角色,必须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一样。
因此在授课内容上,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基础,针对不同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分体系分层次进行教学。
在授课方式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实现由单一的讲授法向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案例驱动法、项目驱动法等其他教学方法互相配合,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结构的转变。
教学有法,教无
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时机和范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使用程度,也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程度[3]。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只有掌握了教学方法的互补性,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才能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适应和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和要求。
再次,教师要做好教学组织者的角色,要积极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及时跟踪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社会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不是自发地完成的,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协调才能确保合作学习沿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并使得合作学习中的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离不开评价,而教师作为评价者这一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促进教学所必需的一个步骤。
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考试、作业和随堂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增加,以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也应发生相应变化。
考核评价方式需呈现多元化,教师要采用标准化考核和非标准化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除了
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考试、作业和随堂测验等标准化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非标准化考核的方式,例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评价每个学生的成绩,如何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评,这都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去探索和研究的。
2.3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