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No .3 200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nan University (Phil 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总第134期Sum No .134 [收稿日期] 2007-12-28 [作者简介] 钟健平(1964—),男,广东兴宁人,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国际关系研究】论思想库在美国当前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与作用———兼论中美开展“思想库外交”的必要钟健平(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摘 要] 在厘清思想库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明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对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制定特别是在对华战略制订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我国加强与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交流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思想库;外交;安全;美国对华战略[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08)03-0021-07一、思想库的定位及其发展思想库又称脑库、外脑、思想工厂,该词的前身是智囊团(brain trust )。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其80岁生日(1964年)的讲话中提出用思想库取代智库[1]。
对于思想库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虽然各持一端,众说纷纭,但其基本内涵还是大体一致的。
比如,有学者认为,思想库是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在与政府、企业及大众密切联系的政策上提出咨询[2]。
保罗・迪克森(PaulD icks on )认为,“思想库是政府为解决各种问题所求助的对象,是利用现有知识以跨学科方法进行政策研究的持久性机构”[3]。
加拿大思想库研究专家阿贝尔森认为思想库是“由关心广泛公共政策问题的人组成的独立的、非赢利性的组织”[4]。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安德鲁・瑞奇(Andre w R ich )认为,思想库是“独立的、没有利益倾向的非赢利性组织,它们提供专业知识或建议,并以此获得支持,影响决策过程”[5]。
在我看来,上述定义都从不同侧面描述了思想库的特征。
但从简洁、切题的角度而言,我比较认同英国学者詹姆士给出的定义:“思想库是从事于力图影响公共政策的多学科研究的独立组织”[6]。
这就是说,思想库存在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就是运用科学研究的结果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从而使社会朝着包括专业学者在内的社会公众所期许的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思想库的工作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作高水准的研究咨询报告;二是通过各种渠道推销这些报告。
思想库的策源地是美国,其形成可追溯于上世纪20年代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间,此间成立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910年)、布鲁金斯学会前身政府研究所(1916年)、对外关系委员会(1921年)等都以长期性的政策研究为主要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思想库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当时美国集中 钟健平: 论思想库在美国当前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与作用2008年5月 了大批军职和文职专家来制定军事计划,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一时期成立的著名思想库有兰德公司(1948年)、赫德森研究所(1961年)、都市研究所(1968年)等,主要是接受政府部门或私人机构的委托进行内外政策的研究。
此后,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色彩鲜明的研究机构如政策研究所、凯托研究所(1977年)、经济政策研究所(1986年),以及具有强烈政治家色彩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如卡特中心(1982年)、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1994年)纷纷成立,并且把重点放在推销政治主张方面。
传统基金会会长爱得温・福尔纳就曾公开宣传:“我们的作用是努力影响华盛顿的公共政策圈子…首先是国会,其次是行政部门,第三是全国性媒体”[7]。
这种策略已对美国的政府或政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思想库在‘思想市场’中展开的争论丰富了对各种理论的检验,它们因而具有了日益巨大的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力”[8]。
这些影响自然包括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方面,如布鲁斯金学会就被认为是民主党的“阵营”,胡佛研究所更是被称为共和党的“影子政府”。
当前的中国也有许多类似思想库的研究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政策机构和科研机构约2500个,35000名专家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其中包括超过10%的高级研究员,过去10年已完成了约2700个研究项目[9]。
但如果按照目前国外通行的标准,当一个研究咨询机构每年经费超过80%以上是来自政府时,那么该机构就应视为官方咨询机构,而不能看成是思想库。
照此而论,中国各级政府研究室、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社科院及地方各级系统等,都不属于思想库的行列,而像于天则经济研究所(1993年成立)和零点调查公司等民间咨询研究机构则可以划归思想库的范畴。
可以预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决策科学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将会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思想库,并达到与国外同行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水平。
本文将在对思想库进行初步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外交与安全角度探讨美国思想库在对华外交与安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与作用,并就我国思想库开辟与美国思想库的“思想库”外交这一思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美国思想库在美国对华外交与安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与作用 顾名思义,所谓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是指非党派、非盈利并从事外交与安全研究的政策研究机构,如前面所提到的美国的外交关系委员会、胡佛研究所、三边委员会、大西洋理事会等。
这些思想库在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酝酿、形成、决策、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弗雷德里克・C・莫舍所言:“行政管理的两大部分,大部分已经由专业人员(包括科学家)控制。
无论是好是坏,还是坏是好,这些专业人员的选择、他们的技能和工作内容的确定,现在主要由他们中的专业精英、专业组织和机构以及高等教育设施,而非普通政府机关来决定的。
政府内外的专业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也不会减缓下来。
”[10]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今天,不仅在英国和美国,在德国也是同样,越来越多的研究所不再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客观的科学研究上,而是担当起提供特殊政治解决方案的任务或作为它们自身政治世界观的倡导者”[11]。
在当前美国对华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中,美国思想库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对华外交与安全政策思想美国思想库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生产政策思想,不同的思想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思路,他们通过长期、反复地倡导某种思想主张,以期到一定时候瓜熟蒂落,成为政策或获得立法[12]。
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在美国对外交安全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制定的也是如此。
在当前美国对华关系中,美国思想库生产了众多的安全与外交思想。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以及美中交往的深入,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的对华研究逐渐分化成三个派别:(1)以亚太安全研究・22・ 第30卷 第3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心、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美中政策基金会等为代表的思想库,主张对华友好、改善中美关系;(2)以威尔逊中心、美国和平研究所、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为代表的思想库,其对华政策立场相对客观、反对台湾海峡两岸任何运用军事手段强行改变台湾政治地位的努力,但不反对两岸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政治前途;(3)以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胡佛研究所等为代表的思想库,则相当保守,反华倾向突出,主张遏制中国[13]。
其中,保守派思想库对美国政府近年来的对华战略影响较大。
一方面,他们坚持把美中关系定位为敌对的、竞争的关系。
极端保守的新美国世纪计划发起人罗伯特・凯根(Robert Kagan)就指责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战略是绥靖战略,建议美国奉行“旨在改变中国的遏制与施压相结合的战略”[14];传统基金会也指责克林顿对中国实行的“接触”加“遏制”政策是失败的,中国不是美国的“建设性战略伙伴”,而是“潜在的战略对手”;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计划主任罗斯・芒罗(Ross H. Munr o)在1997年出版的《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一书中强调,中国注定不会成为美国的战略朋友,只会成为长期敌手;认为中国愿意甚至渴望改善中美关系与其说是一种战略姿态,还不如说是一种策略姿态;他认为美国在亚洲的首要目标应是防止中国成为地区霸主[15]。
罗斯・芒罗还在《醒来的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是中国》明确提出“中国威胁论”就很受当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赏识,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在对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进行统计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从2001年至2007年9月该所共组织的326场报告和刊登、转载的1582篇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类似“中国顽固反民主”、“中国推进的危险游戏”这样的论题[16]。
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库还极力主张美国干涉台湾问题,在台海局势上推波助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敌对到接触再到遏制加接触的过程,而这个转变过程也是经常可见美国思想库的影子。
他们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承认与利用中国的地区国际关系的平衡能力的同时,维持中国的分裂状态。
早在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康伦协会就提出了“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对华策略,曾影响了中美建交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并持续至今;布鲁金斯学会提出以“日本模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实现与中国建交的外交理念,对推动中美建交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西洋理事会、布鲁金斯学会等思想库提出的以“接触”保持与中国的正常化关系的外交思想,长期体现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等提出的“遏制加接触”政策则对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深度影响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新美国世纪计划(PNAC)在1999年8月20日与传统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卫台湾声明》,认为克林顿政府接受中国大陆理解的“一个中国”的政策是危险的,美国应当明确其保护台湾的决心与毅力。
该思想库主席克利斯托(W illiam Kristol)强调中国即使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对美国及其亚洲盟国来说也都是最大的灾难[17]。
1999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和新美国世纪计划还组织了21名美国新保守派人物公开发表声明,鼓吹美国应放弃“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就像是中世纪的僧侣抓住他们的教义手册不放一样”;要求美国抛弃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糊政策,明确一旦中国大陆进攻或封锁台湾,就将防卫台湾[18]。
兰德公司的卡利扎德(Zal m ay M.Khalilzad)则提议建立一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平衡战略,应明确地表明反对中国对台动武,并致力于解决南中国海的领域争端[19]。
由此观之,美国思想库对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所起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提供对华外交与安全决策人才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提供对华外交与安全决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