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排尿困难排尿困难,是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
排尿困难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两大类。
二排尿困难分为哪几类1、阻塞性排尿困难(1)膀胱颈部病变膀胱颈部被结石、肿瘤、血块、异物阻塞;或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晚期妊娠压迫;因膀胱颈部炎症、狭窄等。
(2)后尿道疾患因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急性炎症、出血、积脓、纤维化压迫后尿道;后尿道本身的炎症、水肿、结石、肿瘤、异物等。
(3)前尿道疾患见于前尿道狭窄、结石、肿瘤、异物,或先天畸形如尿道外翻,阴茎包皮嵌顿,阴茎异常勃起等。
2、功能性排尿困难见于脊髓损害,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
也见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损害所致。
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在公厕可排尿困难。
会阴区手术产伤可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
三排尿困难的原因有哪些?1、排尿困难是指排尿不畅、排尿费力。
排尿困难的程度与疾病的情况有关。
轻者表现为排尿延迟、射程短;重者表现为尿线变细、尿流滴沥且不成线,排尿时甚至需要屏气用力,乃至需要用手压迫下腹部才能把尿排出。
严重的排尿困难可发展为尿潴留。
2、排尿困难可以由机械原因所致。
膀胱颈部以下部位的梗阻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排尿困难。
这些疾病主要有:膀胱颈部梗阻,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及尿道结石,膀胱及尿道的肿瘤,尿道狭窄,尿道瓣膜,膀胱及尿道的结石及异物,膀胱邻近器官的肿瘤压迫引起的梗阻、尿道口狭窄等。
3、排尿困难也可以是由于动力性原因所致。
这包括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两方面。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有:神经性膀胱、麻醉后、脊髓疾病(包括畸形、损伤、肿瘤等)、晚期糖尿病的并发症等。
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方面的原因有:糖尿病、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等。
4、有些排尿困难可以同时由上述两种原因引起。
早期可能以机械性原因为主,晚期则出现动力性障碍。
如在前列腺增生症时,早期可因增生的前列腺造成梗阻而致排尿困难,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到后期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损伤,引起动力性排尿困难。
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处理。
四排尿困难需要做哪些检查?1.排尿困难的病史询问下腹、会阴区绞痛史,了解结石存在与否;询问排尿困难发生速度和病程,前列腺疾患起病缓慢病程长,而后尿道出血、脓肿则速度快病程短;了解月经和妊娠情况,以便确定妇科和产科情况引起排尿困难;询问糖尿病史,脊柱外伤史;询问神经精神疾病史等。
2.排尿困难的检查肛门指诊可确定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触痛以及前列腺的肿瘤。
3.排尿困难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对诊断前列腺炎重要。
4.排尿困难的器械检查膀胱镜对膀胱颈部狭窄、结石、肿瘤诊断有助。
X线检查对隐性脊柱裂的发现和脊柱外伤有助。
超声检查对诊断前列腺疾患有助,亦可确定膀胱内尿潴留情况。
五如何预防孕妇排尿困难?排尿困难:若为机械性梗阻病变引起,有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者,应先行膀胱尿液引流,待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后,针对病因择期手术或采取其他方法治疗,以解除梗阻。
若为动力性梗阻引起。
多数病人需间歇自行导尿、自行导尿困难或上尿路积水严重者,可作耻骨上膀胱造口术或其他尿流改道术。
防治排尿困难的相关注意事项:1.在产后4-6小时内。
无论有无尿意,应主动排尿。
此外,可在产后短时间内多吃些带汤饮食,多喝红糖水,使膀胱迅速充盈,以此来强化尿意2.不习惯卧位排尿的产妇,可以坐起来或下床小便。
3.用温开水洗外阴部或热水熏外阴部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导排尿反射。
也可用持缓的流水声诱导排尿。
4.在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部位,用热水袋外敷,以改善膀胱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5.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毫克,促进膀胱收缩排尿。
采用以上措施仍不排尿,可在严密消毒后插入导尿管,保留导尿管24-48小时,每隔4小时开放一次。
六发现排尿困难怎么办?如果你发觉自己排尿困难,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切不可听之任之。
医生处理该病的方法很多,比如指压穴位、针灸推拿等。
如果保守疗法无效的话则可考虑留置导尿管。
但一般来说,在家里多喝水,并进行简易的辅助方法就可以起到缓解排尿困难的作用。
我们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1、条件反射法:拧开水管或用水杯倒水,让哗哗的流水声刺激排尿中枢,诱导排尿。
2、局部热敷法:用食盐500克炒热,布包,趁热敷小腹部,冷却后炒热再敷,有利于排尿。
3、吹鼻取嚏法:用皂角粉少许,吹入鼻中取嚏,常可使排尿成功。
4、加压按摩法:在排尿时按摩小腹部,并逐渐加压,可促进排尿。
5、呼吸调息法:吸两次气,呼一次气,反复进行,直到排尿为止。
6、通下大便法:用开塞露一只,注入肛门,有便意时排大便,一般尿液会随大便排出。
七糖尿病病人出现排尿困难或者和小便失禁的情况怎么办?排尿困难可引起尿潴留,病人有尿尿不出来,或者难以排尽;所谓尿失禁,就是指小便滴滴答答,淋漓不尽。
尿潴留和尿失禁在糖尿病病人都不少见,这是控制膀胱和尿道肌肉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结果。
排尿障碍不但能给糖尿病病人带来痛苦,而且还可增加泌尿系感染和外阴皮肤感染的机会。
有时因为排尿障碍,使用尿液检查来观测病情带来困难。
病人膀胱内储存大量尿液,虽然我们给他查的是“次尿”或“段尿”,实际上查来查去可能就是那一泡尿的一部分,给我们观察病情、调整治疗造成误导。
所以,排尿障碍也需要治疗。
即使对主要由于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障碍的病人,治疗好泌尿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也有利于症状的减轻。
常用的治疗包括:①控制好糖尿病,减轻自主神经并发症。
②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病人十分常见,有时可能没有症状,常与排尿困难互为因果,治疗中必须予以注意。
如有泌尿系感染,治疗时间要足够长,否则容易反复。
③西药:如包括吗丁林以及保列治等等。
④中药。
八排尿困难或是前列腺增生的预警冬季来临,很多男性深受前列腺问题的困扰。
冬季是前列腺疾病的高发季节,男性应注意保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男性生理结构较为特殊之处,就在于前列腺的位置与泌尿相关的膀胱密切相关,因而排尿出现问题时,往往是前列腺生出的祸端。
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很高,主要表现就是排尿异常,包括梗阻和刺激两种类型。
梗阻症状为排尿踌躇、间断、终末滴沥、尿线细而无力、排尿不尽等;刺激症状为尿频、夜尿多、尿急、尿痛等。
症状可因寒冷、饮酒及应用抗胆碱药、精神病药物等加重。
所以,冬季是前列腺疾病的高发季节。
如果长期梗阻,患者还可伴发乏力、嗜睡、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
前列腺增生所导致的排尿困难是渐进性的,随着前列腺的增大,前列腺挤压周围的器官,尿路在受到挤压后变小变窄,从而导致了排尿出现困难。
建议男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大量吸烟、不吃辛辣食物;避免情绪抑郁或焦虑;包皮过长、包茎、龟头炎、尿道炎等应及时治疗;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九从排尿困难看中老年前列腺健康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其病因是由于前列腺的逐渐增大对尿道及膀胱出口产生压迫作用,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间尿次增加和排尿费力,并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和血尿等并发症,对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排尿是一种生理现象,对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常排尿24小时内不应超过8次,睡眠后一般需要起床排尿不超过1次,无须等待,排尿顺畅,一次排空。
一个排尿周期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个阶段,人的大多数时间内由膀胱进行储尿,当尿液储留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尿意。
正常情况下一般都可克制,膀胱还可继续储尿,只有尿意较强烈时才需排尿,排尿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30秒。
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或急迫性尿失禁等小便问题发生在储尿阶段,临床上称为储尿期症状,而排尿困难、无力、等待、细小、中断、滴沥不尽等,则称为排尿期症状。
无论是储尿期症状还是排尿期症状均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调查发现,储尿期症状中的尿频、夜尿增多及尿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排尿期症状要大。
以前医学工作者将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看成是引起男性小便困扰的罪魁祸首,现在认为还有其它许多因素如膀胱结石、间质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尿路感染、原发性膀胱颈肥大、尿道炎、多尿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腰骶椎间盘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也可以引起这一系列排尿问题。
当然,这些前列腺疾病以外的因素,也可以引起女性的排尿麻烦。
尽管如此,前列腺疾病还是引起男性排尿异常的常见原因。
研究显示,老年男性的小便方面的问题主要由前列腺增生引起,50岁以上男性约50%存在前列腺增生,而到80岁以上时则发生率高达90%。
临床上,约三分之一的60岁以上男性遭受中度到重度排尿问题的影响,70岁以上男性受到影响的则上升到45%。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问题的主要原因。
目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当尿路症状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麻烦时,医生会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和减轻这些烦人的排尿症状,这些药物一般需要服用较长的时间。
而当这些烦恼的症状越来越厉害,明显地影响生活质量,并导致尿储留、膀胱结石、血尿、反复的尿路感染、疝气或痔疮、甚至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时,常常需要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
十产后排尿困难是怎么回事?产后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内的尿全部或部分不能排出。
是产褥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产妇常因此感到异常的痛苦,重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膀胱破裂等,中医称为“转胞”或“产后小便不利”。
常发生于产后1~3d内,以及剖宫产术后拔除导尿管后1~3d 内,初产妇多见,尤其是剖宫产及行会阴切开术者。
妊娠晚期由于膀胱受子宫的牵拉及胎头的压迫,使膀胱壁平滑肌张力减退,弹性暂时性下降,易发生排尿困难。
大多数产妇分娩后膀胱排尿功能均能逐渐自我恢复,部分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膀胱、尿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产后尿潴留。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宫缩乏力、枕横位或枕后位、臀位、产程处理不当等导致产程延长,胎先露压迫膀胱时间过久,膀胱粘膜充血、水肿。
并且由于过度伸展的子宫下段将膀胱牵拉过高,使膀胱底部亦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尿道也充血、水肿,尿道口闭塞。
部分产妇在产前(第一或第二产程中)尿潴留过多而未及时处理,进一步牵拉膀胱使其过度紧张、感受性降低,甚至发生神经麻痹,使膀胱排尿反射功能消失。
上述异常变化导致产妇排尿功能下降甚至暂时性丧失,患者不能排尿。
另有一部分产妇因精神紧张、怕人、不习惯或对自己排尿缺乏信心而暂时不能排尿。
还有一部分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曾应用各种麻醉药而影响排尿。
正常产妇在产后4-6h内可自动排尿,如产后8h仍不能自主排尿(无尿除外),则应诊断尿潴留。
能排解一部分尿者称为部分尿潴留。
患者感觉膀胱胀、下腹不适,极其难受,重者痛苦异常。
由于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部分患者阴道出血较多,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