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明湖综合整治项目的介绍

大明湖综合整治项目的介绍

大明湖综合整治项目的介绍原因:为彻底改变济南省会城市形象,充分体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风貌,省、市政府下决心扩建改造大明湖及周边地区。

扩建范围:黑虎泉北路以西,明湖南路以北,西护城河以东,北护城河以南。

扩建面积约29.4公顷(包括南北历山街),扩建后大明湖面积由74公顷达到103.4公顷,面积扩大约四分之一。

规划构想:通过扩建,解决大明湖环湖游览线,以主环路连接各旅游景点,结合规划进行地形改造,适度扩大水面,创造以植物和水景为主要特色的驳岸、岛屿、湿地等园林自然景观。

恢复、整修、充实名胜古迹文化内容及形式,建成若干各具历史文化内涵和园林旅游特色的“园”、“岛”和多个景点,使大明湖美景如画并充分展露出来,实现理想的“城中湖”风貌。

扩建工程分期一期工程范围为:南北历山街以西部分二期工程范围为:南北历山街以东部分定性:城市风景名胜公园。

定位:以湖面、植物为主体,创造自然共生环境,集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和游览、观赏、购物为一体的古城特色风貌之城中湖。

布局:以吃、住、行、游、购、娱的大旅游思路,规划方案整合泉城标志区自然与人文资源。

形成景园、景点文化内涵丰富,水路、陆路游览呈环线,吃、住、购、娱活动相对集中的大格局。

大明湖有名胜古迹十一处:北极阁、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辛稼轩纪念祠、汇波楼、汇泉堂、遐园、明湖居、秋柳园、鹊华桥、。

其中:明湖居、秋柳园、鹊华桥,为此次扩建规划新建景园。

规划原则要点:1、扩建以中国园林传统理水手法,在新扩用地中,适度开挖水面,营造不同形态的水体空间,突出表现水景特色。

2、通过扩建形成风景区环行游览路,连接陆路中主要景园、景点。

游览路线力争丰富有变化,或过桥穿林,或临水穿廊,如行云流水,构成景观序列。

3、扩建规划以挖湖之土堆山,创造微起伏地形,辟建大面积绿地,从而构成湖中岛屿、湖畔坡地、庭山、丘岭、水杉林等各具园林地形特征的地形地貌,创造以植物景观为特色的园景。

4、通过扩建在湖岸、池边、园中精心布置景观植物,并赋予诗情画意及旅游情趣。

以不同植物搭配组合,构成花溪、柳港、莲池、湿地植物等,以植物为障景或隔景分隔不同的观景空间。

5、扩建以园中的名胜古迹为文化主线,以恢复、新建和扩建形成大明湖的各个主题园,组成地方特色建筑、园林小品、景物、诗词刻石等,构成湖中岛园。

景观序列内容一洲-----百花洲。

二湖-----大明湖、小东湖。

一路-----环湖路。

六园----稼轩园、遐园、秋柳园、湖居园、南丰园、奇石观鱼园。

九岛---四柳屏岛(即四棵柳岛)、鸟禽憩栖岛(即北洋洲)、名士岛、汇泉岛、湖心岛、稼轩岛、秋柳岛、湖居岛、鹊华岛。

十八景---龙泉清听(即龙泉池)、曲水流觞(新建)、明湖长廊(新建)、佛山倒影(在仓浪园)、鹤鸬起舞(即北洋洲)、曲池观鱼(即奇石观鱼园)、月老联姻(即月下亭)、北极道场(即北极庙)、雨荷醉酒(在南丰祠)、明昌晚钟(南丰园钟亭)、汇波晚照(即汇波楼)、柳浪荷风(在南丰祠南)、芙蕖秋月(在秋柳园东)、历下秋风(在名士岛)、鹊华烟雨(即鹊华桥)、七桥风月(七座名桥)、九里香廊(在秋柳园南)、百花长堤(在百花洲)。

四、对大明湖扩建规划方案专家论证情况:2001年5月30日大明湖扩建规划方案经山东省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组第一次论证,会议纪要中专家建议:“大明湖是着名的济南三大名胜、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空间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拉动旅游事业等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认真开展前期工作:邀请历史、文化、旅游、园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论证扩建景区景点的建设内容;在其基础上,组织国内外经验丰富、水平一流的设计机构参与规划方案竞争。

其后大明湖扩建规划方案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002年12月14-15日济南市园林局邀请以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为首的国内园林专家,召开了“济南市大明湖扩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中专家一致认为:“规划”总体布局、规划原则与要点基本合理,符合济南市形态特征,扩建用地现状分析较为深入,景区景点规划内容丰富。

专家提出八条建议:对“规划”定性、定位,新建景点的规模,历史古迹的保护、修复及展开,规划形式,用地比例,道路、码头、停车场,水源及水体污染治理以及对大明湖用地的完整性和过渡绿带都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意见。

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园林专家论证方案意见基础上又做了调整。

孟兆祯院士最后总结强调说:大明湖的神韵应是:混莽明净,质朴疏淡;平正大方,乡土民情;方岛散点,芝径云堤;群林丛樾,蒲香荷馨;深柳疏芦,屋宇零星;鸢飞鱼跃,花兴鸟鸣;明晦交呈,生意绵欣。

在新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大明湖成为泉城标志区的中心景区,为了“实现新跨跃,建设新泉城”,我院将修改后方案与清华大学所做的大明湖扩建规划进行比较和衔接,与济南市规划院共同研讨,做出修改调整实施规划方案,供领导参考。

建规划的园、岛与景观内容:(一)六园:●稼轩园:稼轩祠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而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青年时在家乡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起义,后任地方行政长官,为主张抗金,上书朝廷,后被贬蹢,抑郁而死。

其作品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着有《美芹十论》、《九议》、《南渡录》等。

稼轩祠于1961年改建而成。

规划在保护维修现有稼轩祠建筑基础上,堂内装修,以充实的文字、形象展品、增设辛弃疾历史故事墙、雕塑小品及精细的园林植物庭园布置。

稼轩祠东侧的现有建筑,作为公园服务建筑,并以花架廊围合,临湖设花架门形成框景,上题“江南画”,(取“济南潇洒似江南”之意)。

在稼轩园之南,开凿自然式水面,引湖水入池为“幼安池”。

保留民居院落一处并栽植数丛杏花,设小亭,名曰:“闹春亭”,(“红杏枝头春意闹”)。

幼安池岸边,沿水面设一双亭,名曰“虎鹤亭”,(有传,一画像人形容幼安:眉如鹤,身如虎)。

虎鹤亭与稼轩园相对,形成对景。

池南,水面与明湖路有绿化带相隔。

形成隔水相望、优美静穆的纪念性园林环境。

●遐园:在现有园址上,结合恢复历史遐园建筑,结合藏书楼的使用,并与其组建成庭院与遐园构成一体。

按遐园历史建筑功能复原,改造现有亭廊、小溪、自然山石与树木花卉,借复原遐园建设的契机,使大明湖南岸景观与整体扩建相协调,体现老城区历史感。

●秋柳园:是清初王士祯读书的地方,因王士祯的佳作《秋柳》诗而得名。

规划恢复历史记载,以中国园林亭、廊、榭、轩的建筑形式,组成建筑围合水池的水庭园。

廻廊内,书有济南名士诗词、壁画等。

园外石板铺地,上有“书法大字广场”、“笔架石”、“墨缸”等。

湖中恢复“水面亭”。

创造一个以“青石板作纸,杨柳枝为毫,明湖水泼墨,秋柳诗行行”的赋诗、赏字、读书、会友的“历下风情”园。

●湖居园:位于鹊华岛西侧,由东西桥相接的岛即“湖居岛”。

是清代北方大鼓书等曲艺品种汇集与演唱的地方。

济南着名艺人王小玉曾在此说过梨花大鼓。

着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谢大玉等曾在此演出。

“明湖居”的知名度极高,得益于刘鹗的《老残游记》,其书已成为世界文学名着之一,流传于海内外。

2、功能与内容定位:恢复以明湖居为主的曲艺活动场所。

即以山东曲艺演出贯穿,与品茶、餐饮、听曲结合,具现代使用功能布局的园林文化旅游景点。

规划明湖居内设有大小曲艺厅,内设有包厢、多功能伸缩式舞台,设有茶艺厅、字画厅、棋艺厅、茶楼、戏楼、工艺品制作表演、蟋蟀亭、明湖诗词碑廊等。

使之形成一组以园林庭园或景观建筑为主,亭廊结合,池水相连,花树点缀,雕塑壁刻点题,融曲艺文化艺术、书画雕刻艺术、民间手工制作艺术、园林建筑造园艺术为一体的景观建筑群。

明湖居建筑形式为仿古建筑外形,即采用传统的青砖、青石、灰瓦、粉墙、木花门窗,建筑外墙装饰采用能体现曲艺文化特点的“八音”乐器图形砖雕装饰墙面,显的简洁、古朴。

色彩以褚石、灰黑、白为主,构成建筑色彩基调。

而与曲艺有关的灯饰、牌、匾等可采用红绿色。

建筑大部一层,局部二层,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风格、层面设计多为卷棚悬山,少量卷棚歇山,回廊有单廊、复廊。

主入口设计为悬山垂花门,次入口(风景区内)为戏楼,两侧与回廊结合。

庭院布置突出水院特点,布置有观鱼池、王莲池、荷花池。

有临水而设的韶乐台与茶楼,可观明湖风光。

●南丰园:南丰祠,原名曾公祠,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

1987年进行改建和维修,院内南侧是济南市区现存最大的古戏楼、楼呈方形,宽阔高大,戏台四周为两层看台,皆可摆桌品茶看戏。

院北展厅为剑门书画馆,陈列孙墨佛先生遗作、收藏品及其子孙天牧先生的国画作品。

馆东为晏公台,始建于明末,是纪念水神晏戌子的,台上建有“明昌钟亭”。

此次扩建是在现南丰祠基础上向东扩建的,原建有西门,在增加一东门。

东院以廻廊、八角亭围合,迎门建假山,设石板桥跨水与西院连接。

东院内设有曾巩雕像和曾巩治水历史史实展示墙,以增加人们对古城水利的了解。

新建廻廊跨河而建,构成廊桥,成为汇波楼、北水门与湖面之间的隔景,从而丰富了水景空间。

园内植物结合山石景观布置,构成古朴典雅的南丰园。

规划扩建南丰祠,在现有古戏楼、展厅、明昌钟台、临湖长亭的基础上,向东扩建增设曾巩治水历史故事雕像,丰富园内绿化植物景观,构成古朴典雅的南丰园。

另在鹊华桥头设曾巩群雕。

●奇石观鱼园:扩建规划改造公园现有奇石馆、花展室,在其后院开挖水池,堆自然石假山、跌水,建观鱼台,四周围网放养各种鸟,栽植树桩景或盆景,游览路线室内外空间相结合。

园中潺潺流水、锦鲤游弋、鸟语花香、奇石嶙峋,构成相对独立的花鸟鱼园。

(二)九岛:●翠柳屏岛:即四棵柳岛●鸟禽憩栖岛:即四棵柳岛●名士岛:即名士园:●汇泉岛:因昔日泉水由此汇入大明湖而得名,并建有汇泉寺。

现岛上改造为兰圃,保留了汇泉堂。

●湖心岛:现有岛中心有湖心亭。

●稼轩岛:即改造后的稼轩园。

●秋柳岛:即新建的秋柳园。

●湖居岛:即新建的明湖居。

●鹊华岛:即大明湖扩建开挖南北历山街,与新建鹊华桥南部相连接的岛。

原鹊华桥建于宋代,是单孔石拱桥,横架大明湖与百花洲之间,桥下可乘画舫由百花洲驶入大明湖。

站在桥上可远眺“鹊华烟雨”着名景观。

后因修建明湖路时改成现在这样。

乾隆高弘宗,来到大明湖鹊华桥,被这美丽景色吸引,诗兴大发,遂题《鹊华桥诗》三首,其二是:“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驾鹊桥?秋月春风初较量,白榆应让柳千条”,诗人把大明湖的景观比喻胜过人间天堂。

此次扩建结合大明湖理水设计,构想再现历史这一美景,便想在大明湖与小东湖之间,东西打通南北历山街,架起一座拱形多孔桥“鹊华渡”,连接南北,由此而形成“鹊华岛”。

岛南建坊,额题“鹊华争渡”,一条由鹊华桥架起的“柳荫荷风”路,如诗般的景色再现古城。

岛路两侧再建传统民居“历下美食街”。

构成吃、购、娱旅游活动相对集中的一条街布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