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之《黍离》ppt课件(23页)

诗经之《黍离》ppt课件(23页)


【赏析】
•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 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 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 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 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 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 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 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诗经》 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 统的源头。
黍离
诗经.王风
题解
•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 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汇评
• 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 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故赋其所见之离离,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 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有伤所 以至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
•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 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 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 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 如鸟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 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 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 痛一泄千里。
译文
•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 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 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 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 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 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 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 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 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 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 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 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 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 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 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 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 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五谷
•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 黍:小米、谷子、粟、禾 • 稷:高粱 • 菽:大豆
解释
• ①黍:谷物名。也称黍子,类谷子,粒大, 有粘性。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 ②稷,谷物名。也称谷子。 • ③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赏 析:
• 诗作于东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 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又 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是 在通过不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己 的心情。
赏析
•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 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 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 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