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说汉译 (2)
译文a: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需要娶位 太太,这已经成了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 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 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 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 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王科一译) 译文b:公认有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拥有大笔家 产的单身汉必然需要一个妻子。 不论这样一个人在进入本区之初,其感情和见解 如何难知,附近的人家已经深信上述真理,总把 他当作他们之中某个女儿的合法的财产看待。 (王佐良译)英国人读的时候用夸张
她是第一个现实的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的 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奥斯汀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 但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 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 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汀的语言是 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 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 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它是文字 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体现。若说《红楼梦》 是东方人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 清秀佳人。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 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 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 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 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 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 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 情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使句子显得 非常正式和庄重但后面跟上in want of a wife 犹如中国的相声,开始虚张声势,最后点 破“包袱”.
“语境”这个术语是由英国的人类学家马林▪ 诺夫斯基 1923年提出来的。胡壮麟先生将语 境分为“ 上下文”、“ 情景语境”和“文 化语境”。 翻译活动中的语境可以是文化语境,即语篇 外的文化背景; 情景语境 ,即原语读者和目 的语读者作为共享的语境知识;文本语境,即 语篇内的信息内容。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 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 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 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 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 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 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和欣赏性。
1.语言的优美,书中大段的对话为高雅口语, 分为应对式和随意式。 2.此中篇小说符合英国中产阶级的阅读习惯, 共61章,每篇篇幅不长随处可感受对话者 们的机智,诙谐,幽默很适合英国人夜晚 炉边诵读的家庭娱乐习惯 以上两特色国人看来却是 1.无曲折动人情节,对话是揭示主题的关键 2.他们通过诵读反映出的反讽,诙谐我们却 读不出 此书没引起中国普通读者的热烈反响,与 国别之间的文化距离与文化民族性导致译 介的传情达意与译作的接受不尽如人意。
例(1). Scarlett O’ Hara was not beautiful, but men seldom realized it when caught by her charm as the Tarleton twins were. 译文a. 那郝思嘉小姐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有魅力 ,男人见了他,往往要着迷,就像汤家那一对双胞 胎兄弟似的。(傅东华译) 译文b. 思嘉▪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一 旦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美丽所迷住时, 便看不到这一点了。(戴侃等译) 译文b. 斯嘉丽▪奥哈拉长得并不美,但是男人一旦 像塔尔顿家孪生兄弟那样给她的魅力迷住往往就不 大会理会这点。(陈良廷译)
英译小说汉译的兴起的消极面
译者们并非专职译者,而是具有多重社会身份 翻译研究理论水平在深度和广度上比较薄弱 中国传统的整体性思维 中国文字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 五四运动前,无专门的文学社团和纯文学刊物,也没有 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队伍
调整方面:1、翻译实践与特定文化语境之间的结合 2、从翻译活动发展趋势中展望中外文化交流 3、不 要静态而孤立地去评判一部译作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 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 是惟一的作品。小说1936年发表,1937年获得普利 策奖,1939年被拍成电影《乱世佳人》。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 ,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 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佳 丽、瑞德、艾希礼、梅勒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 度,通过对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 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 社会生活。
翻译研究
译语读者、文化 作用或影响 翻译过程 译者 作用或影响
译语读者、文化 表现于 翻译结果 译本 表现于
原著、原语文化 原著、原语文化 这里所罗列出的各种因素其作用和影响并不相同, 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分析,但原著无疑是使翻译活动得以 展开的基础。
(二)实例分析
1.新旧译本之间的不同译介—文化间的 碰撞与融合
英语小说汉译的研究要素How?!
1、区分两个重要翻译因素: a.翻译过程(translating):指一位译者将原著转化 为译作的动态过程;
语言层面 特定文化语境 b.翻译结果(translation product)
最终落脚点
怎样译(how to translate)
2、其它因素(翻译过程与结果) 翻译过程的主体 a.译者 “一仆二主”间 b.原著的至高无上 c.翻译评论者:应当有不亚于译者的阅读原著的 能力和体验,只有这样才做得出合格的翻译评论 eg:孙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李长栓——“理论与实践的精进者” d.普通读者:阅读期待,社会文化语境 eg:《荆棘鸟》,傅东华翻译《飘》
三.文化的民族性,文化间距 离与翻译研究
文化的民族性
是各民族文化互相认识的基本坐标。 在一个相对稳定区域,用一个大家互 相理解之语文在一定共同社会生活方 式中表达一种这一社会共同体人群最 基本的思维特色。文化民族性通过比 较而获得。文化的民族性是造成文化 间距离的重要因素。
文化民族性越强,意味着该民族人民越能在 世界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其作品越具有译 介价值,但译语文本能否在译语文化中取 得与其在源语文化中相称的地位值得商榷。 莎剧和《红楼梦》在对方的国度不一定像在 本国民族文学中的地位那样高。 中西文化存在普遍差异,文化的民族性拉大 了文化间距离,使译介活动变难。
《飘》中有大量美国南方黑人英语(内战 时期)的实例。黑人英语是一种重要的英 语社会方言变体,翻译时要传译出黑人英 语特征或黑人特有的口吻对译者是一个挑 战。曾有译者试图用中国方言去寻求某种 ‘‘对等”,但和者寥寥,原因是用中国的 方言翻译具有独特的英语语法特征的黑人 英语(往往不符合正规语法)易引起使用 该方言读者的反感往往被认作是错误的文 化间的“对等”。黑人英语难译是语言形 式造成的。
《傲慢与偏见》简介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 实际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 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 意义。 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处于保 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 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 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 独特的艺术享受。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 、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 19日于北京去世。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 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 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 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王佐良的翻译观,即文化意识、“神似”、读者至 上,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佐良认为译者 应当胸怀两种文化,追求译文与原文的整体一致 ,并以读者为先
主体:翻译文学 What?!
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翻译活动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语境 下完成的: 1、译什么的问题(what to translate) eg: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剧作的大量译入 2、译者的认识水平很难超越历史的局限 eg:“同志”、“男神”、“直男” ???!!!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完成的解读会造成什么差异? 1、译者与读者的角度 2、语言层面的角度 3、历史的原因
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译文1: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 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 译文2: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 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