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王庆石,刘伟来源:现代教育管理一、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展1 9 6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召开4 4个国家参加的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对高等教育的解释是:“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等机构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而言,其基本入学条件为完成中等教育。

一般入学年龄为 1 8 岁,学完课程后授予学位、文凭或证书,作为完成高等学业的证明。

”从高等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在各国高等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所以,对高等教育的研究通常以大学为代表进行研究。

“大学”一词产生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职能是由大学本身性质决定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1 1 —1 2世纪,在欧洲诞生的中世纪大学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产生的,教学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

1 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的职能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成为发现、创新知识的场所。

洪堡在l 9世纪初创办柏林大学时期明确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至此,科学研究正式称为大学的第二项职能。

1 8 6 2年,《莫雷尔法案》创造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赠地学院”,“赠地学院”开创了高等学校从“象牙塔”向“社会服务站”转变的先河,威斯康星大学的“威斯康星思想”更是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从此,应用知识在高等学校有了新的内涵,服务社会成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市场陆续开放,高等院校也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才能参与世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更好地服务社会,国际化在大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因此,大学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的第四项职能,其作用在于推动大学的其他三项职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大学国际化必将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涉及面很广,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

一是理解为一种结果。

所渭“国际化了的高等教育”,应当是一种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体系,是人们为适应今天的竞争、迎接明天的挑战而孜孜以求的、近乎理想的大学教育模式。

这种“结果”的角度只是理想化的看法,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是理解为一种对人的能力培养方向。

从国家、社会对大学培养人才的需要角度进行的界定,只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国际教育理事会专家小组认为,“国际化就是一国为成功地参与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做准备的过程。

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现实就是国际化的舞台。

这一过程应渗透到中学后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促进全球的理解,培育有效地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的各种技能。

”三是理解为一种教育精神。

美国教授哈若瑞( H a r a r i .M) 把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视作同义语,他认为国际教育不仅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的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

这里强调的是态度、观念方面的国际化,即要树立全球意识并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

四是理解为一组活动的集合。

这是从内容的角度进行的界定,是以往描述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活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目的的具体载体,它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所改变,这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简单的理解。

阿勒姆( A r u m) 和瓦特( Wa t e r ) 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三种主要因素:课程的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

为此,他们给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

五是理解为一种趋势和过程。

它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体系而言的,它强调的不单是“国际化”实现的程度,而是更强调实现“国际化”的过程,是目前界定国际化最为全面的方法。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奈特( K n i g h t ) 趋向于过程的观点,认为国际化是将“国际的维度”( I n t e ma t i o n a l D i .me n s i o n ) 整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

所谓的“国际维度”主要是指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

另一位专家威特( Wi t ) 认为阿勒姆和瓦特的定义过于美国化,而奈特的定义则局限于学校。

威特赞成国际化是“过程”的观点,通过这一过程,使教育沿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欧洲国际教育协会以及我国汪永栓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词典:高等教育卷》中都持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的观点。

六是本文的理解。

从内涵上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大学的t e a c h i n g ( 讲授) ,l e a mi n g ( 学习) ,r e s e a r c h ( 研究) ,s e r v i c e ( 服务) 和m8 n a g e me n t ( 管理) 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这样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

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

从外延上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大学在t e a c h i n g ,l e a mi n g ,r e s e a r c h,se n r i c e和ma n a g e me n t 方面的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成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如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察:1 .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体制是行动的保障。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首先是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要创建国际通行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以国际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扩大高校办学的全球化视野、开放性气度、融合性概念、全方位交流。

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国际化带来的丰富教育资源,推动与世界名校建立实质性合作,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2 .课程体系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要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尽可能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教材,课程教学安排采用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聘请知名学者授课和讲座。

为那些没有去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而且能够提高课程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

课程的国际化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式: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内容、推进国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等。

3 .人员交流的国际化人员的国际交流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教师的国际交流,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个主要方面。

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国学习,以及鼓励本国的学生到国外去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数量,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邀请知名学者、专家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等方法使教师队伍趋于国际化,也使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和教学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体现为将其剩余教育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开辟新的教育市场。

重要形式表现为实施吸引留学生的优惠政策,进行跨国办学等。

4 .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术交流的水平。

引进国外高层学者来校访问、讲学,设立专项国际会议基金,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和著名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申请联合基金项目,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等。

5 .办学模式的国际化伴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发展迅速,这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最为显著的特点。

合作办学的类型和形式非常繁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某大学到境外与同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类是某所高校在境内与国外大学合作,利用已有资源共同培养大学生。

其授课方式一是引入境外教育资源,在境内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可获得由境外合作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二是学生在当地读完两年或大部分课程,最后一年或最后一阶段转入境外合作大学继续就读,可获得由本国及境外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1 .“引进”与“输出”问题喜多村和之教授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通用性就是指本国文化被别的国家与民族承认、接受并得到相当的评价。

一个国家的大学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就意味着大学教育、研究的机能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它为外国学者和留学生所接受,在国际社会里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所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只输出、不引进,也不能只引进、不输出,它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而非单向的交流。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注意借鉴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增强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能有效地输出到国外,使本国文化被别国所承认。

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尽管其高等教育水平比较发达,能够得到国际社会较大程度的认可,但也有其不完善之处,也需要借鉴别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先进东西。

当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文化扩张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盲目的输出其高等教育服务,尽量占有更多市场,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产生较差的教育质量。

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化过程的“引进”与“输出”方面是极其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教育服务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所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在引进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高等教育质量,发达国家也要注重引进别国先进的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在双向交流中得到发展。

2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是经常被人们等同的两个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高等教育全球化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高度渗透、高度融合,逐步形成一个世界高等教育整体的进程和趋势。

高等教育全球化一般为发达国家所倡导,其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有区别的。

全球化以追求物质利益为首要目标,它建立在全球单一市场的信念之上,在教育流向上,全球化之下的高等教育服务主要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而高等教育国际化则主要包含了促进人类知识进步、为了人类共同利益的目的,是双向的交流。

因此,国际化与全球化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