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髌骨脱位的治疗与康复护理 - 副本

髌骨脱位的治疗与康复护理 - 副本

髌骨脱位的治疗与康复护理穆文宁2012级物理学1班【摘要】探究髌骨脱位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康复锻炼和营养护理方法。

1.髌骨脱位及其发病原因髌骨脱位是指髌骨的后关节面与股骨下端两髁之间的关节面发生移位。

髌骨脱位往往发生在跑步(特别是弯道、转体时)、半蹲侧方移位(打篮球防守移步)或膝关节侧方撞击等直接创伤。

部分髌骨脱位的病人可以有自身的解剖异常,如全身性的关节囊松弛、高位髌、膝关节外翻(X形腿)等表现。

髌骨脱位绝大部分是向外侧脱位,脱位后,髌股关节内侧的稳定结构,包括髌股关节内侧支持带、股内侧肌、内侧髌股韧带均被撕裂,导致膝关节腔内血肿和滑膜炎;在自行复位过程中,髌骨内侧面与股骨髁外侧面撞击,会引起软骨损伤或切线骨折。

2.髌骨脱位的临床表现患者感觉到膝关节突然剧痛,可有脱臼感觉或无力。

在膝关节伸直后髌骨经常自行复位,复位时常可听见“卡嗒”声。

继而膝关节肿痛。

膝关节不明显的外伤,或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即可引起脱位。

多数患者经常脱位,在屈膝时髌骨脱于股骨外髁外侧,伸膝时自然复位。

股四头肌萎缩,伸膝无力,易摔跤。

但无明显的疼痛。

3.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与患侧,一手推患肢踝部,一手拇指按与髌骨外方,使患膝在微屈曲状态下逐渐伸直的同时,用拇指将髌骨向内压迫,使其越过股骨外髁而复位(2)固定方法手术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膝部加压包扎,以长腿夹板或石膏固定,屈膝0°~30°位,固定2~3周,若合并股四头肌腱扩张部撕裂,则应固定4~6周,因发育不良引起者,第一次可以用以上办法固定,夹板固定时,应在髌骨外侧加一压垫。

(3)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切开进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胫骨结节内移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但这些方法创伤大恢复慢近年来,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已成为医师和患者所认同的微创手术。

手术过程: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前外、前内侧入路,关节镜镜头从前外侧入路置入,以便观察内侧支持带紧缩情况。

首先行常规膝关节探查,未发现相关合并症。

在关节表面假想1 个不规则四边形,外侧边为髌骨内侧缘,内侧边为1 条纵行经过收肌结节的直线,上、下两边分别为髌骨上、下极水平;将此四边形用2 条横线进行三等分。

用麻醉穿刺针分别在四边形上、下缘水平以及2 条三等分线水平穿入4 根2-0 Ethibond 缝线,缝线从四边形内侧边穿入关节、外侧边穿出。

在四边形中心作长1 cm 的纵行切口,通过切口在皮下筋膜和内侧支持带间分离,将缝线经皮下从切口拉出。

利用关节镜电刀或剪刀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

屈膝45°,向内侧推挤髌骨,利用推节器打结行MRP。

通过前外侧入路进镜,关节内灌注液体,确认髌骨轨迹完全矫正(图 1 )。

术毕置负压引流,关闭切口。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疼痛: 多数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常规给予PCA自控镇痛。

对于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 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口服或注射止痛剂。

冰敷可使血管挛缩,血流缓慢, 以减轻肿胀及疼痛。

术后即刻开始冰敷,并持续24h。

(2) 感染: 膝关节内一旦发生感染其后果极为严重,所以要严格无菌操作, 并遵医嘱有效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3) 下肢深静脉血栓: MPFL重建术后, 患膝肿胀,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患肢有支具制动,膝关节活动受限,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舒缩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4) 膝关节粘连:鼓励患者术后早期配合康复锻炼,以避免术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5. 康复训练第一阶段( 术后2周内)( 1) 手术当天, 留置硬膜外麻醉管持续镇痛, 减少痛觉, 保留本体觉和触觉, 利于早期锻炼, 膝关节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可调式卡盘支具屈膝30b, 伸直0b固定, 抬高患肢, 局部冷疗, 利于消肿和减轻疼痛。

( 2) 常压引流管引流, 引流24h内少于50ml 或48h内拔除, 以防止关节内渗血残留引起粘连。

引流管拔除后在可调式卡盘支具限制范围内伸屈膝关节, 既保护肌腱吻合处避免撕裂, 亦预防膝关节粘连, 加速关节内积血消散.( 3) 术后1d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仰卧位, 将膝关节伸直, 足跖屈, 匀速抬高30b~45b, 并在空中停留5~ 10s后缓缓放下。

直腿抬高不超过45b为宜, 若超过45b, 股四头肌则失去张力强度,而成为锻炼屈髋肌的力量。

15~30s/ 次, 20次/ 组, 组间休息30s, 连续练习2~3组为1节, 3节/ d,以防止肌肉萎缩, 增强肌力。

( 4) 被动伸膝练习: 足跟下垫气垫, 使患膝关节悬空, 保持中立位,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

同时加强踝泵练习: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背伸踝关节后暂停10s, 缓慢放松, 再最大限度跖屈后暂停10s, 如此反复运动, 频率不宜过快, 动作必须到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5)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继续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 外加被动活动髌骨。

用手推住髌骨边缘, 向上下及内侧缓慢推动髌骨。

MPFL重建术后严禁向外推动髌骨, 注意向内侧活动力度要轻柔, 程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

每方向10次, 3次/ d。

超短波理疗, 每次15min, 每日1次, 3d后打开支具增加红外线治疗。

(6)术后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继续以上练习, 并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屈膝和膝关节练习器( CPM) 被动伸屈练习。

主动屈膝锻炼: 足跟不抬离床面屈膝( 闭链运动练习0b~ 90b) 。

CPM屈膝范围0b~90b。

起始角度设置为0b~ 40b, 每天可以增加10b, 30min/ 次, 2次/ d。

每次功能锻炼后即刻给予冰敷20~ 30min。

术后第2~3天, 患者可以扶双拐进行部分负重, 负重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限, 但不要超过50%体质量( 一般为体质量的25%左右) 。

患者进行负重或步行锻炼时必须佩戴支具。

完全负重时间一般在术后4周,支具佩戴为6周。

第二阶段( 2~ 4周)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练习。

患者术后2周拆线及1个月复查时, 护士向患者发放训练计划并指导下一步训练方法。

此阶段嘱患者继续前一阶段的康复锻炼,加强主动屈伸锻炼, 强化肌力练习, 并加强患膝活动度的训练, 使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b以上。

( 1) 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功能性电刺激作用于股四头肌和股内侧肌,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増强肌力。

( 2) 在可调式卡盘支具限制活动范围内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训练( 在CPM机上) , 在患肢无痛状态下戴可调式卡盘支具被动运动, 起始角度0b, 终止角度60b, 运动速度要慢, 每天4h, 以防膝关节挛缩和粘连的形成,保持肌肉休息时的长度, 刺激屈伸反射, 增加本体感, 为主动运动做准备。

( 3) 结合渐进抗阻训练进行伸膝锻炼。

在屈膝少于30b的范围内对抗重力做伸膝锻炼。

在膝下垫1个软枕, 保持屈膝30b, 而后使其抬离床面直至患膝伸直, 如此循环反复。

锻炼强度为每日2次, 每次10~15min, 并根据患膝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张收缩y直腿抬高y终末伸膝锻炼y渐进抗阻训练的顺序进行, 治疗在训练中遵循个体化、量力、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 4)借助掖杖或助行器以支撑体重, 增加稳定性, 满足患肢部分负重的要求。

( 5) 进行主动短弧练习( 0b~45b) : 膝下垫枕, 主动伸展练习, 使足跟离开床面。

20次/ 组, 组间休息30s, 连续练习2组为1节, 3节/ d。

第三阶段( 4~ 6周)取除支具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负重及本体感觉训练, 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逐步改善步态。

此阶段保留直腿抬高锻炼及膝关节屈曲练习。

( 1)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粘连, 持续关节被动活动, 起始角度为0b, 终止角度90b, 运动速度要慢, 每天4h, 要求能在1周内被动屈膝角度达到或接近90b, 在不做持续被动活动( CPM) 时, 督促患者做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 每日3次, 每次10min。

( 2) 增强肌力, 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在股四头肌训练椅和网架上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 逐渐增加阻力。

( 3) 行走和上下楼梯训练: 逐渐增加行走的时间和距离, 在行走的过程中调整步态和姿势, 并完成将重心由健侧下肢向患侧下肢的过渡, 在上下楼梯时应加以保持,注意安全, 量力而行。

( 4) 主动长弧练习( 0b~ 90b) 患者坐于床边,屈膝90b, 小腿自然下垂, 用力收缩股四头肌, 伸直膝关节, 使小腿向上挺直, 静止1s, 垂下小腿, 如此反复练习, 20次/ 组, 组间休息30s, 连续练习2~ 3组为1节, 3节/ d。

( 5) 负重及平衡练习双足分离与肩同宽左右交替移动重心, 争取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5min/次, 2次/ d。

双足前后分离, 前后交替移动重心, 争取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5min/ 次, 2次/ d。

单足站立1min。

¼向前、侧后跨步练习, 患腿在前及跨出一侧负重。

第四阶段(术后5周至3个月)患肢由部分负重( 25%) 逐渐过渡到充分负重( 100%) ;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 可用双拐行走, 如可轻松完成患腿单足站立, 则开始使用单拐( 扶于健侧) 行走, 并逐渐过渡到脱拐行走( 如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定明显, 则用支具保护) 。

( 1) 背靠墙静蹲练习双足与肩同宽, 足尖及膝关节正向前, 随力量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 < 90b) ,1min/ 次, 间隔5s, 5次/ 组, 2~ 3组/ d。

( 2) 单腿半蹲屈伸练习患腿单腿站立, 缓慢下蹲至屈曲45b, 再缓慢平稳伸直膝关节, 20次/ 组,组间休息30s, 2~ 4组/ d。

在术后3个月复查前, 可根据需要, 预约患者来院进行指导。

第五阶段(术后4~12个月)强化关节活动度, 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恢复日常生活及各项活动能力。

因此, 此阶段以锻炼为主, 多数患者可通过指导在家完成锻炼。

练习主动屈伸角度与健侧相同。

开始抗阻力强化练习, 进行全蹲练习、跪坐练习, 1min/ 次, 间隔5s, 5次/ 组, 2~ 3组/ d。

还可进行蹬踏练习、强化肌力练习、膝环绕练习、跳上跳下练习。

侧向跨跳练习、蹦床练习以及慢跑、骑自行车练习, 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抗阻力训练进度取决于患者的恢复情况, 不可急进。

需要强调的是, 此阶段重建的韧带尚不够坚固, 应循序渐进练习, 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 必要时可带护膝保护。

功能训练效果调查术后关节屈曲进展缓慢,早期较大范围的屈曲、股四头肌较强收缩以及较早负重时患者多诉胫骨结节术区疼痛,至6 周疼痛明显减轻,此时膝关节屈曲多能>90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