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明七、明代漆画明时期漆器装饰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其装饰题材、纹饰结构及其装饰手法等更加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就装饰题材而言,大凡山水、祥云龙凤、花卉虫鱼、喜庆吉祥等纹样无所不包,图案活泼、自然、大方,既具有传承性,也不乏创新性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充满着生气。
髹饰品种日渐增多,在工艺上达到极高成就,尤其是在描金、螺钿、款彩、镶嵌等方面,迎来了千文万华之盛,奇技淫巧,料不厌精,工不厌细,谨严细致,似已达到极限。
明清时期漆器装饰技法,根据《髹饰录》可分为14类:素髹(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金、百宝嵌等。
构图多运用对称方式,题材广泛。
从传世之物来看,题材有龙凤、螭虎、虬夔、狮鹿、麒麟等动物纹,卷草、缠枝、牡丹、竹梅、灵芝、宝相花等植物纹,还有十离纹、冰裂纹、如意云头纹、玉环、绳纹、云纹、水纹、火焰纹和几何纹样等。
明代漆画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早期(洪武、永乐、宣德三朝)装饰手法主要有戗金漆和雕漆两类。
其中以雕漆器数量最为庞大。
《明太宗实录》卷二十四中记载永乐元年颁赐日本国王妃的礼物中,就有雕漆盒、盘、花瓶、果碟等,其装饰图案中主体纹饰有人物故事、宝相花、太平雀栀子花、太平雀葵花、苍头石榴花、牡丹花、石榴花、山鸡葵花、鹦鹉长寿花、山雀茶花、竹梅,边饰有香草、四季花、回纹等。
雕漆纹饰十分丰富,构图布局讲究对称舒展,或单用,或组合,或写实,或抽象,变化无穷,已远胜元代。
明早期装饰图案大体可分为花鸟、山水人物和龙凤等几类。
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圆形器、蔗段式盒、蒸饼式盒上。
在其上雕刻一朵,或数朵盛开的大花朵。
花朵饱满,四周枝繁叶茂,或旁衬小花朵和含苞欲放的小蓓蕾,似众星捧月,突出主题,画面具有完美的整体感。
花卉之下一般不刻锦纹,而以黄漆为地,黄衬红色,鲜明醒目。
这种处理手法继承了元代雕漆的风格,但不同之处为元代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纹饰疏朗有致,留下的黄地空间较大,而明永乐雕漆,花卉满布,留下的黄色地较小,有紧密之感。
明永乐雕漆常用的花卉有牡丹、茶花、石榴、芙蓉、菊花、莲花、梅花、荷花、荔枝、葡萄等十余种。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剔红孔雀牡丹纹盘,明永乐年间剔红牡丹双层盘、剔红茶花双层盘等,充分反映了明早期漆雕的高超技艺。
以山水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葵瓣式盘、蔗段式盒上。
在盘内或盒面上雕刻人物故事,漆地雕锦纹,衬托图案,绵纹地有分别代表天、地、水的三种锦纹。
这三种锦纹与元代的处理手法相同,只是水纹的处理稍有变化。
元代雕漆中的水纹有的似波浪滚滚,以弯曲的线条表现,仿佛水在不停地流动,而永乐时期的水纹基本固定为图案化的纹饰,以波折形线条表现。
在三种锦纹之上雕刻人物、亭阁。
一般的布局为图案的左侧或右侧雕刻一座亭阁,以曲栏围出一定的空间,阁后置古松或垂柳,天上点缀流云朵朵,人物活动其间。
或携琴访友,或闲暇赏瀑,或高谈阔论,或五老相聚,立意鲜明,几乎全部表现文人的林泉之志和淡泊之情。
雕刻时,以工笔手法雕出山林流水、殿阁庭院及人物,既有很强的绘画效果,又有工艺品的艺术韵味。
除了雕刻花卉、山水、人物图案,明永乐时期的装饰题材尚有孔雀牡丹、云龙纹、云凤纹、灵芝螭纹等题材。
龙凤是皇权的象征,作为艺术形象饰于漆器上,此时已经定型,龙矫健而又威严,凤飘逸而华美,它们或与云结合,或与花卉相配,构成独特的宫廷专用纹饰。
明永乐雕漆在制造技法和工艺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时的作品一般髹漆层次较厚,少则几十道,多则上百道,与文献记载的··漆朱三十六遍为足有明显的差异。
其雕漆风格继承了元代张成、杨茂的风格,用漆精良润美,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细微之处处理得精细而又恰到好处。
例如,花纹枝叶的纹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雕刻方法来表现出枝叶的正背,花筋叶脉被处理得细腻入微,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图案的边缘磨得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代表作品有剔红对弈图椭圆盘等。
戗金漆器以朱檀墓出土的云龙纹箱和长方形匣最早。
传世的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朱漆戗金云龙纹长方盒和朱漆戗金大明谱系长方匣等。
戗金漆器中填漆为明代新创手法,并被后世继承,清代宫廷中大量制作。
传世实物有小柜、各式小盒等,图纹有山水人物、花卉、云龙等。
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戗金彩漆牡丹花纹小圆盒。
明宣德期间漆器装饰题材与明永乐时期基本相同,有花卉、云龙、云螭、山水、人物等。
图案的处理出现了开光技巧。
在盒盖上或盘内以莲瓣式、葵瓣式、圆形作为开光,开光内装饰一种纹饰,开光外装饰另一种纹饰。
开光一方面能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把两种不同的纹饰分隔开来,同时也可起到美化画面的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在明、清漆器图案中常被运用,代表作品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剔红五老图莲瓣等。
明宣德期间漆器重要的发展是剔彩漆器的出现,如剔彩林檎双鹏捧盒,既是新创的漆艺品种,又是孤品,其漆色之丰富,图案之新颖,雕磨之精细,均无与伦比。
明中期(包括明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其间共八十余年。
漆器装饰开始从简练、朴实、大方的风格向纤巧细腻转变。
这个时期的漆器品种有剔红、剔黑、剔彩、戗金漆等。
装饰图案丰富多姿。
在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方面,较之明早期果园厂那种整朵大型花卉为主题的装饰图案日趋减少,折枝花卉及花鸟题材明显增多,如鸳鸯荷花、喜鹊登梅、绶带牡丹、茶花小鸟、芦雁等。
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则不拘于早期那种携琴访友、观瀑的题材,而以历史故事为主。
例如,五老过关、牧牛、文会、渭水访贤、携友秋游、渔家乐、采药、腾王阁、雀屏中选、郭子仪故事、岳阳楼、八仙人物、婴戏等,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东京东方艺术馆珍藏的剔红楼阁人物座屏等。
明中期漆器的雕刻风格有的保持了早期磨工圆润、藏锋清楚的特点,而有的作品则出现了锋棱不够圆熟的特征。
此时,雕漆一般髹漆不厚,与早期那种髹漆层次厚、立体效果较好的风格略有不同;另一方面,无论是花卉题材或人物故事题材的作品均刻有锦纹,早期黄漆素地之上压花的做法几乎荡然无存,从而形成了锦上添花的表现手法。
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五朝)漆器除了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亦大量制作,漆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剔彩漆器自明宣德时期出现以后,到了明嘉靖时期剔彩漆器骤然增多,一跃而成为雕漆的主流产品,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局面。
此时的剔彩器以题材新款,纹饰繁复,雕工精细,不施磨工,锋棱俱在的独特风貌独步一时,形成了与明早期雕漆藏锋清楚,浑厚圆润完全不同的风貌特征,在色彩和雕工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北京故宫藏剔彩货郎图盘,是嘉靖时期的优秀作品。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改变了过去较为单一的分层取色的重色雕漆技法,进而采取了分层取色与斜刀取色相结合的新手法装饰器物。
漆色丰富,协调融合,争奇斗艳,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器物装饰主要以红、黄、绿三色交替,每色有相当的漆层。
一般雕刻红花、绿叶。
若雕双龙则以红、黄区分,以红色漆为龙鳍,以黄色为龙身,以绿色为龙发,似剪影式的效果;若凤纹则以红、黄、绿来表现其飞翅及长尾,三种颜色的变幻,似美丽的羽毛,多姿多彩;若表现童子,则以红、绿二色分饰衣、裤,以展现儿童的天真、活泼。
北京故宫藏剔彩莲杵纹大圆盒就是一件具有特色的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尤以图案间衬托的流云纹使用此种雕法最多,形成了嘉靖以来较为流行的一种表现手法;另有一种表现方法,即以黑漆间朱线来雕刻山水人物花纹,如北京故宫藏明代剔黑山水人物四方委角盒。
除对重色雕漆的继承和发展外,堆色雕漆的出现和使用,是嘉靖、万历时期剔彩工艺的又一成就。
如··大明万历年制款剔彩云龙纹花卉圆盒就是一例。
就目前所见,这一时期的堆色法还仅限于表现花筋叶脉等局部纹饰,用以塑造主题还应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了。
这一时期的漆器装饰题材也有独特风格,除部分继承前期的山水人物、飞禽鸟虫等题材外,一改明早期雕漆简单大方、庄重拙朴的装饰风格,而满目皆为吉祥文字、图案以及道教色彩的题材纹饰所充斥,龙、凤、鹤、鹿,以及鲜桃、灵芝等纹样占据了图案的主题,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与嘉靖皇帝朱厚熜一生崇信道教密切相关。
嘉靖皇帝为禳灾祛病,延年长生,不仅迷信方士,而且对各种祥瑞之物尤为喜爱,包括松、竹、梅、仙鹤、灵芝、寿桃等寓意福寿、吉祥的装饰题材,由此形成了嘉靖时期器物上的装饰风格。
长生不老、升仙、万寿等成为这一时期漆器装饰常用的主题,如五老祝寿图、群仙祝寿图以及表现仙山楼阁的题材作品等;出现了以文字组成的图案,例如,以松、竹、梅缠绕组成“福、禄、寿”三字;以“福”字为漆盘的装饰;雕三个寿桃,每桃上雕一字,组成“福、禄、寿”的漆圆盘;以开光的形式,在器物上组成文字,如“皇图亿载,圣寿万年、乾坤清泰、万寿齐天、万年长生、万年如意、万寿永年”等装饰纹样。
寿春图是这个时期典型的装饰题材,并对清代乾隆时期的装饰图案产生了影响。
春字盒有剔红、剔彩两种,在盖面开光内雕聚宝盆,盆内装有盘肠、珊瑚枝、银锭、古钱、犀角、火珠等,盆中升起霞光万道,似熊熊火焰,火焰之上压一个“春”字,春字中圆形开光内雕老寿星。
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彩春寿图圆盒、剔红福禄寿岁寒三友图盒等。
龙纹仍然是这一时期漆器装饰的主要题材之一。
如故宫博物院藏品剔彩双龙纹小箱。
此箱虽无铭文,但实属万历朝官造雕漆之精品。
明嘉靖时期漆器的锦纹表现形式也有较大变化,突破了明早期的三种锦纹形式,出现了万字锦、勾云锦等,有的甚至雕刻出五、六种锦纹,锦纹的比例较大,风格独特。
这一时期戗金彩漆漆器日渐增多。
造型有银绽式、梅花式、菊瓣式、方胜式等,制作工艺十分精致。
以戗金为图案的轮廓线及叶脉纹理,在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等色漆,纹饰磨平后具有绘画般的效果,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品戗金彩漆龙凤纹钵式盒等。
明代出现了漆器艺术的专著——黄成所著《髹饰录》。
其中“金髹”、“罩金髹”、“描金”等与黄金髹饰相关的条目,推动明清两朝把漆器雕刻金髹发展到极至。
下面简介明代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漆器绘画艺术:64、黑漆嵌螺钿仲景行医图鼓式盒元明之际黑漆嵌螺器代表作。
张仲景为东汉名医生,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他曾被举荐做官至长沙太守,但因朝政昏暗,民不聊生,又值瘟疫流行,毅然辞官回到老家河南南阳伏牛山专心从医救治四方百姓,并着写了人类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
该盒画面即是表现其行医情形。
盒鼓式,平盖面,圈足。
通体髹黑漆为地,以螺钿嵌纹饰。
盖面苍松映掩,祥云缭绕,医圣张仲景身穿官服乘牛车而至,四人作揖迎接,牧童牵牛旁观。
盖、盒壁嵌乳钉纹各一道,上、下口缘饰缠枝莲纹。
盒里髹朱漆,足圈内髹黑漆。
此盒钿色艳丽,五彩斑斓,人物刻划细腻生动,工艺精湛。
元明之际黑漆嵌螺钿仲景行医图鼓式盒65、剔红游归图倭角方盘此盘原为英人菲格斯爵士(Sir John Figgess)旧藏,1973年曾于大英博物馆他私人漆器展览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