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部分 1.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器乐,其主体部分是唱腔,分独唱、对唱两个部分。
2. 戏曲乐队的核心组织称“文武场” 。
文场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月琴等。
武场乐器:三弦、扬琴、笛子(北方:梆笛;南方:曲笛) 、琵琶 大锣、小锣、铙、钹、梆子、堂鼓、南梆子(卜鱼)3. 戏曲音乐分类:四大声腔——昆、皮、高、梆。
对应剧种:昆腔:昆曲。
昆腔亦称昆山腔。
皮黄腔:京剧、川剧、粤剧、桂剧。
高腔:川剧、湘剧、赣剧。
梆子腔:河南梆子、秦腔、豫剧、晋剧。
4. 戏曲音乐的节拍称为板式,即:板眼形式。
三眼板类(四拍子) :慢板。
一眼板类(二拍子) :原板、二六板。
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流水板、快板。
散板类(节拍自由) :散板、摇板。
昆曲昆曲:用昆腔来演唱的单声腔剧种,属于曲牌体戏曲。
2001 年获“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称号。
1. 昆曲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2. 经典剧目:(1)汤显祖《牡丹亭》(2)孔尚任《桃花扇》(3)洪昇《长生殿》,3. 昆腔中的南曲和北曲 南曲:柔和、细腻,常用五声音阶,级进为主,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齐唱、同 唱、合唱,独唱接齐唱等。
北曲:豪放、慷慨,常用七声音阶,跳进为主,演唱形式多为独唱。
4. 主奏乐器:曲笛及管弦 打击乐器:琵琶、箫、三弦、唢呐、鼓板、堂鼓、云锣、小锣、钹。
5. 曲牌板式: 赠板:昆腔特有的一种特慢板式,南曲中常见。
散板、干板( 1/4 拍)、一眼板( 2/4)、三眼板( 4/4)6. 主要演员:张继青,代表作《牡丹亭》中国戏 音乐1) 2) 3)4),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 主要人物:唐明皇(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京剧京剧是一个以皮黄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
1. 角色行当:生、旦、净、丑 .2. 代表演员: (1)(3)(4)3. 京剧乐器主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京剧三大件) ,阮、唢呐、笛子、扬琴 打击乐器:大锣、小锣、堂鼓、鼓板、碰铃、大铙,钹 现代京剧中可能出现西洋乐器,如提琴,长笛,号,单 /双簧管等。
4. 京剧音乐皮黄腔:(1)西皮腔:常有小七度,大六度跳进,风格刚健跳跃,表现活泼激昂情绪。
(2)二黄腔: 正二黄:旋法级进平滑,风格抒情平稳,表现细腻情感。
反二黄:大起大落。
四平调:兼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
南梆子:5. 京剧板式:生: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旦: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及代表作:梅兰芳《霸王别姬》 、《贵妃醉酒》 尚小云《卓文君》 荀慧生《红娘》 程砚秋《荒山泪》、《锁麟囊》 梅派代表作:《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程派代表作:《荒山泪》、《锁麟囊》 荀派代表作:《红娘》,《花田错》 净:裘盛戎《将相和》 《铡美案》,袁世海,孟广禄 丑:萧长华,朱世慧《徐九京升官记》3H2)6. 京剧曲牌:贵妃醉酒》 多表现女性思索、细腻的情感内心波澜。
《霸王别姬》 原板( 2/4)、导板、 胡琴曲牌《小开门》 笛子曲牌《朝天子》 唢呐曲牌《将军令》 7.锣鼓经:京剧打击乐各种不同形式打法的统称,主要用打击乐的声音合成各种不同节 奏。
8.京剧主要演员 (1)净:裘盛戎、袁世海、孟广禄(2)老生:马连良、谭富英、于魁智 (3)旦:宋长荣(荀派) ,代表作《红娘》慢板、流水板 《万年欢》《夜深沉》 《山坡羊》 《柳青娘》 奏。
秦腔:又称陕西梆子,中国戏曲音乐中最早的板腔体声腔,属梆子腔的单声腔剧种。
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1. 角色行当:生、旦、净、丑红生代表人物:关羽、赵匡胤2. 代表剧目;《三滴血》3. 秦腔音乐秦腔音乐风格:豪放,多跳进(1)花音(欢音),徵调式,特色音多用 (2)苦音(哭音),徵调式,特色音多用4. 主奏乐器:板胡、梆子其他乐器:笙、月琴、笛子、二胡、三弦、5. 曲牌板式:主要二六板( 2/4),其他有慢板( 4/4)、尖板、带板( 1/4)、二倒板川剧:以高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1. 高腔特色: 2. 川剧行当: 3. 川剧音乐: 四. 秦腔 3、6,风格明快,刚进有力。
4、7,风格深沉哀婉,慷慨激五. 川剧帮、打、唱相结合以及锣鼓等打击乐的使用。
生、旦、净、末、丑 由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灯调 5 种声腔组成。
变脸、吹火 、. 豫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属梆子腔剧种。
流行于河南全省、长江以北和西北各省。
1.代表演员及剧目: 常派:常香玉, 代表作: 2) 人称“豫剧皇后” 。
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属于 豫东调。
人称“洛阳牡丹” ,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穆桂英挂帅》 马派:马金凤。
代表作: 牛得草,丑角,代(3) 2.豫剧音乐:豫东调、豫西调(1)豫东调:上五音,流行于商丘,旋律不断上行,主音落在现活泼,欢快的喜剧风格。
(2)豫西调:下五音,流行于洛阳,旋律不断下行,主音落在 现悲剧。
5,核心音 56723,表 1,核心音 12356,表4.川剧绝技:5.常用打击乐器:小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钹。
乐器多以打击乐加以唢呐、弦乐。
由小鼓指挥。
3.曲牌板式:主要二八板(2/4),慢板、流水板、飞板。
4.现代豫剧《朝阳沟》人物:银环、拴保5.主奏乐器:板胡其他乐器:三弦、笛子、大锣、小锣、梆子、堂鼓、二胡。
七.评剧评剧:流行于北方的板腔体剧种。
1.代表演员及剧目:小白玉霜《秦香莲》新凤霞《刘巧儿》、《花为媒》赵丽蓉《花为媒》(饰阮妈)、《杨三姐告状》2.剧目人物:《花为媒》:阮妈、王俊卿、李月娥、贾俊英、张五可3.主奏乐器:板胡。
其他乐器:大锣、梆子、笙、笛子、琵琶、二胡。
4.评剧音乐板式:慢板、二六板(主音落在5)为主。
其他有垛板、流水板、散板。
八.粤剧粤剧:以板腔体为主的剧种,又称“南园红豆” 、“广东梆黄”。
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华侨聚居的地区。
1.粤剧六大行当:小生、文武生、丑生、武生、二帮花旦、正印花旦2.代表演员及剧目:薛觉先马师曾《搜书院》饰谢宝红线女(邝健廉)剧目:《昭君出塞》、《搜书院》(人物:谢宝、翠莲)、《胡不归》3.粤剧音乐:粤剧特有的“乙反调” (“乙凡调”),突出4、7 两个音。
4.主奏乐器:高胡(粤胡)。
其他乐器:椰胡、扬琴、琵琶、笛子、阮、大钹、沙鼓。
九.黄梅戏黄梅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最早出现于湖北黄梅,后发展于安徽安庆。
1.代表剧目及核心人物《天仙配》:董永、七仙女《女驸马》:李兆廷、冯素贞《打猪草》:陶金花、金小毛《孟丽君》、《牛郎织女》、《夫妻观灯》2.黄梅戏演员:严凤英、马兰、韩再芬、吴琼、王少舫(代表作《天仙配》 ) 3 黄梅戏音乐: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 。
唱腔( 1)主调(正腔),4/4 拍平词。
《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花腔,衬词多。
《打猪草》“对花”选段 彩腔 高胡。
笛子、琵琶、二胡、扬琴。
后加入小提琴。
.十.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一带,流行于南方的剧种。
1.代表剧目及人物: 《碧玉簪》:李秀英、王玉村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刘兰芝 《沙漠王子》王子罗兰,公主伊丽 《何文秀》何文秀、王兰英 《梁山伯与祝英台》2. 代表演员及其代表剧目: 旦角: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戚雅仙、金采凤、吕瑞英 小生:范瑞娟、尹桂芳、徐玉兰、毕春芳、陆锦花;茅威涛、萧雅、赵志刚 《碧玉簪》,1953 年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祝》 (同范瑞娟搭档) 人称“金嗓子” 、“越剧中的花腔女高音” 《孔雀东南飞》、《梁祝》 《玉蜻蜓》(“庵堂认母”) 《孟丽君》、《红楼梦》电影版饰林黛玉 范瑞娟: 尹桂芳:徐玉兰:3. 越剧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4. 年轻演员:(1)茅威涛,人称“中国第一越剧女小生” ,代表作《陆游与唐琬》饰陆游、 《沙漠王子》饰王子罗兰、 《何文秀》、《梁祝》、《孔乙己》 ( 2)赵志刚,人称“越剧王子” ,代表作《沙漠王子》中饰王子罗兰。
(3)萧雅,代表作《何文秀》5. 越剧主要声腔:四工调 尺子调:中板(四拍子) 弦下调:情绪哀伤悲痛。
6. 主奏乐器:二胡 其他乐器:扬琴、三弦、笛子、箫 (2) (3) 4.主奏乐器: 其他乐器:袁雪芬 傅全香 戚雅仙 王《梁祝》、《孔雀东南飞》饰焦仲卿 人称“十生九尹” ,唱腔特色:圆、润、糯 《红楼梦》电影版饰贾宝玉中饰何文秀。
,例:《梁祝》“我家有个小九妹”。
例: 《红楼梦》“金玉良缘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