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语用翻译

浅析语用翻译


唐月蓉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即研究发话人利 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 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 统本身的意义 ,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 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 (亦称翻译理论、翻 译学) 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 问。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语言理 解和语言表达。 翻译研究引进语用学理论的必要性:翻译研究至今没有 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这一事实不仅存在于中国,在其他国家 的翻译界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翻译这一现象本 身的复杂性、 翻译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以及现有翻译理论来源的 差异性, 因此很难形成一个为各个理论输出学科及其在译论中 的代言人所认可的统一理论。因此,我们对输入的理论要持一 种批判的态度,对借来的理论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应用 该理论时应该有所选择。 从等效翻译角度看翻译的本质:语用等效翻译是指从语 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践问题, 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 翻译实践中理解问题。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 译理论, 它主要探讨口头语言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例如在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宣传广告语 “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 回家来” , 常见的翻译为: Go to work happily , come back home safely. 实际上简单的地译为 Good luck !反而更让人觉得明白易 懂。这是因为把原句的语用含义表达出来了, 达到了语用效 果,语用含义是指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Coffee , please. 如果在食品店: 我要买杯 (瓶) 咖啡。 如果在家里: 请喝咖啡。 可见, 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些什么, 而是告诉人们 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语用学中语境在这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话语被译成另一种语言时, 语用含义比词语本身具备 的意义更为重要。这种翻译称为语用等效翻译。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的本质:语用翻译与关联理论于 语用翻译的最大意义, 就在于明确强调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我们知道, 任何一种翻译理论都强调对源语的正确理解。可 是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 理解话语的 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 而人类认知事物的原则就是关联原则, 即根据与之有关联的信息来认知事物。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1) Joe: Will Sarah be long? Pam: She is with Frank now. Pam 没有直接以 yes 或 no 来回答 Joe 的问话,而是采用 了间接的答话方式。假设 Joe 知道 Frank 是个做事雷厉风行 的人,那么她就可以根据 Pam 的答语并结合 Frank 做事快这 一语境信息推理出 “No, she won't be long.” 这一结论 (即 Pam 所说话语的交际意图) 。但是,如果 Joe 知道 Frank 是个 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的人,那么她就会推理出“Yes, she will be long.” 这一结论。这一例子说明,说话人可以利用相同的 话语可以表达不同的交际意图,也说明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 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而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意欲传递 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地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 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语境信息(即交际者意图他选取的语境信 息) (Gutt, 1998: 41) 。 那么该怎样选取正确的语境信息来作为话语理解的前提 (premise) 呢?关联理论认为,这一选择过程受制于关联原 则,即对最佳关联的获得。交际的目的是求得最佳关联,获 得交际者意图的语境效果。听话人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推 理和理解(即对话语关联性的搜索)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推理所得结论既不耗费不必要的努力, (2)又能够产生 足够的语境效果。 语境与语用翻译:本文所谓的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 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 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 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force)的传达及 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语境与翻译表达正确理解是翻译 表达的基础。译语要恰如其分, 达意传神, 就必须注意英汉两 种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别。结合语境, 适当调整, 不 计较每个字, 使译语明白畅达, 文从字顺。Grice (1957) 的 意义理论以及 Leech (1983) 关于语用语言学的观点都认为, 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首先必须正确识别和理解语言 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Can you lift the box? 听话人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必须知道句中各个词语的意 思,此外还应当知道这种询问能力的句子的规约意义,即“请 您帮我抬这个箱子” 。 如果听话人仅仅照字面意义做出回答 Yes, I can. 在翻译过程中,任何对原文词句层次上的不解或误解都 会导致对原作者意图的不解或曲解,导致在译作中出现误译。 可见翻译应以语境为依据, 因为一方面译者与源语作者 的有效交际要靠语境, 另一方面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有效交际 也要靠语境, 而这两种语境是不完全一样的 , 要取得翻译等 效, 译者必须在忠实原文作者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切合译入 语语境, 取得与原文相同的意义效果。 由于翻译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翻译研究对象的多样 性、现有翻译理论来源的差异性等, 翻译研究至今没有形成 一个统一的学科。这一现象说明人们对翻译现象的认识还不 够全面, 有待于深化, 需要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 从更多的 相关学科引进理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有些学者对归 化的讨论有时过于抽象、过分概括。完全归化的译文当然要 不得,是意译的极端和翻译的歧路,但是在恰当的语境中为 了方便译文读者理解而采用一些译文语言中的形象替换原文 形象或者采用该形象表达的一般意义或含义的做法是合理的, 有其存在的理据。如果一味地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完 全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就会因为给读者提供了 太多的新信息,从而给他们带来超负荷的阅读负担,导致读 者对译文失去兴趣或者不理解,导致交际失败。从交际的效 (下转第 53 页)
2007・ 10 5 3
使教学活动组织高效、目标明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 面, Blended Learning 也注重培养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提高其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兼顾了教师的 “教” 和学生的“学” 。
参考文献:
[1] 王湘玲, 宁春岩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两种教 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6):29-31. [2] 董卫, 付黎旭. 对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 的调查[J].外语界, 2004(2):8-13. [3]刘丽芬.多媒体辅助俄语听力教学模式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8):66-68. [4] 陈淑莹, 张玲.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新模式——多媒体辅助下英 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和应用[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3): 102-105. [5]马俊波.解读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中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J]. 英语辅导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06(11):12-15. [6]赵蒙成 .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 2002(3):72-77. [7]田世生, 傅钢善 .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7-11.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了这些连词的用法,那么在听写省略过程中将能很迅速准确 地补上。如果避免混淆,也可以采用首字母记录法。 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连词的用法,那么在听写省略过程 中将能很迅速准确地补上。如果避免混淆,也可以采用首字 母记录法。 在听写过程中,听写速度直接影响到考试成败。对听写 内容记录的把握尤为重要。要引导其克服惯性思维,引导其 对功能词省略的敏感度,在这方面还希望众多英语学习者和 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2007・ 10 4 5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 的论述与 Blended Learning 整 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之优势的基本思想完全一致。 《要 求》 提出 “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 《要 求》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成为手段和形式上的 Blending,而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 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也同样体现了 Blending Learning “既要 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 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田 世生、傅钢善: 2004) 的理念。 建构主义指导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曾一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 的发展趋势,它无疑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发展。 但正如本 文笔者在上文中所分析的: 由于环境、教师和学习者等多方面 的因素,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并不完全适应中国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 Blended Learning 因其自身的优 势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英语教师的关注及认可。 Blended Learning 一方面承认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指 导下教师发挥的组织、控制和引导课堂教学的作用,避免了 教师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中因巨大角色转换而产 生的敌对情绪和无所适从的困惑感,从而使教师继续发挥其 (上接第 33 页) 以 2004 年真题为例。Money is accepted across (the) world as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People use money to buy food, clothes and hundreds of other things. In (the) past, many different things were used as money. 这里有两个定冠词,是考 生根据语法知识就可以填上的。 同样不定冠词也可以采取全省。 在介词省略上,重点考虑在考试中出现频率高的简单介 词(如 as, in, from, on,behind, under,through, across, over, above 等)由于其有方位意义,如果全词省略可能引起 方位上的混淆,因此可以采用首字母记录法,有些介词出现 在固定搭配词组中,在语法知识的指导下,也可以全省。 对于连词,我们可以把其先分类熟悉后,在省略中就能 够很容易填补上了。如表添加的简单连词有 and,关联连词有 both…and, Not only…but also; 表选择的简单连词有 or,关联 连词有 either…or, 表对比的简单连词有 but, 关联连词有 either …or; 表否定添加的简单连词有 nor, 关联连词有 neither…nor; 表时间的简单连词有 Whenever, While, As, Before , Until , After, Since, Once,连词短语有 Immediately,That,As soon as;表地点的简单连词有 Where,Wherever 等。我们如果掌握 (上接第 45 页) 果来看,这样不仅不能丰富祖国的语言,反而会失去读者, 实现不了交际目的及译文的社会价值。因此语用学理论正在 被应用到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语言习得、语际语言研究 和翻译等等领域, 其理论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语用学在 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科学的 分析方法, 并被运用到翻译研究与实践之中。正如以上所述, 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翻译中, 可以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而 在翻译过程中语用学的理论也得到更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 总之, 翻译中应用了语用学理论, 便能译出佳作来, 更能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