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二章作业 P26 -27
1.什么是前视?什么是后视?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前视一般认为是待测点
的坐标或者是高程,后视在
全站仪使用中认为是和测站
点确定坐标系统的点。
如右
图,A尺上的读数a称为后视
读数,B尺上的读数b称为前
视读数。
前视和后视是相对的,
在这一站上是前视点,到了
下一站就成了后视点(因为
它经过测量后,成了已知点)。
2.水准测量器路线布设的形式有哪几种?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水准测量器路线布设的形式有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注: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关系:它们都是从某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由已知高程水准点作为后视测得未知高程水准点(前视),然后依次以上一个水准点作为后视点测量下一个点。
3.现有一附合水准路线,已知首尾两起算点BM1 、BM2 的高程为H BM1 =63.697m、H BM2=62.887m ,路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未知点,其观测成果为:h1A = +0.752m ,h AB = -0.820m ,h BC = +0.643m ,h C2 = -1.465m ,各测段的测站数分别为:n1A =15 ,n AB =11 ,n BC =9 ,n C2 =15 ,试推算
A、B、C各点的高程。
测站编号测点测站数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1 BM115 +0.75
2 +0.0240 +0.7760 63.697
A 64.473
2 11 -0.820 +0.0176 -0.8024
B 63.671
3 9 +0.643 +0.014
4 +0.6574
C 64.328
4 1
5 -1.465 +0.0240 -1.4410
BM262.887 ∑50 -0.890 +0.080 -0.810
辅助计算
mm
m
H
H
h
f
BM
BM
h
80
080
.0
)
(
1
2
-
=
-
=
-
-
∑
=
测
mm
n
f282
50
40
40
h
±
=
±
=
±
=∑
容
如上,A点高程为64.473m,B点高程为63.671m,C点高程为64.328m
4.什么是视差?视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视差是在光学实验的调整过程中,随着眼睛的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标尺与被测物体之间产生相对移动,造成难以进行准确的实验测量的一种现象。
视差产生的原因:由于度量标尺(分划板)与
被测物体(像)不共面,使得当眼睛晃动(观察位
置稍微改变)时,标尺与被测物体之间会有相对移
动。
消除视差的方法:旋转物镜对光螺旋,重复对
光,直到眼睛上下微动时标尺的影像不再移动为
止。
5.水准仪距水准尺50m ,水准管的分度值为20″/2 mm ,如果精平时水准管气泡偏出0.2格,由此引起的水准尺读数误差有多大?
解:由题可知,
0.0364m m =105020626522015.0215.03±⨯⨯⨯⨯⨯±=⋅''±
=mm D m e ″
0.2
″/2ρτ
水准尺读数的误差是±0.0364mm
7.图2-30为图根比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已知H BM = 57.151m ,试求A 、B 、C 各点的高程。
测站编号 测点 距离L (km ) 实测高差(m ) 改正数 (m ) 改正后高差(m ) 高程 (m ) 1 BM
1.25 +0.823 +0.0030 +0.8260 57.151 A
57.977 2
0.67 -1.091 +0.0016 -1.0894
B
56.888
3
0.78
-0.534
+0.0019
-0.5321
C
56.356
4 1.43 +0.792 +0.003
5 +0.7955 BM 57.151 ∑
4.13
-0.01
+0.01
辅 助 计 算
mm m h f h 1001.0-=-=∑=测
mm L f 29.8113.440
40
h ±=±=±=∑容
如上,A 点高程为57.977m ,B 点高程为56.888m ,C 点高程为56.356m
8.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为保证水准仪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圆水准器轴平行仪器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仪器竖轴;水准管轴平行视准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