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割技术-PPT
并行区域分割
采用并行的方法对目标区域进行检测实现图像 分割的方法。区域分割是最直接的方法,因此这种 分割方法可以直接得到感兴趣的目标区域。 主要方法:阈值分割和聚类。 直接的阈值分割一般不能适用于复杂景物的正 确分割,如自然场景,因为复杂景物的图像,有的 区域很难判断究竟是前景还是背景。不过,阈值分 割在处理前景和背景对比很强的图像时特别有用, 此时需要的计算复杂度小。当物体的灰度级比较集 中时,简单的设置灰度级阈值提取物体是一个有效 的办法。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
基本思想:用训练样本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以确定节点间的连接和权值,再用训练好的神经网 络分割新的图像数据。 优缺点: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神经网 络存在巨量的连接,容易引入空间信息,能较好地 解决图像中的噪声和不均匀问题,但是选择何种网 络结构是此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这种方 法较复杂,计算量较大,还有待进一步实用化。
并行边界分割
不同图像灰度不同,边界处一般会有明显的边缘,利用 此特征可以分割图像。 说明:边缘和物体间的边界并不等同。边缘:图像中像 素的值有突变的地方;而物体间的边界:现实场景中的存在 于物体之间的边界。有可能有边缘的地方并非边界,也有可 能边界的地方并无边缘,因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是三维的, 而图像只具有二维信息,从三维到二维的投影成像不可避免 的会丢失一部分信息。 另外,成像过程中的光照和噪声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因 素。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仍然是当前图 像研究中的世界级难题,目前研究者正在试图在边缘提取中 加入高层的语义信息。
边界跟踪
由梯度图中一个边缘点出发,搜索并连接边缘点进而逐步检测所有 边界的方法。在并行边界分割法中,边缘像素不一定能够组合成闭合的 曲线,因为边界上有可能会遇到缺口。缺口可能太大而不能用一条直线 或曲线连接,也有可能不是一条边界上的缺口。边界跟踪的方法则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对某些图像,这种方法的分割结果更好。 具体算法:先对原图像进行梯度运算,然后进行边界跟踪算法。 1.起始点:对梯度图搜索,找到梯度最大点,作为边界跟踪的开始 点。 2.生长准则:在这个点的8邻域像素中,梯度最大的点被当做边界, 同时,这个点还会作为下一个搜索的起始点。 3.终止条件:按照2的准则一直搜索,直到梯度绝对值小于一个阈值 时,搜索停止。 有时为了保证边界的光滑性,每次只是在一定的范围的像素中选择, 这样得到的边界点不但能保证连通性,还能保证光滑性。
自适应阈值方法:当光照不均匀、有突发噪声,或者背景 灰度变化比较大时,整幅图像分割将没有合适的单一门限,因 为单一的阈值不能兼顾图像各个像素的实际情况。这时,可对 图像按照坐标分块,对每一块分别选一阈值进行分割。这种与 坐标相关的阈值也称为动态阈值方法。 优缺点: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比较大,但抗噪声能力比较强, 对采用全局阈值不容易分割的图像有较好的效果。 自适应阈值的选取: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对每个像素确定以 它为中心的一个邻域窗口,计算窗口内像素的最大和最小值, 然后取它们的均值作为阈值。对图像分块后的每一个子块可以 采用直方图分析,如果某个子块内有目标和背景,则直方图呈 双峰。如果块内只有目标或背景,则直方图没有双峰,可根据 邻域各块分割得到的参数插值进行分割。实际的自适应阈值分 割完全可以根据图像的实际性质,对每个像素设定阈值,但这 个过程要考虑到实际的要求和计算的复杂度问题。
串行区域分割
采用串行处理策略对目标区域直接检测实现分割的方法。特点:整 个处理过程可以分解为顺序的多个步骤依次进行。一般可分为:一种是 区域生长,二是分裂合并。 区域生长:从某个像素出发,按照一定的准则,逐步加入邻近像素, 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区域生长终止。 区域生长的好坏决定于: 1.初始点(种子点)的选取; 2.生长准则; 3.终止条件。 区域生长是从某个或者某些像素点出发,最后得到整个区域,进而 实现目标的提取。 分裂合并差不多是区域生长的逆过程:从整个图像出发,不断分裂 得到各个子区域,然后再把前景区域合并,实现目标的提取。分裂合并 的假设是对于一幅图像,前景区域由一些相互连通的像素组成,因此, 如果把一幅图像分裂到像素级,那么就可以判定该像素是否为前景像素, 当所有像素点或者子区域完成判断后,把前景区域或像素合并就可得到 前景目标。
其它的图像分割方法
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图像分割方法的 研究,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方法, 也不存在一个判断分割是否成功的客观标准。图像 分割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 来提高图像分割的效果,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随着各学科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提出,像神 经网络、遗传算法、统计学理论、小波理论以及分 形理论等,人们也提出了许多与此类特定理论、方 法和工具相结合的分割技术。
区域分割与边界分割的比较
区域分割实质:把具有某种相似性质的像素连 通,从而构成最终的分割区域。它利用了图像的局 部空间信息,可有效地克服其他方法存在的图像分 割空间不连续的缺点。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往往会造成图像的过度分 割,而单纯的基于边缘检测方法有时不能提供较好 的区域结构,为此可将基于区域的方法和边缘检测 的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更好的分 割效果。
边缘检测的优缺点
实质:利用不同区域间像素灰度不连续的特点检测出区 域间的边缘实现图像分割。图像中相邻的不同区域间总存在 边缘,边缘处像素的灰度值不连续,这种不连续性可通过求 导数来检测到,因此常用灰度的一阶或二阶微分算子进行边 缘检测。而边界跟踪是先检测到边缘再串行连接成闭合边界 的方法,此方法很容易受始点的影响。 难点:在于边缘检测时抗噪性和检测精度之间的矛盾。 若提高检测精度,则噪声产生的伪边缘会导致不合理的轮廓; 若提高抗噪性,则会产生轮廓漏检和位置偏差。 因此提出各种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根据实际问题设计 多尺度边缘信息的结合方案,可以较好地兼顾抗噪性和检测 精度。
在实际的图像分割中,往往只用到一阶和二阶导 数,虽然,原理上可以用更高阶的导数,但是,因为 噪声的影响,三阶以上的导数信息往往失去了应用价 值。二阶导数还可以说明灰度突变的类型。在有些情 况下,如灰度变化均匀的图像,只利用一阶导数可能 找不到边界,此时二阶导数就能提供很有用的信息。 二阶导数对噪声也比较敏感,解决的方法是先对 图像进行平滑滤波,消除部分噪声,再进行边缘检测。 不过,利用二阶导数信息的算法是基于过零检测的, 因此得到的边缘点数比较少,有利于后继的处理和识 别工作。
基于小波分析和变换的分割方法
借助数学工具小波变换来分割图像的一种方法。小波变 换是一种多尺度多通道的分析工具,它是空域和频域的局域 变换,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信息,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 功能对函数或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解决了傅立叶变换不能 解决的许多问题。小波变换为信号在不同尺度上的分析和表 征提供了一个精确和统一的框架。 小波分解提供了一个数学上完备的描述;小波变换通过 选取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极大地减少或去除所提取的不同特 征之间的相关性,不仅具有“变焦”特性,且在实现上有快 速算法。 近年来多进制小波开始用于边缘检测。另外,利用正交 小波基的小波变换也可提取多尺度边缘,并可通过对图像奇 异度的计算和估计来区分一些边缘的类型。
阈值分割优点:计算简单、运算效率较高、速度 快。 全局阈值对于灰度相差很大的不同目标和背景能 进行有效的分割。 当图像的灰度差异不明显或不同目标的灰度值范 围有重叠时,应采用局部阈值或动态阈值分割法。 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只考虑像素本身的灰度值, 一般不考虑空间特征,因而对噪声很敏感。在实际应 用中,阈值法通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串行边界分割
并行边缘检测的方法,对图像的每一点上所做的处理 不依赖于其它的点处理结果。串行边界分割在处理图像时不 但利用了本身像素的信息,而且利用前面处理过像素的结果。 对某个像素的处理,以及是否把它分类成为边界点,和先前 对其它点的处理得到的信息有关。 串行边界分割技术通常是通过顺序的搜索边缘点来工作 的,一般有三个步骤: 1.起始边缘点的确定。 2.搜索准则,将根据这个准则确定下一个边缘点。 3.终止条件,设定搜索过程结束的条件。
Roberts算子:边缘定位准,但是对噪声敏感。适用于边缘明显且噪声 较少的图像分割。 Prewitt算子:对噪声有抑制作用,抑制噪声的原理是通过像素平均, 但是像素平均相当于对图像的低通滤波,所以Prewitt算子对边缘的定位不 如Roberts算子。 Sobel算子:Sobel算子和Prewitt算子都是加权平均,但是Sobel算子 认为,邻域的像素对当前像素产生的影响不是等价的,所以距离不同的像 素具有不同的权值,对算子结果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来说,距离越远, 产生的影响越小。 Isotropic Sobel算子:加权平均算子,权值反比于邻点与中心点的距 离,当沿不同方向检测边缘时梯度幅度一致,就是通常所说的各向同性。 上面的算子是利用一阶导数的信息。 Laplacian算子:是二阶微分算子。其具有各向同性,即与坐标轴方向 无关,坐标轴旋转后梯度结果不变。但是,其对噪声比较敏感,所以,图 像一般先经过平滑处理,因为平滑处理也是用模板进行的,所以,通常的 分割算法都是把Laplacian算子和平滑算子结合起来生成一个新的模板。
图像分割的方法
早期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边界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 的某个子区域在原来图像中一定会有边缘存在; 一类是区域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 的某个子区域一定会有相同的性质,而不同区域的 像素则没有共同的性质。 这两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
根据应用目的不同,分为粗分割和细分割:对于模式识别应用,一个 物体对象内部的细节与颜色(或灰度)渐变应被忽略,而且一个物体对象只 应被表示为一个或少数几个分割区域,即粗分割;而对于基于区域或对象 的图像压缩与编码,其分割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色彩信息一致的区域,以利 于高效的区域编码。若同一区域内含有大量变化细节,则难以编码,图像 需要细分割,即需要捕捉图像的细微变化。 根据分割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并行边界分割(边界检测),串行边界 分割(边界跟踪),并行区域分割(阈值分割、聚类),串行区域分割 (区域生长、分裂合并)。 根据分割对象的属性,可被分为灰度图像分割和彩色图像分割。 根据分割对象的状态,可被分为静态图像分割和动态图像分割。 根据分割对象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医学图像分割、工业图像分割、安 全图像分割、军事图像分割、交通图像分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