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题和逆定理作课教案
是真命题
(三)教师精讲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 ( 1)如果 a>b, 那么 ac>bc ( 2)内错角相等
(四 ) 巩固练习 1、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说出题设和结论 . (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等于 600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明方法是举反例说明 . 区别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和作的形式,探讨实例,理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真 假和其逆命题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 .
教学重点: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正确写出已学过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区别 .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等于 600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8、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个位数是 5 的整数一定可以被 5 整除
(五)本节总结: ( 1)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 ( 2)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逆命题 . ( 3)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 . ( 4)在证明假命题时会用举反例说明 .
原命题 对顶角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 若 a=b 则 ac=bc 逆命题
4、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每个真命题的逆命题是否一定为真命题?
5、归纳: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
这两个定理叫做
.
6、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
逆命题、互逆命题
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2.9 逆命题和逆定理学案
(一)自探、合探 1、命题的概念: 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 我们还知道, 命题都有两部
分,即条件(题设)和结论,它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
例 1.命题:“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题设是 命题:“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题设是
例 1 .命 题: “两 条直 线 平行 ,内 错角 相等 ” 题设 是
是
.
命题:“内 错角相等,两条直 线平行”题设是
是
.
2、看书 110 页归纳: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
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
这两个定理叫做
.
6、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
逆命题、互逆命题
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
是真命题
(三)教师精讲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假命题举反例说明
( 1)如果 a>b, 那么 ac>bc
( 2)内错角相等
(四)巩固练习 7、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说出题设和结论 .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二)展示与评价
3、请填写下表并思考 4、5
命题
题设
结论
原命题 两直线平行,同位
角相等
逆命题
,结论 ,结 论 ,第一
命题真假
原命题 对顶角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 若 a=b 则 ac=bc 逆命题
4、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每个真命题的逆命题是否一定为真命题?
5、归纳: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
,结论是
.
,结论是
.
2、看书 110 页归纳: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
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
,第一个命题的
(二)展示与评价 3、请填写下表并思考 4、5
命题 原命题 两直线平行,同位
角相等
逆命题
题设
结论
命题真假
教学难点: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假命题会举反例说明 .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
多媒体
预设问题:
1. 什么是命题?由什么组成? 2. 什么是逆命题、逆定理? 3. 他们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自探、合探 1、命题的概念: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 我们还知道,命题
都有两部分,即条件(题设)和结论,它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
课题名称 授课类型
12.9 逆命题和逆定理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正确写出已学过的
重点难点
教学方式 技术准备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 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能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性,并能运用推理的思想方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个位数是 5 的整数一定可以被 5 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