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上海精神”

弘扬“上海精神”

弘扬“上海精神”,注入共谋发展新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
程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
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宣称以“上海精神”解决各成员
国间的边境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
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
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
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
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 “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
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注重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
调行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互相支持和密切合作,联合促进和
巩固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维护世界战略
平衡与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
同发展。 它不仅是"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
灵魂。政治上的互信是该组织建立的基础,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则是该
组织发展的前提,各成员国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不
同宗教信仰国家的文化形态,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精神
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 。
"上海精神"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
时代的两大主题。"上海五国机制"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顺利解决了
历史遗留的边界安全问题后,逐渐发展到地区安全、区域经济合作、
文化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和平与发展一直是该机制的核心;"上海合作
组织"继承了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 建立了区域性预防冲突机制,
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尝试,制定
了共同的措施,对遏制三股势力的蔓延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有
利于维护本区域各民族的团结与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毫无疑
问," 上海精神"表达了各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和平与发
展的时代主流。
"上海精神"符合各成员国共同的发展利益。"上海合作组织"六个
成员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处于转轨过程中,都面临紧迫的发展
问题,所以发展经济和进行广泛的经贸合作是该组织的核心任务之一。
虽然各成员国国情不同,经济特色以及发展轨迹各异,但该组织确立
了平等互利的基础原则,利用经济互补的有利条件加强双边和多边合
作,促进了各国间的经贸合作。比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俄罗斯和
中亚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消费市场。而在中亚和俄罗斯
尚未占优势的轻工领域,中国成熟的轻工产品可以起到补充作用,从
而形 成良性互动的利益关系。基于地缘因素,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
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同时,各国有着共同的目标:推动各国
经济发展,增强本区域经济发 展的共性与利益连带性。
"上海精神"反映了新型的国家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国家
关系的典范,其中一个中心原则就是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推动世
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该组织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各国就共
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平等协商,彼此结成"好伙伴、好邻居、好
朋友",在地区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俄、中两国树
立的平等形象使中亚国家不仅获得了安全上的保障,而且得到了经济
上的有力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充分尊重各国的利益,维护本区域共
同的安全和发展,正如我国领导人所指出的,该组织各成员国睦邻友
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将在本质上改善亚欧大陆的政治景观。
"上海精神"体现了先进的文明交流形态。人类的许多悲剧都源于
彼此的不信任以及对文明的不尊重。"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占
欧亚大陆面积的2/ 3,人口近15亿,集中了两百多个民族,文明属
性各不相同。在这样一种广大的国际生存空间,各个民族国家在忠于
自己文明与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其它文明形态保持了应有的尊重和理
解。在该组织中,中国所占的人口比例达到80%,这样一个庞大的民
族群体保持一种宽容的文明心态,与各种文明进行真诚而开放的交流,
无疑对该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影响,该组织各成员国平
等相待,尊 对方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各种文明平等交流的局面,为
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 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上海合作组织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之路,创立了以
"上海精神"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
新安全观就是要坚定维护成员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支
持成员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地区事务由地区各
国作主,反对形形色色的干涉主义,防范区域外动荡冲击,为成员国
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新合作观就是要遵循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
端的理念,坚持结伴不结盟,在涉及成员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加强磋
商和沟通,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和配合,维护好成员国和
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新发展观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根据成员国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
成员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新文明观就是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承认各国文
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合作需求上的差异,尊重彼此的自主
选择,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演变使公共外交在我国总体外交中
的地位和意义明显上升。与官方外交兼以硬软实力推行政策和维护利
益相比,公共外交具有渠道宽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特点和优势。
公共外交弘扬"上海精神"对于增强我国外交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精神"既与我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原则和理念一脉相承,
又在当代条件下有所发展。既合本尊源,又有时代特征。在公共外交
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和倡导"上海精神",有利于占据国际道义
高地,有利于拓展更大的国际活动空间,有利于我国保持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战略机遇期。
"上海精神"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了独立自主原则。独立自主是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上海精神"贯穿并渗透着独立自主原则。
没有独立自主,就不可能有互信互利,更谈不到平等协商。没有独立
自主,自己的文化传统、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非但不会得到尊重,还
势必会遭到侵害,顺利和可持续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上海精神"
中的独立自主又有了新内涵,在这里独立自主寓于和平、合作、发展
和共赢之中,两个方面自然而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国际关系和
对外交往中容易得到接受和认同。
"上海精神"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
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和倡导推广,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
准则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承认。"上海精神"在承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同时,又有符合现代世界形势发展的创新,它突出了和平、合作、
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上海精神"则提升到平等互利和尊重多样文明。作为一套完
整的行为规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是和平共处,而"上海精神"
则上升到谋求共同发展。在当代世界,"上海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绝
大多数成员的愿望和要求。
"上海精神"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旗帜。中国一贯积极推动建立公
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点正是"上海精神"的本质特征。"上海精神"
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旗帜,是反对强行输
出制度和价值观、主张文明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旗帜,是提倡和实行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旗帜。发挥"上海精神"的软实力
效用,进一步搞好我公共外交是一项有所作为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