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

当人类走完了20世纪漫长的历程,阔步迈向21世纪新的征程时,让我们从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审视人类战争发展的全部足迹,探讨战争形态演变的规律,从而正确认识新社世纪人类社会的整个战争与和平,安全与发展的问题,这不仅是各国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任务,同时也是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技术时代,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制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因而促使军事技术日益走向高技术化。

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对于什么是高技术战争,在概念上已经有了权威性的定论,即,经中央军委批准的新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军语对高技术战争下的定是:“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这个定义比较长,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第二是采用相应的作战方法。

(一)大量运用高技术装备。

这是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征,没有这一条,就称不上高技术战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什么样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才能打什么样的战争,也才能产生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当古代人们只有大刀、长矛的时代,是绝对不会出现高技术战争的。

那么,什么才能称得上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呢?就是代表当今先进技术,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运用这样一些技术研制的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视为高技术武器装备。

当前,高技术武器装备主要有一下几大类:一是精确制导武器。

他是当代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最突出的成果。

在精确制导武器中,种类、数量最多的当数各种导弹。

如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舰对舰、反坦克导弹等,其次,还有各种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等。

二是电子对抗装备。

主要包括专用的电子战飞机,机载和舰载电子战设备,以及地面雷达对抗设备等。

三是军用卫星。

如照相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四是夜视器材。

包括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等。

五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主要是指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连为一体的C3I 系统。

还有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指一些旧装备,通过高技术加以改造的武器装备,以提高其原有的作战效能。

如,一架普通的飞机,把它装上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探测系统,装上导弹或制导炸弹,再装上电子对抗备,就会大大提高他的作战效能。

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高技术武器装备是各种高新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但其最关键的技术是信息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与以往的武器装备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增加了信息化的程度。

在现代武器系统中,信息设备的费用占其整个武器系统费用的50—90%,所以说,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化实质就是信息化。

(二)高技术战争不仅需要大量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而且还要采用相应的先进的作战方法。

所谓相应的作战方法,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的方法。

但是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不时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这里面有一个对作战理论、作战方法创新的问题。

(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杀伤破坏作用空前增大,但仍不能取代核武器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都知道,核武器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但是由于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机理比较特殊,对人类有巨大的杀伤和毁灭作用,因此,它与我们所讲的一般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高技术武器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控制杀伤规模和毁伤效能。

比如,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的附带损伤非常小,要炸你的电站,就不会附带伤及周围其他的建筑物。

而核武器则不同,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手段与战争目的背道而驰。

如果大量使用核武器,人类将彻底走向灭亡,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

因此,到目前为止,除了美国在二战中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了两枚原子弹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使用过原子弹。

核武器只是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在使用。

当然这种威慑作用仍是十分巨大的,是任何武器都不能取代的。

目前,除中国外,其他几个主要核国家都奉行核威慑政策。

核威慑概念的心理基础是假设通过威胁对手,使其蒙受核打击不可接受的损失,而有可能使对手不进行重大侵略。

二、高技术战争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介绍两点内容:一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主要原因,高技术战争的历史演变。

(一)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原因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高技术战争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高技术战争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产物战争是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形态转变了,战争形态也必然要发生变化。

战争形态的转变是与社会形态的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形态,工业社会形态,目前正在向信息社会发展。

与社会形态的转变相适应,战争也呈现几种不同的形态。

在农业社会,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有木材加工、铜铁冶炼等加工,因此,战争主要使用的是冷兵器,如手工制作的金属质的大刀、长矛、弓箭等。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冷兵器是相对于以后出现的火枪、火炮等热兵器而言的。

冷兵器运用主要依靠的是人的体能,也就是说,谁的体能好,力量大,武艺精,谁就在作战中占有上风。

我们在古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形容某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力顶千军之力”,就是说的他的体能好,因此,战争所呈现的是一种体能释放的形态。

到了工业社会,机械化、电气化的生产方式,快速推动着社会发展,也推动着战争的发展,随着机枪、坦克、飞机、大炮和舰艇等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出现,以及有爆炸杀伤威力的各种弹药的应用,出现了机械化战争的形态。

机械化战争所强调的是火力和机动力,人们对武器的要求是火力越大越好,杀伤力越强越好,往往在一个不大的地幅上就可以倾泻成千上万吨的弹药,所谓狂轰烂炸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形象比喻。

运用强大的火力来杀伤敌人是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对抗手段,而火力实质上是一种热能释放的战争。

这种战争与体能释放的战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在这里,一个拿着手枪的体弱者,就可以打死一个或几个拿着大刀和长矛的彪形大汉。

战争所重视的已不是士兵的体能,而是士兵掌握武器的技能。

对于战争形态的变化,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的,我们的祖先就曾经企图用大刀长矛抵抗把国联军的洋枪羊炮的进攻,而有的欧洲国家也曾经用骑兵去阻挡敌人的坦克,但都因力量的悬殊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目前,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也就是说,我们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

那末,信息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呢?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

人类要完全进入信息社会还要很长的时间,但目前信息社会的特征已开始显露,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基础性产业,信息成为维持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

社会形态的这一转变反映到军事上,就是战争形态的转变,就是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一种处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时期的战争,它兼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特点的一种战争形态。

是一种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时期的战争形态。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机械化。

机械化战争可称为“倾泻钢铁”的战争,而信息化战争则是“控制信息”的战争,虽然信息技术把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信息战的出现,并没有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退出历史的舞台,也不意味着人类战争已经发展到了信息化战争时代。

在高技术战争中,通过物质能量的释放,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人的军事装备,仍然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所不同的是由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量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发生崭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我们说高技术战争有信息化战争的点,指的是在高技术条件,武器能量的释放已不是通过机械的作用,而是信息来控制。

比如,一枚普通的炮弹,发射以后是自然的运行和爆炸,而导弹和制导炸弹,发射前和发射后都受信息程序的控制。

在信息系统的主导下,武器的能量得到了成百倍上千倍的“放大”。

在高技术战争中,不仅武器的能量释放受信息的控制,而且由于C3I系统将各个作战系统、各种作战力量联为一体,因此,军队的一切行动都受信息的控制。

在作战中,谁能够大量占有信息并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信息成为最重要的战斗力。

因此,高技术战争又被称作是“信息控制”的战争。

2、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高技术发展对战争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

这些高新技术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六大技术群,这就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航天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在这些高技术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广泛渗透于其他高技术领域,以致把整个社会开始推向信息时代。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飞跃,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从而改变了战争的物质基础,把高技术战争推上了历史舞台。

一是武器的毁伤效能巨增。

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高,投掷距离远,杀伤威力大,因此毁伤效能剧增。

比如,轰炸一个混凝土的目标,二战时需9000枚炸弹,越战时需200—300枚,海湾战争期间只需1—2枚制导弹。

海湾战争中,美国F—117隐形战斗机投掷一枚激光制导炸弹从伊拉克空军司令部塔楼顶部直接进入楼内,准确地炸毁了整座大楼。

二是突防能力增强。

突防能力是指导弹和飞机通过采用自我保护措施突破敌人防空体系的能力。

简单地讲就是不让敌人雷达探测到,比如导弹和飞机在100米以下超低空飞行,使对方雷达难以发现。

美国在海湾战争和这次南联盟战争中多次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就是一种突防能力很强的武器,它可以从舰艇、飞机等各种作战平台上发射,发射后沿着预定的路线在60米以下高度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能连续转湾,自动规避各种障碍物,因此雷达很难发现。

还有隐形技术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突防能力,通过采取各种隐形技术措施,可以减少目标的特性,使敌人的雷达不易发现目前投入实战的美F—117和B—2轰炸机,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飞机采用特殊的外形设计,飞机表面涂了雷达吸波材料,有动力冷却系统。

进而提高了武器的突防能力。

三是侦察监视能力扩展。

高技术使现代监视能力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高分辨及识别伪装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