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立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血糖和体重管理规范

赵立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血糖和体重管理规范

IDF Diabetes Atlas, Seventh edition, 2015.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患者数居全球首位
• 一项多阶段,随机抽样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纳入98658 • 2015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评估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
例的中国成年受试者,旨在评估中国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1
02
限制植物蛋白
04
并定时定量
饮食新鲜、清淡、 全面
01
03
血糖控制满意时可
05
限制饮酒
在两餐间食用适量
水果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73-8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8):675-685.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73-8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8):675-685.
医学营养治疗的注意事项
合理安排餐次:
肾功能损害者,以
包括一日至少三餐,主
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食及蛋白质等均匀分配,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血糖和体重管理规范》解读
目录
1 2 3
背景和意义 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相互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数持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 2015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评估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20-79岁)数达4.15亿,预计到 2040年将达到6.42亿
1. Hou X,et al.PLoS One, 2013, 8(3): e57319.
201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中国人群更易形成腹型肥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对于中国T2DM患者,在降糖的同时需• 要与更白加种关人注相以比腰,围中为国诊人断肥标胖准程的度腹 型肥胖,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较血轻糖,、而减体少脂心分血布管趋风向险于腹腔内 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多表现为苹果型身材,根据我国 的标准,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为腰围 ≥90cm(男)或≥85cm(女) 4
“苹果型”vs “梨形”
腰部以上 腰部以下
1.潘长玉主译. 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2003 年4 月. 3.王兴纯,曲伸.腹型肥胖及其危害.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3):135-136.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83-490.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规范专家共识(2016)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治疗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
减重手术
随诊
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有效且重要的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医学营养治疗
运动治疗
心理指导
医学营养治疗方案
• 控制总能量:
• 三大营养素的分配:
• 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标准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T2DM合并肥胖患者减重的获益
降低血糖, 改善血糖控制1
01
02
降低血压、 甘油三酯1
03
te0x4t
05
降低全因死亡率和 心血管死亡率2
改善尿白蛋白3
降低年均医药费用, 减轻经济负担4
1.Jensen MD,et al.Am CollCardiol.2014;63(25 Pt B):2985-3023. 2.Williamson DF,et al.Diabetes Care.2000;23(10):1499-1504. 3.Kramer H,et al.Diabetes Care.2009;32(5):851-853. 4.Davis WA,et al.Diabet Med.2011;28(9):1131-1135.
糖尿病患者中 超重和肥胖患者比例(%)
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腹型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5.4%
• 一项全国性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46024例中国成年受试者,旨在评估中国成年 人群的肥胖患病率1
*超重定义为24kg/m2<BMI<28kg/m2;肥胖定义为BMI≥28kg/m2;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超重/肥胖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194704例受试者,年龄17岁,随访25年,旨在评估青少年时期BMI与未来 终末期肾病风险的相关性
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疾病
非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疾病
HR(95%CI)*
HR(95%CI)*
正常体重
1(参照)
正常体重
1(参照)
可行性
目录
1 2 3
背景和意义 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相互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管理
肥胖的定义和分类
• 肥胖:体重等于或大于相应体重/身高平均值的20%1 • 估计肥胖程度的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是体质指数(BMI)和腰围2
• 肥胖的分类根据脂肪积聚部位的不同可将 肥胖的形态分为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 和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3
居全球首位2
糖尿病患病率:
11.6%
*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26mg/dL或餐后2h血糖 ≥200mg/dL或HbA1c≥6.5%
1. Xu Y, et al. JAMA. 2013 Sep 4;310(9):948-59. 2.IDF Diabetes Atlas, Seventh edition, 2015.
或加上
(2)空腹血糖检测
≥11.1 ≥7.0
BMI(kg/m2) 超重 肥胖

或加上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检测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11.1
腰围(cm) 腹型肥胖 男性 女性
T2DM的诊断标准与分型参考WHO 1999年的标准
BMI:体质指数
1.Alberti KG,et al.Diabet Med.1998;15(7):539-55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83-490.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肥胖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717.
目录
2 3
背景和意义 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相互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管理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诊断流程
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HbA1c(过去2~3个月未检查)
3
4
体格检查
2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
5
BMI,测量腰围等
1
病史询问
包括患者的家族史、并发症和 伴随疾病、体力活动强度等
其他检查
腰围(cm) 男:85-95 女:80-90
增加
高 极高
男:≥ 95 女:≥ 90
高 极高 极高
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1.Johnson AM,et al.Cell,2013;152(4): 673-684. 2.Kwon H,Pessin JE.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13;4:71. 3.Tabata S,et al.BMC Endocr Disord.2009;9:1. 4.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Obesity(Silver Spring).2006;14(11):2107-2117. ke S,et al.ExpClinEndocrinol Diabetes.2003;111(4):191-197. 6.Kahn SE,et al.Nature.2006;444:840–46. 7.DeFronzo RA,etal.Diabetes.2009;58(4):773–95
血糖控制对肥胖的影响
• 与单纯肥胖的患者相比,T2DM合并肥胖的患者减重并维持体重更加困难;部分降糖措施 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1,2
1.Wing RR,et al.Diabetes Care.1987;10(5):563–66. 2.Fonseca V. Am J Med.2003;115(Suppl 8A):42S–48S.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者 BMI与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分类 体重过低**
BMI (kg/m2)
18.5
男:< 85 女:< 80
-
体重正常 18.5~23.9
-
超重
24 -27.9
增加
肥胖
28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2003 年4 月.

持目前降糖方案
至少减重3%-5%; 维持目前降糖方案
推荐BMI降至24以内,如不 能达标,至少维持体重不增
加,调整降糖方案
至少减重3%-5% 调整降糖方案


如上述处理6个月无效,可考虑其他降低体重的治疗手段
注:超重:24≤BMI<28kg/m2,肥胖:BMI≥28kg/m2;腰围超标:男性≥85cm,女性≥80cm
超重
5.96 (4.41-8.06)
超重
2.17 (1.71-2.74)
肥胖
19.37 (14.13-26.55)
肥胖
3.41 (2.42-4.79)
1 10 20
1
2
4
*校正性别,地区,进入研究时间和收缩压 超重定义为,BMI:24.90-28.19(男孩), BMI: 25.20-29.59 (女孩);肥胖定义为, BMI: 28.20-40.00 (男孩), BMI: 29.60-40.00 (女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