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绘画活动创造力培养

幼儿绘画活动创造力培养

幼儿绘画活动创造力的培养
绘画是美术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
要途径之一。

那么,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一、改变注入式教学法,重视美术教学过程
注入式教学法即教师示范作画,幼儿临摹,依样画葫芦,并以画得“像不像”、“对不对”为主要评价的教学方法。

此类教学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束缚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这样一则报道:美国的一位小学美术老师达琳来中国云南做学术交流。

达琳给中国的孩子出了一道题:《快乐的节日》,却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圣诞树,而且画得一模一样,她仔细观察,原来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教室墙上的一幅画有棵圣诞树!达琳
把墙上的画遮起来,要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这个主题。

令达琳感到吃惊的是,那群孩子竟然抓耳挠腮,一副茫然的样子……
达琳老师不得不把墙上的那幅圣诞树揭开……
这个真实的故事令人深思,究竟是什么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潜力?以临摹为主的注入式教学还可行吗?要想改变这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的美术教学不能只重视美术教学效果,更要重视美术教学过程,并逐步建立起以发展幼儿创造潜力为中心,以发展幼儿认知和情感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启发幼儿多看、多摸、多动、多问、多想,为幼儿绘画创设情境,鼓励幼儿独立创作和大胆展示。

这个教学过程
远比临摹过程复杂,它更能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幼儿创造兴趣和欲望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万,起点是疑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好奇、好问、好想的孩子最有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绘画创作中,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幼儿考虑改变思路,以避免
形成一种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当幼儿每次都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太阳在任何时候都是红色的吗?”幼儿就会积极思考:“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不一样,晴天和阴天的太阳也不一样。

”当幼儿选择黄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太阳光有几种颜色?”幼儿又有了七色光的概念。

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中,幼儿想了一次又一次,创作的欲望开始增强,表现的形式开始多样。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幼儿教师应打破思维定势,
经常对幼儿进行自由联想发散思维的训练,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幼儿的与众不同而又不失合理的想法和答案,从而激发
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

比如:我们在画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在长方形的中间画几条直线,让幼儿自由联想,添画其他内容。

幼儿开始动笔了,刘烨烨小朋友在方形里画了一只老虎,在长方形外画了他自己。

他说,这是我在动物园看老虎。

康瑞钊小朋友在长方形里画了一个躺着的小人,并把原来的条块涂成彩色,他说,我再被子里面睡大觉。

就这样,生动有趣的“看老虎”和“甜美的梦”就创造出来了。

三、丰富有关表象,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常常是通过形状、色彩、声音和动作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并凭着这种感知所获得的各种表象,再用图画把它反映出来。

因此,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关键在于给幼儿提供各种感官上的刺激,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努力创造,画出自己的生活内容,画出自己的内在感受。

回忆——创造力的基础。

教师结合幼儿的记忆表象来引导幼儿的创造,例如:绘画活动《神奇的鳄鱼》,我带孩子们参观鳄鱼公园后,先让幼儿讨论“鳄鱼到底长什么样子”,帮助幼儿回忆并总结出鳄鱼的特征:长长的尾巴、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然后让幼儿根据这三个特征自由作画。

结果孩子们画出的“鳄鱼”非常丰富,有的闭眼睡懒觉,有的恶狠狠的张着嘴巴,有的正在生五颜六色的蛋等等,每个幼儿画的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很好的体现了鳄鱼的特征。

体验——创造力的灵魂。

教师引导幼儿在画画过程中用心感受,充分发挥想象并用具体的美术符号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

如画“心情”时,我们先启发幼儿想一想:高兴时你会怎样,不高兴时你会怎样。

有的幼儿画了笑脸、冰激凌、鲜花、小动物表示愉快的情绪。

有的幼儿画了一块大石头,画了一个“心”像烟花一样爆炸的人表示心情不佳。

根据幼儿的情感体验加以引导,孩子们表现出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丰富了幼儿的创作形式。

素材——创造力的核心。

教师选择的绘画题材应适合幼儿,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物品。

有了素材,幼儿才有观察的对象,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大胆想象的优势。

首先,我们要选择幼儿熟悉并贴近生活的事物。

例如:“妈妈的发型”。

我先把发型设计书发给幼儿,让幼儿观察这些发型好不好看,然后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妈妈的发型。

幼儿立即议论开了,并连说带比划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妈妈的是直的”,“我妈妈的是卷的。

他们还起了好听的名字“爆炸型”、“开花型”、“旋转型”、“柳条型”等等。

在此基础上幼儿开始做画,一幅幅漂亮的发型展现在妈妈的头上。

这些内容贴近幼儿,吸引幼儿,幼儿很乐意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我们要选择容易画成图式的事物
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能用图式表现,教师应帮助幼儿轻松大胆的表现物象的特征,获得成就感,并从中自然的提高美术表现的技能,比如,画“石榴”,幼儿看着密密麻麻的石榴籽不知所措,教师便指导他们用点面来概括石榴的主要特征。

石榴为块面裂开型,石榴籽是一个个小小的圆点,于是幼儿很容易的画出了一个个红红的咧开嘴笑的石榴。

再次,我们要选择留有创造空间的物体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就是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创造的快乐。

为此,我们要经常给幼儿留有一定的创造空间,让幼儿尝试改变绘画对象的
形状、颜色、功能,来满足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我设计的糖果”。

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味道的糖果,幼儿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抢着回答:“我的糖是圆形的”,“我的是半圆形的”、,我的是旋转型的棒棒糖”。

教师再让幼儿观察糖纸的色彩和图案,接着教师鼓励道:“我们也来设计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吧”。

幼儿为了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糖果,大胆发挥想象,努力创作,不拘一格,幼儿的创造力进一步得到升华。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自由创造留有余地,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美术创造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