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No.6第8卷第6期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Nov.20082008年11月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课题组(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表现出活跃的一面。
国内外对创业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集中在案例实证研究,普遍以思辨为主。
目前国外学者对创业的研究视角趋于多样化,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在创业概念、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过程和创业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概括,以期总结创业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创业;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障碍;大学生创业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714(2008)06-0052-05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表现出活跃的的资源无关。
”Timmons(1999)认为:“创业是一种一面,尤其是在推动就业,提高自主能力方面有着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困重要作用。
目前,创业理论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扰,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界广泛的关注,尽管国内创业研究还不够成熟,但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
”Shame和Siropolis把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国创业定义为:创业者根据自己的思想(ideas)和努内外的创业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理清了创业的力工作(hardwork)来开创一个新企业,包括新公概念、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过程和障碍等创司的成立,以及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提供,来实现创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业者的理想。
国内的学者也对创业有诸多的解释,复旦大一、创业的概念学的李志能博士(2006)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创业(Entrepreneurship)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王会龙对阿马·毕哈德二三百年前法国。
1775年,法国的经济学家(Amarv·Bhide)、Shane和Venkataram(2000)、RichardCantillon将创业者和经济中承担的风险Gartner(1985)的创业定义加以总结得出:创业是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创业的第一次定义,即创业代一个过程,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在创表着承担风险。
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
此外,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对创业的定义也各不相陈震红等人(2006)认为:“创业是个体在动态的同,如Gartner(1985)认为创业是新组织的创建过时间与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发掘并利用程。
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1989)认为:“创业是一个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潜在机会来创造价值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8-07-01课题来源:浙江省新苗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前期部分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胡萍;主要成员:谢磊,沈键,张京宁,褚飞飞,姜文杰(指导教师)。
第6期课题组: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53角度对创业者进行界定,很好地解释了创业者在二、创业的动因经济过程中的功能,指出了创业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经济学者却不能回答是什么样的人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创业成为组织的协调者、套利者、决策者和资源协调者(张帆,姚福喜,2006)。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活动与经济产出、劳动就业等都表现出越来越紧些学者试图从创业者的性格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密的联系(Buseuitz,West,Shepherd,Nelso,Chandler&Zacharakis,2003)。
埃米特(Amitetal)Wilken(1979)提出具有创造力、胆量和进取精神的人方能成为成为创业者。
后来一些学者又认为,创业动机提供了一个预测创业后成功可能进一步指出,创业者具有“内控制特征”和“风险性的坚固基础。
蜚声全球的GEM项目(全球创业观察)把创业精神分为机会拉动型(opportunity偏好倾向”(Marcin&Cockrum,1984)。
随后,Stevenson(1990)认为要描述创业者的行为问题,pullentrepreneurship)和贫穷推动型(necessity首先要对创业者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从管理pushpreneurship)。
它们与企业家创业的动机密切相关(肖建忠,付宏,胡家勇,2005)。
Green-学视角提出不再局限于解释谁是创业者,而在于解释创业者在做什么,预测创业者的什么行为会berger认为:市场机会、新机遇、自身才能、事业发导致创业的成功。
展需要、自身价值体现等五大原因促使创业者实现创业。
Ghosh&Kwan则针对新加坡及澳洲的相对国外创业主体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对创创业家进行研究,认为创业有七大动因:个人想要业主体进行了相似的研究。
池仁勇(2001)根据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来划分创业者的类型,把创向上成长,喜欢挑战,有更多的自由,有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不喜欢为他人工作,受朋友业主体划分为两类,即早熟型和晚熟型。
在39岁或家庭的影响,家庭影响。
以前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称为早熟型,在40岁以后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称为晚熟型。
他通过池仁勇、王会龙(2006)把创业的动因归纳为三类: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经济环境影响理论。
样本调查说明了创业意识产生时期越早,越有经创业环境通常被认为是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因营大事业的抱负。
提出要对青少年的经济教育,培育更多早熟型创业者。
作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者素和主导力量。
夏维力、曾文水、白桦(2007)坚持认为:创业是要有环境支撑的。
王飞绒的状况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成败(徐家庆、陈广桂,(2005)、罗良忠(2007)等一大批学者也都在不同2002)。
程度上强调了这一点。
徐家庆在谈到大学生创业四、创业障碍时,认为有四大因素促使它的产生,即现实的就业压力成为其直接动力,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望为内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是外在推力,市场经有关创业障碍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基于自身济的无限商机是潜在诱惑力。
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视角,研究创业要素的获取。
首先,ShaverandScott(1991)和Brandstatter三、创业主体(1997)根据心理学模型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区分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
而McClelland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对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特征进行了分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特殊作用一直是备受关析。
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执著的信念,并且能够注的话题。
国外对创业主体的研究分别从经济学坚持他们的事业直至最后成功(Shaver,Scott,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管理学视角探讨创业主体1999)。
Stuart和Abetti(1990)发现先前的经验对创业活动的影响。
Knight(1921)提出创业者就和管理工作对今后的创业表现有非常高的相关是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决策并承担决策后性。
其他学者Brockhaus(1987)和HisrichandPe-果的人。
Coase(1937)进一步提出创业者就是ters(1995),Johnson(1990),BonnettandFurnham“在竞争性体制中,代替价格机制而指挥资源配(1991)分别从风险承担倾向、控制欲望、成就需置的人”。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Kirzner(1973)求角度来强调创业者特征。
而除自身特征,Bruno则认为创业者是对变化着的环境或者被普通人忽&Tyebjee(1982),Jartner(1985),Manning,Birley视了的机会保持机警的人。
他们均从资源配置的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年54&Norburn(1989)等学者都强调环境条件在企业创业中起的作用。
一个企业的创始之初,一般都五、创业环境有一个创业团队的支持(Waston,ponthieu&Cri-telli,1995)。
Hill(1997)指出创业者的网络对机创业环境的界定能为揭示环境对创业和创业会识别相当重要,而且通过实证检验,他发现拥有行为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Henring,2004)。
学者大量社会网络的创业者与单独行动的创业者在机们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关注点对创业坏境进行会识别上有显著的差异。
了探讨,如DeviR.Gnywali和Daniel(1994)把创业相比国外创业因素理论,国内学者在汲取国环境描述为: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外理论的同时,也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理想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曾晓玲、吴纠绯(2002)从两方面研究:一是大学总和,一般包括创业文化、创业服务环境、政策环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创业能力与创业心理境、融资环境等环境要素。
而在创业定义之前,更品质的不足,创业能力包括经验与胆识,经营管理多的学者是研究对创业要素的分析。
Joseph能力,风险、竞争的市场意识,战略眼光,专业技术Schumpeter(1936)认为创业型企业经过创新,企能力,创新精神,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创业心理业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以集群的方式产生。
Harri-品质主要是冒险精神、意志力、心理承受力、应变son和Mason(1988)研究表明:新企业吸引了私力等。
二是外部客观因素,包括创业的风险大、机人投资者来投资,因为政府为个人在非上市公司会成本高,资金缺乏,市场竞争激烈,国家鼓励与的新产权投资提供税收减免。
其它学者Brumo&培训不到位,周边的创业氛围不浓。
清华大学研Tyebjee(1982),Eisinger(1988),Shapero(1982),究中心(2003)把客观因素分解包括金融支持、政以及别的研究者们都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思府政策(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创业政策、新考。
经过长期的理论积累,出现了两个代表性的企业审批)政府项目(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理论:资源依存理论和种群生态学理论。
Pfeffer织)、教育与培训(创业与工商管理教育)、研究开J,SalanckG(1978)认为组织的生存有赖于其获发转移(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得资源的能力,并与关键资源的提供者保持良好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中为创业企业提供的金融和的关系是组织存在的关键。
Rananelli(1989),非金融服务)和文化与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中个Hammers(1993),Brumo&Tyebjee(1982)等学者人与集体的责任关系)等各个方面。
欧清华都强调资源依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