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论文之浅谈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文化

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论文之浅谈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文化

编号 44

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文化

课程名称 图形创意与表现
学 院 __
专业班级 _
学 号 __
姓 名 ___
联系方式 _
任课教师 __

2012年 11 月3日
1

目录
内容摘要„„„„„„„„„„„„„„„„„„„„„„„2
前言„„„„„„„„„„„„„„„„„„„„„„„„„2
骑楼的起源„„„„„„„„„„„„„„„„„„„„„„2
汕头骑楼„„„„„„„„„„„„„„„„„„„„„„„3
汕头骑楼的历史价值„„„„„„„„„„„„„„„„„„4
参考文献„„„„„„„„„„„„„„„„„„„„„„„5
2

浅谈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文化(Talk about Farmer paints)
内容摘要:目的 通过介绍岭南地区的代表性建筑物之一—骑楼,从这么一个窗
口来认识和了解数百年来岭南地区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形势,丰富和发展,
形成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外附上汕头地区骑楼的发展状况,来更加深入地了解
岭南文化的形成与融合,侧面感叹岭南地区在近百年来的经济发展的传奇之路。

(Summary:Representative of the Lingnan region by introducing one of the buildings
- arcade, from such a window to understanding how the Lingnan region for hundreds
of years to use their uniqu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distinctive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tou area enclosed balcony outside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to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ingnan culture, lamented the side in the Lingnan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century legend of the road.)

关键词:岭南文化 骑楼 汕头 经济发展

1、 前言:
骑楼是指在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
由步行的长廊。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
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
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它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的形态,是东南沿海城镇尤
其是岭南地区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2、 骑楼的起源
骑楼建筑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宋时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市”
廊与“坊”廊,与更早期的干栏式建筑也不无关系。国外骑楼最早见于2000多年
前古代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16世纪后半叶,南欧地
中海沿岸城市也广泛分布有骑楼建筑。广东是我国的近代骑楼主要的发展地区,
骑楼主要分布在濒临南海,比邻港澳的东南沿海和粤中地区为主,其原因是这些
地区历史上出国移民经商谋生的人数众多,是著名的侨乡,大量的华侨往返为本
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异域文化影响,其中也包括侨乡城镇独特的建筑风格,骑楼
成为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形式。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
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
两千米以上。岭南地区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
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州以及潮汕地区,而逐
3

步地形成广州汕头当时街景的主格局。
3 、汕头骑楼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汕头于1861年被迫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从汕头开
埠至今140多年,汕头商业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为闻名,故汕头向来有“百
载商埠”的美称。汕头开埠至20世纪30年代,更是近代汕头商业发展的黄金时
期。当时由于对外交往增加,客观上注入近代市场经济机制,有不少华侨投资汕
头商业,汕头的临港优势不断得到发挥,汕头市区和汕头对国内其他口岸之间的
商业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汕头的对外商业贸易大幅度增加,使当时汕头商业之
盛,“於全国中居第七位,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潮
籍国学大师饶宗颐曾纂有《潮州志·实业志·商业》一书,专门研究汕头“百载商埠”
发展史,包括研究汕头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历史经验教训。)在当时汕头地
区商业经济如此发达,为适应当时形势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变
化特点,它汲取了清末民间敞开式商店门面与国外建筑门面的风格,又吸收了外
来文化的精髓部分,兴建了许多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的建筑。这种建筑既扩大
了居住面积,其跨出街面的骑楼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岭南
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
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
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这种建筑特别
4

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人口众多,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汕头老城区的骑楼

4、 研究汕头骑楼的历史文化意义
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房屋类型标志
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骑楼街是极富汕头地方特色的代性建筑和城市景观之一,
是中西方化交融的结果、也是汕头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汕头骑楼商业街是汕头
历史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传统骑楼商业街蕴涵的地域性文化内涵使汕头百年商
埠令人眼前一亮,充满生机,显示出平等的地位和人类生活中的不同文化的相互
渗透是绝对的,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汕头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城
市,也是一个主民的侨乡,民众心态较为开放的侨乡,外来的异质文化必然在民
居建设上打下烙印,凸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从而与其它地方的民居区别开来。
骑楼既有中西古壁的气质,又有当地浓厚的风俗气息,记载了近代汕头城市
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当时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准.同
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考察与研究汕头近代过番文化史和城市文化等多方面的宝贵
的文物资料。
在近现代,由于各种原因,潮汕民众移居海外各国(或地区)的人数大量增加。
汕头开埠后至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胜利后数年,都曾出现潮籍华侨出洋的高
潮,海外潮侨由此累计达到1000万人左右,潮汕地区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侨乡
之一。广大潮侨在居住地辛勤劳作,艰苦创业,与居住地各族民众和睦相处,为
居住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一贯爱国爱乡,大力支持祖
5

国家乡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成为潮汕侨乡建设一支重要的力量。高绳芝、林义顺、
郑智勇、陈慈黉、蚁光炎、陈弼臣、郑午楼、连瀛洲、周光明、陈克威、陈克光、
郑辉等,都是知名度高、业绩显著的潮籍华侨人物。他们热爱家乡,情系桑梓,
在外有成就后念念不忘故乡,于是纷纷回来投资建设家乡,或者大型建筑,报答
亲人,这同时也促进了潮汕地区骑楼建筑的发展。研究潮汕近现代骑楼史,包括
研究潮侨出洋的原因、潮侨在海外艰苦创造的业绩、当今海外潮人分布格局的变
化和经济成就、潮侨对祖国家乡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当前如何做
好引进侨资工作等。这些,对于了解汕头文化的发展,促进汕头地区经济关于如
何引进外资争取潮侨资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是,目前汕头地区对于骑楼建筑的保护程度不够,曾经见证汕头经济辉煌
时期的骑楼现在很多面临着破败的尴尬局面。

面临拆迁的汕头老城区的骑楼

5、【参考文献】
《岭南文化知多少》2010年第07期《骑楼在汕头地区的发展》
[文摘] 骑楼的起源-与发展---百度百科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