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美前列素滴眼液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综述

贝美前列素滴眼液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综述


组中,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是眼发红,两种药物对不良反应 况进行了研究,发现联合用药使患者的眼压升 高 1.8 毫
的耐受性都不错。由此可见,贝美前列素的降眼压幅度大于 米汞柱(P = 0.006)。该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贝美前列素和
曲伏前列素。
拉坦前列素联合用药不适宜治疗。
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 (Singapore National Eye Centre)
物 9∶00 时,使用贝美前列素(76 例)的平均眼压下降了 7.1 毫 为(16.00±4.45)毫米汞柱(见表 2)。用药 4 周后眼压下降幅
经 米汞柱,而曲伏前列素 (81 例) 下降了 5.7 毫米汞柱,P = 度分别为:拉坦前列素组 37.8%,曲伏前列素组 33.6%,贝美
0.014;在 13∶00 时,使用贝美前列素的平均眼压下降了 5.9 前列素组 37.0%。三组用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 = 0.562,P
美前列素两次的患者眼压降低 6.5 ~ 7.9 毫米汞柱,而每日 现,贝美前列素的眼压下降值为(7.83±4.02)毫米汞柱,噻
使用两次噻吗心安的患者眼压降低 3.8 ~ 5.8 毫米汞柱,具 吗心安组为(2.69±2.07)毫米汞柱,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有显著性差异(P < 0.035)。更多使用贝美前列素的患者达 (P < 0.05)。见表 2。
中国执业药师
贝美前列素滴眼液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综述
白洁 1 杨兴华 2 普明辉 3 杨悦 1 (1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2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3 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北京 100029)
药 【摘 要 】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新型前列素类青光眼治疗药物—— —贝美
疗效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是 是 否
29
中国执业药师
2.2 与 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疗效比较
次的 0.5%噻吗心安的疗效进行了对比。通过 240 例患者的
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药最早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类疾 研究发现,每日一次的贝美前列素降眼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噻
病,后来发现亦可通过抑制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来治疗青 吗心安(P < 0.001)。在第三个月,三种方案平均降低眼压情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 因,同时也是我国第二大眼科常见疾病。本课题研究药物贝 美前列素滴眼液主要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及 高 眼 压 症 (Ocular Hypertension, OHT)患者。一项英国的研究表明[2],平 均每年有 10 000 例患者接受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治疗,患 病率从 1994 年的 1.7%增加至 2003 年的 2.3%。另据 2003 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调查显示[3],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占所有 青光眼住院病人的 81.3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原发性 青光眼的比例为 23.9%。
贝美前列素(Bimatoprost)是第二代前列素类抗青光眼 药物,在国外已成为一线抗青光眼制剂。它是一种合成的前 列酰胺,选择性地模拟了天然存在的前列酰胺的作用,具有 双重降压机制,能通过增加房水经小梁网及葡萄巩膜两条外 流途径降低眼压。为了解贝美前列素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情 况,本文将针对贝美前列素的国内外临床研究和药物经济学 评价文献,对贝美前列素的相关情况加以介绍。
总 体 来 看 ,国 外 相 关 研 究 较 多 ,研 究 结 果 证 实 ,贝 美 前
的 How[6]等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贝美前列 列素对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及剥落综合征性青光眼的降
素(0.003%)和 拉 坦 前 列 素(0.05%)的 随 机 交 叉 对 比 研 压效果优于其他前列素类药物,且能让更多的患者达到靶
眼压症的降压效果(IOP)进行了评价。对 157 例患者完成药 药物降眼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用药后眼压
物洗脱后,随机对患者使用贝美前列素或曲伏前列素 6 个 均有明显下降,拉坦前列素组下降为(15.294±2.67)毫米汞 药
月,研究发现,两种药物都显著地降低了眼压,采点时间在 柱,曲伏前列素组为(16.29±3.11)毫米汞柱,贝美前列素组
希腊塞萨洛尼基 AHEPA 医院(AHEPA Hospital, Thes
作 者 简 介 :白洁,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药事管理,药品政策。 杨悦,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药品政策。通讯作者 E-mail:yyue315@
28
Nov. 2009,Vol.6 No.11
究。共有 54 例(80 只眼)完成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拉坦 眼压;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差异不明显。国内仅有两篇文
前列素降低眼压的均值 / 标准差为 8.4/3.8 毫米汞柱,贝美 献对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的贝美前列素疗效进行了研
前列素为 8.9/3.9 毫米汞柱(P = 0.23)。两组均出现了比较轻 究,结果显示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国内外可能由于研究方
微的不良反应,报告频率最高的是眼刺激,其中,贝美前列素 法、研究范围、研究时间及人群的不同,导致结果差异,具
组报告的不良反应例数(81%),是拉坦前列素组报告的两倍 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证实。
研究者 Konstas[4]等 Cantor[5]等 How[6]等
表 1 前列素类药物疗效对比
疾病类型
患者数(例)
光眼和高眼压症。噻吗心安是临床常用的该类药物眼液。 况为:每日一次贝美前列素 8.0 毫米汞柱(32.4%),每日两次
陶斯汀眼科中心(Taustine Eye Center)的 Williams[10]等 贝美前列素 6.3 毫米汞柱(25.2%),噻吗心安 5.5 毫米汞柱
对 0.03%的贝美前列素和 0.5%的噻吗心安进行过为期 4 年 (22.7%)。由此可见,贝美前列素能达到低眼压的百分率更

美前列素治疗(n = 474),二组用每日两次的 0.03%的贝美前 模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治疗方案的
列素治疗(n = 483),三组用每日两次的 0.5%的马来酸噻吗 转换,相较于拉坦前列素,贝美前列素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心安治疗(n = 241)。结果表明,每日一次的贝美前列素比噻 并能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到目标眼压,与噻吗心安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42)。实验
过程中,贝美前列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结膜充血。 药
3 药物经济学评价

美国马里兰大学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 Dr. Higgin-
丹 麦 穆 斯 曼 研 究 咨 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Muusmann Re-
为 5.3 毫米汞柱(P < 0.01)。接受贝美前列素每日一次治疗 者。研究表明,其成本效益分别为:贝美前列素 1.92 美元,拉
saloniki, Greece)Konstas[4]及其同事等采用为期 6 个月的病 (40%),P = 0.01。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贝美
例交叉研究方法,将患有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Exfoliative 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疗效无显著差别,见表 1。
Glaucoma,XFG) 的 129 例患者分为贝美前列素和拉坦前列
相对来说,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仅有 2 篇文献,研究者
素两个治疗组,对两个组的治疗效果差异进行了研究和比 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金晓红医师及孔祥梅医
较。结果显示,使用贝美前列素后的日均眼压显著低于拉坦 师。金晓红医师[7] 对 56 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
前列素,在三个采点时间上两组眼压差平均值分别为 0.8、 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0.03%贝美前列素和 0.005%拉
2 临床疗效研究
2.1 前列素类药物疗效比较 近年来,拟前列腺素类药物以良好的降眼压效果和卓越
的安全性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其降眼压机制是在不影 响房水生成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房水的流出阻力,达到降压 效果。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拟前列腺素类药物包括:拉坦前列 素(Latanoprost)、曲伏前列素(Travoprost)和贝美前列素(Bimatoprost)。

botham 等 [11] 对患有青光眼和高血压的患者使用贝美前列素 search&Consulting A/S)的 Tuil 等 [14] 人对奥地利、芬兰和法国
和噻吗心安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在为期一年、多元、随机双 青光眼患者使用贝美前列素及拉坦前列素的成本效益情况

盲的实验中,患者分为三组,一组用每日一次的 0.03%的贝 进行评价,具体如表 3 所示。通过决策树分析模型及 Markov
类药物具有较好疗效。
38.9%),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贝美前列素和拉坦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 前列素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结膜充血。
Cantor[5]等对贝美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用于治疗青光眼和高 孔祥梅医师[8]对贝美前列素、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三种
眼压下降幅度
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
129
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和高眼压症 157
闭角型青光眼
54
贝美前列素眼压下降均值 9.3 毫米汞柱 拉坦前列素眼压下降均值为 8.3 毫米汞柱(P < 0.01) 贝美前列素眼压下降均值 5.3 毫米汞柱 曲伏前列素眼压下降均值 4.5 毫米汞柱(P = 0.014) 贝美前列素降低眼压均值 8.4 毫米汞柱 拉坦前列素降低眼压均值 8.9 毫米汞柱(P = 0.23)
物 前列素滴眼液(Bimatoprost)2001 年上市后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已成为欧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一线
经 药物。本文将就其临床疗效研究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