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当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韩愈曾说,“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
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
面。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
大背景下,作为为教育注入生命血液的高校教师,应责无旁
贷地在这场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变革中,倡导和探索信息技
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并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必
要性,准确地转换角色,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并成为推动这
场变革进程的合格主力军。
一、高校教师角色转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当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
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
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角
色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
教学辅助手段的教育技术,不论物化形态的还是观念形态
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也必然对教育的社会地位、知识
传递模式、教育目标、课程、大学生和教师等都产生巨大的
影响,这些影响将改变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意味着在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必然发生转换。信息教育技术
手段的应用,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室、
讲台、黑板、课桌以及板书、演示、批改作业等一系列的教
学活动对教师来说都是极为熟悉的,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
在这种环境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当这一切被网络、屏
幕、信息化信息、统一的印刷文字等技术支持的产物代替时,
教师的挫败感是可想而知的;更重要的是绝对控制的地位已
不复存在。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
的交往不再主要以语言为唯一的交往手段,而呈现出多元化
趋势。交往手段的多元使得教学能在更大的空间展开,更能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在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育目标、观念、课程及师生关系的
逐步转变迫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要求他们走出
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已成
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信息教育
技术对教师挑战不是教师职业的消亡,而是教师对自身职业
角色的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
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和科教兴国
战略的具体落实,也关系到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我国
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地位。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由
传统的封闭式走向了信息的开放式,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提
高了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教学的效益。
由于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把传统上由高校教师、大学生构成的
人与人的教育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大学生构成的
人与机器与人的新型系统,教师由台前被推到台后,尽管如
此,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所以,
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需要认识信息教育技术的变革对教育
信息化的影响,在“人与机器与人”的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
位自己的角色,唯其如此,才能自觉地抢占教育的“制高点”,
才能承担信息教育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化策略
大胆创新,转变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
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技术,高校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
驭新的技术,利用科技兴教、科技促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念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以往的“知识
型”“应用型”人才向“创新型”“创造型”人才进行实质性的转
变。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培养他
们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促使他们更为全
面地自我发展。信息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
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从而知识传递者这一传统角
色开始发生改变。计算机网络使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
来自教师以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教师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
了挑战。但教师仍然是大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者,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育人
工作,培养大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高尚的人格。具体
来讲,要在以下几个结合上下工夫。一是人机交互的教学与
传统的课堂面授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用
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取代自己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而
应适当增加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环节。这种面对面的交
流,不仅是语言、行为的交流,更是师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
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无可替代的示范作
用,通过知识的讲授,教风的熏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
神传递给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二是传授现代
科学知识与塑造人文精神相结合。网络信息的庞杂,价值观
念的多元化,容易让大学生在信息世界里迷失方向,失去判
断力。教师在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大学生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会大学生识别网络信息中的美与丑、真
与假、善与恶,培养大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和对人
生的理性认识。可以通过学科渗透、文理融合,有意识地对
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相结
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频率减少,
师生的课堂交流机会也减少了,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课
外时间,或借助网络载体如MSN、QQ、飞信等与大学生谈
心,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与大学生在心灵上息息相通,从而
给大学生以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
突破界限,树立教师全新的合作观念。信息时代,网络
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
邻”成为现实。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支持地理上
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
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
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
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首先,需要构建教学师
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
合作关系。大学生已经成年,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不同的
见解,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
进行实验以求证自己的假设,可以在网络上畅谈自己的想
法,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理解承认、相互敞开和接纳的社
会性关系。其次,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师可以合作研究、
交流;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教师也可以合作,
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软件,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
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
再受常规教室束缚,协作交流的范围可以从班上的小组扩展
到整个班级以及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校与校
之间,大学生的学伴可能是同班同学,也可能是另一国家的
大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学生
进行交流研讨,促使大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发展。
转变学习观念,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换。当今的社
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
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挑战,教师必须要坚持终身学习,
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
方面的培训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新的教育
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
认识,熟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另外,信息教育技术代替了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当教师从繁
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
教育科研,而且信息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教育、教学研究、
改革的要求。所以,教师的角色应从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
转换。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施展才华、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
律提供了契机。教师要深入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大学
生学习的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大学生的学
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时代的前进与发展,必将给高校教师角色带来更
大的挑战。关于教育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质和高校教师角色
的定位以及其转换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只有
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
走在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