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管理思想史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
(七)沃顿学院
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以便教育和训练从事 一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年轻人。
麦卡勒姆和普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控制做了充分准 备。 汤、哈尔西对工人的工资报酬和收益的分配作了探讨和实 验。 梅特卡夫和史密斯在车间管理上做出了尝试。 沃顿商学院提供了教育推动。 为管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营造了氛围。科学管理诞生的客观 环境和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第二,时间研究原理 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 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 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 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 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 作量。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 原理。第三章 科学理理论第三章 科学管理理论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变革 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变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对自身的管理问题也开始进 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步步 深化。 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 市场的作用,人们开始向管理科学领域进军,向管理要效 益、要效率、要利润。 古典管理理论在此背景下诞生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先锋是 科学管理理论。
一、时代背景
(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危机
1.科学技术革命 资本和技术是资本主义进步的两大动力。19世纪下半叶, 已经建立了以牛顿力学为主题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以韦克斯 韦电磁理论为核心的经典电磁理论,这些自然科学理论体 系的建立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科学前提。最为重要的是电力 的应用。
(一)丹尼尔·麦卡勒姆
(二)泰勒对管理问题的思考
刚到米德维尔工厂当工人的时候,他发现的许多工人在干 活时磨洋工、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工人不愿意多干活
意识问题
虽然实行了计件工 资,但工人仍然将 工作量保持在一定 的水平,不提升。
管理问题
泰勒 提升产量 矛盾,这场斗争一直持续
泰勒觉得主要的责任是在管理部门,只要管理部门能 工人 拒绝提升产量 适当地确定工资,提供适当的激励,便能减少怠工。 克服磨洋工现象的真正困难,是如何切实为每项工作 规定完全公正的标准,即怎样取得“合理的工作量”。 他之所以坚持与他清教徒的信仰有关 这就必须从事实出发,通过科学的试验来找出这个含 工人的认识问题 有深刻科学意义的标准。
取得了斗争胜利。开始思考如何在 实际工作中避免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 的剧烈冲突。他认为有必要做出一种 新的设计,确定一个客观标准。 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管理思想。
管理问题
工人的传统问题
(四)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 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二国产生、发展起来 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思想,他使 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 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这里有巴贝奇的作业研究、有亨利·汤的利益分 配思想、有杰文斯的劳动强度和疲劳问题研究, 等等。同时,还有同时代的甘特、怀特、巴思等 做出的贡献。就连科学管理这个名称也不是泰勒 发明的。
(四)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美国的机械工程师,但在工资和奖金制度上提出了重要的 创见。 第一种是日工资制,它对工人缺乏激励力。
第二种是一般计价工资制,其缺陷是一当工人较明显地提 高产量以后,雇主就会降低工资率。
第三种是享利·汤于1889年提出的收益分享方案,其缺陷 是没有反映出工人生产以外的收益增长因素,工人不分勤 惰同样地分享收益,工人只分享收益而不分担损失,工资 增加以后的受益时间过长。
出生于苏格兰,1822年(7岁)到美国。1848年进入纽约 伊里铁路公司,1854年被任命为伊里公司的总监。被称为 管理制度化的领跑人。 在麦卡勒姆之前,各个铁路公司的管理改革,只是针对特 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而没有使这些措施形成固定而完整 的制度体系。麦卡勒姆的贡献,体现在 他为纽约伊 利公 司制定的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原则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这种整体改革,使伊 利铁路公司成为美国企业制度化管 理的先驱,也奠定了麦卡勒姆在管理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 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2.两个基本原理 在泰勒所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中始终依据两个基本原理。 第一,作业研究原理 这一原理包括: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 工时为目的。泰勒认为,要让每个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 就应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的动作,并把动作细分为动素, 即动作是由哪几个动作要素所组成。然后,再研究每项动 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动作要 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 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这就是作业研究 原理。
(二)亨利·普尔
麦卡勒姆的知音。《美国铁路杂志》的编辑。在麦卡勒姆 管理铁路时,他是麦卡勒姆的最主要的支持者,而麦卡勒 姆的成果产生巨大影响的影响应归功于普尔和他的杂志。 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管理企业。这种体系不能依靠企业 的创办人和资助者来管理企业,而是通过专职的管理人员 来进行,并主张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
在麦卡勒姆的管理实践中发展并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的三 条基本原则: 第一,组织。这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条件。必须具 有明确的劳动分工,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职责,而且明确其 对直接领导负责。 第二,通讯联系。这是在组织中设计出的一种报告制度, 使企业的最高领导人能连续、确切地了解业务的进展情况。 第三,情报资料。档案。数据库。保留经验和材料。
3.3个基本出发点
一是,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在各项工 作中,要挑选一流的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 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的环境也是标 准化的,不用考虑人性的特点,将人训练成为一种肉体机器。
他认识到了最高管理层的问题就是要使下级能对组织有一 个整体的系统的认知。不仅要了解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还要了解所有的人。提出了管理制度问题,提出了对人的 因素的认识问题。
他是管理思想史上一个卓越的人物。
(三)亨利·汤
美国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24 岁在耶尔—汤制造公司任总经理达48年之久。 第一,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亨利·汤认为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美国的企业界 不重视管理学,否认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工程师一般 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只用纯技术的观点来考察问题, 不关心企业的管理。1886年,亨利·汤发表了《作为经济 学家的工程师》一文,强调指出管理的重要性,大声疾呼 他的工程师同事们承认并努力发展管理的科学。他认为 “为了高效率地指挥一个企业,工厂管理与工程技术有着 同样的重要性”。
“良好的管理是要以严格的纪律、具体及详细的职务说明、 经常准确地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成绩确定工资和提升、 明确规定上下级的权力层次以及在 整个组织机构中贯彻 个人责任和下级对上级报告的责任等为基础的。”
根据这种系统的管理思想,麦卡勒姆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 原则和组织细则。
从管理原则上看,麦卡勒姆提出分工、授权、责任制、报 告控制系统、统一指挥原则。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科学管理思想是一 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 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同时又是一个较为 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思想的建 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 第一,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 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 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 解决。 第二,对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 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 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 身最大的潜能。
第二,支持并推广科学管理运动 他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支持科学管理运动,提供宣传阵地, 促进了该学会成员对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趣和支持。汤是科 学管理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第三,提出激励职工的收益分享制度
在亨利·汤之前也有人提出用利润分享的办法来缓和劳资 矛盾,但他认为利润分享既不是一种公正的措施,也不是 一种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一个部门职工努力节省下 来的利润,会被另一些部门职工的失误所抵消,使得整个 企业的利润减少或没有利润。他提议,为每个工作单元或 部门确定生产成本和定额,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表现,把 盈利返还给他们。具体做法是:职工有一个最低保证工资, 其定额由科学方法测定,每个部门超过定额而生产出来的 收益,由职工和雇主各得-一半。定额应保持三五年不变, 以免降低工资,挫伤职工的积极性。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实际上是对作为刺激生产的手段(工资问题)这个重要课题 进行了开创性实验,其重要性不亚于泰勒的时间和动作研 究及成本分析等课题。
从具体的组织实施细则来看,麦卡勒姆的措施十分具体, 包括依据不同的任务将工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拟定职务 说明书,制定各种制度来落实员工的责任,绘制正式的组 织图等等。比如,为了使管理人员和顾客一眼就辨认出相 关责任人,麦卡勒姆最早推行统一“制服”。他所绘制的 组织图,能够详细反映出组织的权责层次、业务分工、报 告和控制的信息网络。
他在管理方面和经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其原则如下: (A)进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 (B)为了使每个人能够履行职责,授予他足够的权 力。 (C)采取措施了解每个人是否忠实地履行了职责, 并按照情况予以奖惩。 (D)这些情况通过每日的报告核查制度来反映。 (2)制定了严密的组织措施: (A)按职务要求把职工划分为各个等级,并要求职 工穿上表示其等级的制服。 (B)职工必须遵照职务说明书进行工作,不得自行 其是。 (C)制定了一种树状结构的组织图来表示各个部门 之间的分工和报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