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总体城市设计

南京总体城市设计

前 言

在引领南京城市建设20年后,经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即将到期,为此2008年7月南京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工作力求“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南京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定位和要求,统筹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建设与郊县发展,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彰显等方面的关系,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和兄弟城市好的经验做法,严格按照程序推进,确保规划修编的高质量、高水平”(蒋宏坤,2008)。

本次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用地建设的范围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具体将围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大部分开展18个专题研究和18个专项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隶属其中专题研究之一——意图从构筑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和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调控角度出发,通过对南京自然山水特征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把握,以及对南京现有相关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整合与优化,明确南京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为南京总体规划相关内容的修编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

目 录

第一章 空间特色与面临问题 ............................................................................ 1

一、空间特色与发展趋势 ...................................................................................................................... 1

二、面临问题 .......................................................................................................................................... 2

第二章 城市设计 .............................................................................................. 3

一、总体格局 .......................................................................................................................................... 3

二、特定意图区 ...................................................................................................................................... 4

三、空间景观 .......................................................................................................................................... 5

四、高度分区 .......................................................................................................................................... 7

第三章 空间优化意向与优化策略 ..................................................................... 9

一、优化意向 .......................................................................................................................................... 9

二、优化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相关规划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南京总体空间形态格局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南京总体规划用地总平面图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南京控规高度控制整合图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12·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专题

1

第一章 空间特色与面临问题

一、空间特色与发展趋势

“山、水、城、林”长期以来一直是南京城市空间的鲜明特色,但随着时代变迁产生了进一步的内涵扩展。

其中,“山水”形态逐步从以钟山、秦淮河、玄武湖为代表的小型山水格局向以老山、牛首山、长江为代表的大型山水格局转化,同时近年来以汤泉、珍珠泉为代表的建设开发也给“水”要素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活力;

“城”要素从原先南京城内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明城墙扩展至城市物质空间开发,并且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展开,物质空间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力度愈发凸现;

“林”从林荫道扩展为南京城内丰富的道路绿化、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伴随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与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种资源的数量不断增长,价值不断彰显(图1.1)。

这一格局背景下,归纳南京城市特色发展趋势为——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努力寻找城镇建设发展与虎踞龙盘,襟江带湖的自然格局、以及沧桑久远,精品荟萃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的再度协调与交融(图1.2)。

图1.2 城市特色发展示意 图1.1 城市特色变迁示意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12·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专题

2 二、面临问题

南京城市空间形态优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四方面:

1、如何串联——“山、水”要素的优化

针对零散分布的历史资源点与局部范围的开敞空间,如何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加强系统联系。

2、如何保护——“山、水、林”要素的保护及其与“城”要素间的协调

如何保护具有城市格局价值的山水空间与历史地区;如何保护山水风光与特色风貌不受建设开发的过多影响。

3、如何展现——“城”要素的感知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展,如何针对不同地域,结合区位、用地与现状优势形成区域意象,体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感知。

4、如何塑造——“城”要素的挖掘与提升

针对滨江城市轮廓特色不明的问题,如何塑造南京滨江地区的空间意象;如何针对城市局部重点地段,塑造有窗口价值的展示景观。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12·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专题

3

第二章 城市设计

一、总体格局

通过对历史空间格局、开敞空间格局、开发建设格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和整合,形成城市格局的结构性框架。

1、历史空间格局

历史片区:老城片区、明城墙、混合遗产片区;

历史节点:老城、浦镇机厂—龙虎巷、六合文庙、瓜埠、淳溪;

历史轴线:中山路、御道街、中华路。

2、开敞空间格局

外围郊野山水环:东平山、老山、牛首祖堂、青龙山、龙潭、板桥、汤山、禄口、玉带、桥林;

环主城山水环:紫金山、雨花台—菊花台、幕府山、秦淮河、主城建成区;

明城墙山水环:明城墙、护城河、玄武湖、白鹭洲、莫愁湖、前湖、琵琶湖

绿楔:联系上述三个山水环的城市绿楔

3、开发建设格局

老城——主城——副城——新城

副城:江北副城、仙林副城、东山副城;

新城:龙潭、桥林、板桥、滨江、汤山、禄口、永阳、淳溪。

4、空间景观格局

中心节点:湖南路、鼓楼、新街口—大行宫、河西地区、浦口中心、仙林中心、东山新市区、红花机场中心等;

门户节点: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东杨坊立交、马群立交等

景观节点:紫金山、狮子山、电视塔、紫峰大厦、明故宫、中华门、奥体中心、火车站等。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01·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专题

4 二、特定意图区

1、城市空间特色区

在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现代风貌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相关要素相对集中的区域。

(1)、自然山水特定意图区

大型山水:钟山、幕府山、牛首山、青龙山、老山、长江及滨江风光带、秦淮河、玄武湖;

小型山水:莫愁湖、狮子山、清凉山、北极阁-九华山、前湖、琵琶湖、白鹭洲等。

(2)、历史文化特定意图区

明城墙风光带、明故宫特定意图区、鼓楼—清凉山特定意图区、城南特定意图区、下关特定意图区、浦镇机厂-龙虎巷特定意图区、淳溪镇特定意图区、六合文庙地区特定意图区。

(3)、现代风貌特定意图区

老城商务中心,河西中心区,红花机场片区,南京南站片区,东山中心区,浦口中心区、双闸中心区、仙林中心区。

2、城市景观敏感区

内部并无丰富的能够体现独特意象的要素,但是对于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感知有着重要影响的地区。

(1)、城市道路敏感区

一级道路敏感区、二级道路敏感区;

(2)、城市节点敏感区

一级节点敏感区、二级节点敏感区;

(3)、景观视线敏感区

城市对景敏感区、城市高视点敏感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