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铸造工艺学新概念教学法

铸造工艺学新概念教学法

➢外冷铁质量校核 W cL6 ℃ 0 tc L 0 cM s 0M M 01W 0
内冷铁模数计算法(参考教材及文献)
Wd fV0M0M 0M1
f
1 3
L
qs
csTs
1 2
L
1 3
Lqs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典型构造 浇注系统类型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浇注系统设计步骤 练习举例
浇注系统典型构造
铸造工艺学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与控制系
铸造工艺学
基础部分 提高部分
基础部分
铸造工艺基本概念及铸件生产的基本 流程
通用冒口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铸造工程师的设计任务
铸造工艺基本概念
• 由大球及套筒铸件的制造过程引出的 概念
图1 φ1000mm钢球体
图2 形状不完备的球
耐火材料 砂箱
图3 形状完备但取不出来的球体
Hp
H0
P 2
• 对于顶注式P=0,故
Hp H0
浇注时间确定
• 对其他合金铸件,有经验公式
Amn
Bpmn Bpmn
A、B 、P 、n系数见教材表3-4-4、 表3-4-5。
用金属液在型内的上升速度来校核 充填时间
v型
C
C C
v型max
v型min
v型m
ax
Re型
4R
铸铁铸钢的最小上升速度见教材表3-4-6、 表3-4-7
As—砂型等效面积 A0—铸件表面积 Ac—冷铁工作表面积
M0—铸件原模数 M1—使用冷铁后铸件
等效模数
M1的确定
➢同时凝固:M1相当于热节四周薄壁部 分的模数
➢顺序凝固:M1=(0.83-0.91)Mp,Mp 是热节旁补缩壁的模数。经验证明, 只有满足Mp≥0.67M0时,才能用外冷 铁消除热节影响
按内浇口位置分类
• 顶注式浇注系统 • 底注式浇注系统 • 中注式浇注系统 • 阶梯式浇注系统 • 缝隙式浇注系统
顶注式浇注系统
底注式浇注系统
中注式浇注系统
阶梯式浇注系统
缝隙式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奥占公式 ➢平均压头Hp计算 ➢浇注时间确定 ➢流量系数确定
奥赞公式
• 阻流处金属液流速v计算(伯努利方程)

铸造工程师应当完成的设计任务
铸造工艺图 铸型装配图 铸造工艺卡 铸件图
铸件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零件结构是否容许制造 零件结构是否容易制造
4、作业:抄画教材图,并说明选择图中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原因。
5、确定下面铸件的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浇注位置的确定
判定浇注位置的优先次序为:
保证铸件质量→凝固方式→ 充型→工艺操作
例1:铸件主要加工面或重要加工面,应尽 量置于下部或垂直放置。
重要面
重要面
图 3-2-36
例2:能保证顺序凝固。例如,厚大部分在上部,或 按一定次序厚大部分靠近冒口。
一、模数
MV S散
二、模数法原理
———— Mr f Mc
———— V r补 V cV eV e
———— 补缩通道角
—Mr=fMc 顶冒口:Mr=(1.2~1)Mc 侧冒口:Mc:Mn:Mr=1:1.1:1.2 内浇道通过冒口:Mc:Mn:Mr=1:(1~1.03):1.2
—冒口提供足够的金属液: ε(Vc+Vr)+Ve<=Vr ·η ε:表3-5-4,表3-5-5,注意合金钢 εx; η:表3-5-6;
大气压力冒口
保温、发热冒口
易割冒口
冒口设计步骤
1)划分补缩区; 2)计算冒口及冒口颈模数; 3)确定形状和尺寸; 4)检查顺序凝固条件; 5)校核冒口补缩能力
铸钢45齿轮, 收缩率5%。试 设计其冒口
冷铁设计计算
• 经验法 • 外冷铁模数计算法 • 内冷铁模数计算法(自学)
经验法
外冷铁模数计算法
• 补缩条件:Mr>Mc
V S散
设计冒口尺寸的第二条件—补缩量
V r补 V cV rV e
Hale Waihona Puke Vr补 Vr 当冒口体积与铸件 体积成什么关系时 可以使缩孔位置刚 好处于铸件顶部呢?
设计冒口尺寸的第三条件 —补缩通道角:决定冒口位置
同样的铸件同样的冒口,安放位置不同 导致不同的补缩结果!
模数法设计冒口的原理
b 水平放置
图17 套筒铸件的三种浇注位置
c 倾斜放置
图18 直接把砂芯用砂箱做出
单独砂块 图19 用单独的砂块将孔做出
单独砂块
图19 用单独的砂块将孔做出
图20 外模样的变化
基本铸造工艺概念
• 成型类:分型面、分模面、砂芯、模 样
• 工艺类:浇注系统、冒口、冷铁 • 兼有成型与工艺特点的概念:浇注位
置 • 工装类:模样、模板、砂箱、芯盒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确定
• 浇注位置的确定 • 分型面的确定 • 作业:抄画教材图,并说明选择图中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原因。
作业
1、叙述球和套筒的铸造生产过程;并讨论分 析该过程中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2、分析讨论如何确定浇注系统和分型面,确 定原则是什么。
3、阅读第一章第一节,并找到复习思考题的 答案。
1
m上 2g
H平均
综合上下半型公式有
m
S阻 1 2gHP
平均压头Hp计算
• 总功: mgH p gSCpH
• 下半型功: A 下 gC SPH 0
• 上半型功:
AH 0 上 H 0P
g
S hg dS h H P 0P 2
• 将上两式代入总功,则:
Hp
H0
P2 2C
• 对于底注式P=C,故
取出铸件→保证精度→工艺简单
例1:加工基准面与大部分加工面在同一半型 内,基准面不要在分型面上。
加工基准面 被加工面
加工定位基准
要加工的 外圆螺纹
例2:分型面数量应尽量少。
例3:分型面尽量为平面,避免曲面,不得已用曲面, 也尽可能改为折面。
例4:不使砂箱过高。 图3-2-32 减速箱盖手工造型方案
图4 分型面
分型面
图5 分型面
图6 造型
图7 造型时分型面与 分模面平齐一致
分模面
图8 造型时分型面与 分模面平齐一致
图9 球形空腔
图10 在球形空腔上置浇道
图11 更平稳的浇注系统
图12 浇注系统的典型形式 1、浇口杯 2、直浇道 3、浇道窝 4、横浇 道 5、集渣包 6、内浇道
v2
H02g
hr2 vg 2 1
iSS阻 i 2
v
2 gH 直
2
1
i
Si S阻
• 充填下半型时,通过阻流截面的金属质 量m下和浇注时间τ有如下关系
m下S阻1vS阻1
1
2gH0
iSS阻 i 2
S阻
m下
1 2g
H0
• 充填上半型时,对应着最大压力头和最小压 力头有平均压力头 hP,则
S阻
图12 浇注系统的典型形式 1、浇口杯 2、直浇道 3、浇道窝 4、 横浇道 5、集渣包 6、内浇道
浇注系统类型
• 按截面比分类 • 按内浇口位置分类
按截面比分类
1)封闭式:S直> S横> S内
2)开放式: S直<S横< S内。适于铝镁合金件
3)半开放半封闭式: S直<S横>S内而S内<S直
直浇道充满,用于小型铝镁合金产品。
奥占公式:
S阻
m下
1 2gHP
图13 奥占公式
图13 无冒口系统时的铸件
冒口 图14 加入补缩源—冒口
模数法设计冒口的基本方法是:
1)Mr=fMc Mr为冒口模数,Mc为铸 件模数,f=1.0-1.2。
2)冒口要提供足够的补缩金属液: ε(Vc+Vr)+Ve<=Vrη
3)一定的补缩通道角:可利用冷铁和 其他工艺措施来造成合适的补缩通道 角
σ压:湿型40~60KPa; 活化膨润土砂型60~100KPa; 干砂型0.6~0.8MPa。
k:安全系数1.3~1.5
特殊定位芯头
铸造工艺流程图: 砂箱制 作准备
型砂准备
模型制 作准备
芯盒制 作准备 芯砂准备
芯骨制作
制芯
合箱检验
造型
下芯
合箱
浇注
冷却凝固 落砂开箱 去除浇冒口
熔炼
热处理 铸件
清理打磨 去毛刺
冒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顺序凝固 ➢同时凝固
注意!冒口补缩的是整体补缩域的收缩, 而不是相邻结构体!!!
加强冒口补缩的手段
➢补贴 ➢冷铁 ➢提高冒口自身补缩能力
补贴
冷铁
不加冷铁的补缩距离!与前加冷铁对比!
外冷铁之间距离为0.5~1倍于冷铁长度!
提高冒口自身补缩能力
➢大气压力冒口 ➢保温、发热冒口 ➢易割冒口
无气隙外冷铁:As=A0+2Ac1
V0 V0 Ac1As2A0M12M0 V0(2M M00MM 11)
As—砂型等效面积 A0—铸件表面积 Ac—冷铁工作表面积
M0—铸件原模数 M1—使用冷铁后铸件
等效模数
有气隙外冷铁:As=A0+Ac2
A c2A sA 0M V 0 1M V 0 0V 0(M M 0 0M 1 M 1)
机加工
表面清砂 (吹砂、喷丸、抛丸)
通用冒口设计
—普通冒口设计
正圆柱或立方体冒口设计 长杆(长板)、大圆环、立柱冒口的设
计 真实铸件—复合体冒口设计 加强冒口补缩的手段 冒口设计步骤 冷铁设计计算
正圆柱或立方体冒口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