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 第12卷4期 护理管理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Apr,2012 V0J.12 No.4
刻板印象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启示
瞿晓萍,吴菁,叶旭春
【摘要】文章通过对刻板印象的概念及特点、测量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探讨了医患角色认知刻板印象对医患关系的启示,并对医患角色认
知刻板印象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刻板印象;医患关系;角色认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5X(2012)04—0264—03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reotype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QU Xiao—ping,WU Jing,YE Xn—chun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一2012,12(4):264.
School of Nursing,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J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ncepts,characteristics,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stereotype,explored the effects of role percep— tion stereotype of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on their relationship,and put forward to how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stereotype;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role perception
个人在认知他人及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很容易发
生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
中,就会产生刻板印象 J。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常具有较高的
稳定性,往往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易产生偏见,给人们的社会
认知和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角色认知偏差和冲突
的产生 J。Haywood等 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社会建构,其
发展状态取决于医患双方对彼此角色的相互认知。而近年来,
医患关系扭曲、医患矛盾突出 ,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纷繁复
杂 ,但其中医患群体间彼此角色的认知对医患关系的建立、
发展有一定影响,因此医患之间是否存在角色认知刻板印象还
需进一步研究。现将刻板印象的概念、测量方法及研究现状进
行综述,并提出对医患关系的启示。
1刻板印象概念及特点
刻板印象由美国沃尔特・李普曼 在其著作《公众舆论》
中最早提出,此后逐渐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热点。王沛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
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
1995年以前,学者们对刻板印象的研究聚焦在外显的意识层
面,是对社会群体某一种特征的认知。例如:Rosenberg等 认
为,刻板印象是把个体特征和社会类别联系起来的假设认知结
构。但是,刻板印象同样也含有内隐成分,有时个体并未意识
到自身存在刻板印象,但相应的社会类别联想却已被自动激
活。1995年,Greenwald和Banaji 明确提出“内隐刻板印象”
的定义,即指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不能被内省准确辨
别过去经验的痕迹。国内外学者对刻板印象概念的阐述存在
以下共同特点:对某一社会群体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无论
刻板印象是否正确,一旦形成就比较固定;刻板印象根据它的
有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分为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在同一社
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具有高度一致性 。
2刻板印象的测量
2.1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适用于测量意识水平之上的态度,但无法对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69) 工作单位:20043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作者简介:瞿晓萍(1982一),女,上海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 事护理教育工作。E—mail:smapple 7@yahoo.con.an ¥通讯作者:叶旭春,E—mail:ye_xeh03@yahoo.corn.an 意识操作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自由反
应法、Katz—Braly法和差异法等方法。①自由反应法:是直接
询问被测试者对社会群体的看法和感觉,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刻
板印象和社会态度,其特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很快获得被测试
者对社会群体的固定看法和感觉,但可能得不到刻板印象的重
要内容 。@Katz—Braly法:是刻板印象最早的实证研究,主
要研究大学生对不同人群的刻板印象(例如:德国人、意大利
人、黑人等10个群体),并向被测试者提供列有84个描述人们
特征的形容词清单,要求尽可能多的挑出描述这些群体所必需
的词语,在进行一次特征词选择之后,再要求另一批被测试者
选择5个自己认为上述10个群体最典型的特征,并按频数统
计,如果被选出来的概率大于随机抽取概率,则认为该种特质
是群体典型特征,即是刻板印象的内容,而被测试者选词的一
致性程度,代表了刻板印象的强度 。该方法克服了自由反应
法的不足,但只能用于对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而且因为受到
词语清单的限制,对探索刻板印象的内容有局限性,只能研究
社会刻板印象,不适用研究个人刻板印象。③差异法:Gadener
法和Bighharn法都属于差异法,Gadener法要求被试者对每一
个特征符合群体的程度进行等级评价,再通过t检验,找出与中
间等级有显著性差异的特质,即刻板印象内容,而与中性点的
差异程度就表示刻板印象的强度;Bighharn法是建立在个人认
可基础上的刻板印象测验,它依据共识来定义刻板印象,因此
得到的共识越多说明刻板印象的强度越强,高于70%或者低于
30%,都表示存在刻板印象 。
2.2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可以避免被测试者因自我掩饰导致测量结果
的偏差,可以对无意识操作的内隐层面进行测量,主要包括投
射测量、情境测验、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等方法。
①投射测量: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特征等,
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方法,间接暴露出真实
的动机和态度” 。例如:MeClelland和Rumelhart 要求被测
试者看到模糊照片或图画,然后进行故事的陈述或对抽象的刺
激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对内隐动机的投射测量与对外
显动机测量之间的比较得出结论。②情境测验:指实验者有目
的地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测试者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例如: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通过设置某个适当情境,被测试者 2012年4月 第l2卷4期 护理管理杂志 Apr,2012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Vo1.12 No.4 ・265・
在此情境中可很大程度上放弃对自己行为某方面的意识监控,
从而自然表露相应社会认知特点” 。③内隐联想测验:通过一
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概念词(例如:花、虫)与属性词
(例如:漂亮、丑陋)之间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
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它也是以反应时为指标,基本过程是呈现
属性词,让被测试者尽快进行辨别归类并按键反应,这种行为
反应被自动记录。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测试者的内
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时,此时的辨别归类在快速条件
下更多的为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问
短;当概念词和属性词与被测试者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
乏紧密联系时,往往会导致被测试者的认知冲突,此时的辨别
归类需进行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
时间长;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时间之差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
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内隐的态度一致程度越高,联系越紧
密,辨别归类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因而反应时越短;而概
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内隐态度不一致程度越高,认知冲突越
严重,反应时间会更长,其时间差就会更大,表明内隐态度越坚
定。④刻板解释偏差:是人们在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境中所
出现的解释偏差,分析态度上是否存在刻板印象,具体实验方
法要求被测试者完成相关问卷,问卷由若干句子构成,前半句
写出事件结果,根据前半句所描述的事件结果进行归因后填写
后半句,研究者通过计算个体归因后提出解释的数量以及确定
解释本身的性质,计算出刻板解释偏差值ⅢJ。
3刻板印象的研究现状
3.1刻板印象的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性别、种族、年龄、容貌、地域、职业等
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涉及成就、依赖性、攻击性等
方面。相关研究发现,广泛存在着男性比女性有成就、男性具
有攻击性、女性具有依赖性等性别刻板印象” 。种族(黑人、
白人)刻板印象的研究发现,人们更容易将白人和好的属性相
联系,将黑人和坏的属性相联系 。年龄刻板印象的研究发
现,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下,年龄刻板印象在智力和身体方
面反映出一个从比较积极的观点到渐渐消极的观点,在社交和
情感领域,关于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刻板印象都比较中性 。容
貌刻板印象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被测试者给予容貌较好者较高
的评价和预测,却给予容貌不佳者较低的评价和预测 。地域
刻板印象的研究探讨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群体以及“内
外群体效应”,证实了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且是稳定的,随群
体融合的时间增加而变化缓慢 。职业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
包括大学生、高职生及高中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这几类人
群都存在明显的职业刻板印象 。
3.2医患群体刻板印象研究现状
Holroyd等 研究发现,护生认为理想的护士应具有稳定的
情感,以及实际应用、才智非凡、有益的、有节制的特点。其中,男
护生的自我评定比女护生的自我评定更接近于理想护士;典型的
中国护士在男子气概的宽阔、外向、坚信而自信方面评分相对低
些。宋广文和单洪雪 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对医生
的职业刻板印象,认为年龄大的男医生医术更高。Richard和
Street 对医患沟通中的性别问题进行循证发现,医患双方互动
过程中,性别差异可以影响男性或女性的交流风格、对对方的感 知及呈现给对方的行为。Shaha和Ogden “对309名患者对医
生性别、年龄、种族刻板印象的判断结果表明,患者对医生年龄和
性别的刻板印象比种族刻板印象更强烈。例如:在绝大多数的情
景中,患者对亚洲医生和白人医生的判断都比较类似,认为年轻
医生和女医生更有礼貌、有更好的技能、更好的解释技巧、更善于
探究情感方面的健康问题和授权给患者,患者更信任和遵循他们
的诊断和治疗,更喜欢年轻医生和女医生为他们做体检 。还
有些研究者在选择医患群体刻板印象的研究对象时,关注了一些
特定人群,例如:吸毒患者 、少数民族裔患者 。其中关于吸
毒患者对男医生及女医生刻板印象的研究表明,虽然患者更喜欢
女医生,但对男、女医生的个人行为的感知没有显著差异 。综
上所述,尽管文献中有涉及医患角色功能和形象认知的相关研究
(例如:有研究者对医生、护士、患者3个群体对医生角色、护士角
色的日常角色功能进行调查 ),以及针对医生、护士角色形象
认知的研究(例如:比利时护士自身职业形象 ,我国香港地区
护士的性别一角色认知刻板印象 ),但针对医患群体角色认知
刻板印象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4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启示
4.1 探讨医患间是否存在角色认知刻板印象的积极意义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会使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忽略一些信
息,简化认知程序,引发与事实有偏差的观念和看法,进一步妨
碍人们接受新事物,给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带来极其不
良的影响。如果医患群体在彼此角色的相互认知中存在刻板
印象,则有可能对医患群体互动造成不良影响。医患双方对角
色认知的不同,可影响彼此对角色的认同、对角色的期望、互相
的信任等,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因此,探讨医患间是否存在角
色认知刻板印象可为研究医患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发展
和谐医患关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2刻板印象影响的双重性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看法具有双重性(积极或消极)。
因此,如果医患间存在角色认知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的双
重性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会对医患关系带来积极
或消极的影响。例如:患者常常对年龄偏大的医生形成“经验
丰富、和蔼可亲”等积极的刻板印象,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对医
生信任,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对医患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
有些患者存在着医生可以谋取“灰色利益”的消极刻板印象,因
此,在就医过程中,不相信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不配合治疗,
对医患关系有消极影响 。
4.3刻板印象的群体一致性加大了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刻板印象在同一文化或同一群体中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
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影响,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
差,维持原有的刻板印象,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 。例如:
媒体报道医患纠纷的事件后,患者及公众在不确定医生是否有
错之前,就会产生对医生比较一致的不满与指责,形成刻板印
象或使原有的刻板印象更极端。这种刻板印象显现出群体内
部的一致性,会对医患关系带来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4.4刻板印象的相对固定性为医患关系提供了改善空间
刻板印象相对而言比较固定,有规律可循,因此,可以通过
比较、分析医患角色认知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途径、影响因素
以及医患沟通在其中的作用等,明确医患角色认知刻板印象的
产生机制,并研制相关干预策略。其次,刻板印象能够被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