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 ppt课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 ppt课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唯物史观对史事
对 历 史 进 行 认 识
进行全面客观考察
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考察
史事的推理论证必须 依据可靠的史料
历史叙述是对过去的 解释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建落 构实 正立 确德 的树 历人 史的 认任 识务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 着价值判断
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从表现形态来讲,高于三维目标,是个 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而不确定 的情境,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 现实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二)、什么是学科核心素 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具体体现,是核心 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核心素养是各学科核心素养 的提炼和抽象,是学科素养的总括和综合。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 养
传统历史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教师往往纠 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和难度(内 容的深和浅),虽然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 烂熟于心,但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 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 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 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1.学科性 2.科学性 3.教育性 4.人本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 内涵清晰,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 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 初中历史教学
基本内容
1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
精品资料
背景分析
1.国家深化课程改革带来新挑战 2010年5月,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立德树人” 战略主题。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 根本任务。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9月,国务院颁布《关 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立史教学的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2016年9月,部编版义务教育阶段语、史、政三科 教材投入使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依据2011课标, 体现深化课改的需求。
2018年2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标出版发行。
新高考、高中新课标的施行、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 倒逼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 挑战。新的变化体现在,历史课程要以培育和发展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要有课程和 核心素养的理念,从单纯的“知识教学”转为立德 育人。
3.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从史料中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
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 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解释加以辨析;
2.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 的看法;
3.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4.能够初步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家国情怀(红色字体表示初中课标有相同表述)
1.从历史的角度认同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和正确的国家观;
2.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 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时空观念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多种方式,能运用 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 条件下对史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1.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
2.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 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基于知识本位的历史教学 育人为本的历史教学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 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 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性,这是学科个性所在;同时又 具有跨学科性或综合性,这是学科共性所在。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体,其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 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 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 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 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 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2012.11
家国情怀 价值追求的目标
正确价值观念
历史解释 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唯物史观 理论保证
时空观念
学科本质的 体现
史料实证 必要途径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6年9月,教育部相继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发布修订后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 课标(征求意见稿)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 三五”规划》,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了全面的部署。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