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1、什么是媒介媒介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物质载体(狭义)媒介是人类进行交往活动的物质载体(广义)媒介是人类延伸自身各种功能的物质载体(更广义)2、媒介素养教育一类是旨在培养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又称为新闻教育或新闻传播教育。

这类媒介教育一般是由各高等院校实施的,主要面向新闻专业学生或媒介在岗从业人员;另一类是面向全社会并由社会实施的、旨在培养公民认识媒介以及科学获取、判断、分析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的一种素养教育,又称为大众化新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或媒介信息教育。

3、对非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第一,研究媒介信息,即学习如何理性地分辨媒介信息所包含地意义,辨别媒介所创造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

第二,研究媒介,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我们必须对媒介的运作及如何传递信息有所理解。

第三,学会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对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4、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1、在认知方面,帮助公民提升了解媒介所承载和播出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估、解释、判别、选择、组织及总和信息的能力;2、在情意方面,帮助公民体认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判断其适当性,合乎法律和伦理性;3、在技能方面,帮助公民具备和提高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包括利用计算机、媒介系统和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及传播;4、在营造环境方面,帮助公民不断重视科学地利用媒介,积极参与制造适宜、健康地媒介生态环境和氛围,推动文化传媒产业和新闻事业地改革与发展,促进大众传媒提高质量和社会效益,并促使社会效益好地传媒可持续地得到更好地经济效益,有更足地发展后劲。

5、媒介素养内容的五个层面:体验层,体验媒介感受,获得言语、视觉、听觉的感悟和选择媒体快感的能力;理解层,理解媒介信息的作用;知识层,认知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传输;能力层,对媒体传播信息的操作能力;作用层,公民自如、科学地驾驭传媒的能力6、传媒发展的五个历史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7、大众传媒的特点有哪些?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8、主要有哪些大众传媒?电视台报社及通讯社出版社电台电影制作及发行、播出机构杂志社9、大众传播的公共性与公益性第一,大众传播组织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第二,大众传播组织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第三,大众传播组织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例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10、大众传媒的性质大众传媒一般属于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的混合形态(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组织)11、大众传媒的目标一、经营目标大众传媒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主要手段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

主要体现为报纸的发行量或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二、宣传目标任何大众传媒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北京,必须要为特定的利益服务,信息产品不可避免包含特定的观念、价值意识形态—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社会影响力主要渠道言论活动——具有直接的宣传功能,传媒组织可以通过社论、评论等形式直接宣传某种思想,提倡某种观点,或对重要的社会事件和问题表明传媒的立场或态度;报道活动——具有间接的宣传功能,其主要做法是在新闻或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刊载过程中贯彻传媒的意图和方针,获得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娱乐内容的选择和提供活动,——同样也能够贯彻特定的宣传意图。

12、职业传播者的特点1.群体性2.专业性:大众传播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职业活动。

不同的传播媒介对于传播者有着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

在同一媒介内部,大众传播者也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分工。

从专业角度看,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包括收集信息、制作讯息、发送讯息三个方面。

3.机构性:作为职业化的社会群体,大众传播者总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按照不同的人设置,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传播机构。

13、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特点二次环境——由于大众传播系统的发达,与客观环境产生分离,不同于环境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种直达性信息——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特点,拥有强大力量具有社会控制功能——信息符号包含特定的观念和价值,达到一定规模时回形成某种特色和潮流14、大众传播者(组织和个人)的专业性权利1.编辑权——是一种大众传播者对信息进行控制(即“把关”)的权利,同时又是一种自控权利。

2.知情权——又叫“采访权”、“知察权”。

大众传播者的知察权主要是指享有不受阻挠地收集、核对信息,并且安全、有效地加以传送的权利。

3. 著作权——亦称版权,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还包括传播权:出版权、发行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等4.秘匿权——又叫“取材秘密权”,或“消息来源保密权”。

5.安全保护权——日内瓦公约中关于保护国际武装冲突受害者的附加议定书里规定,应将在冲突地区从事专业任务的新闻人员视为平民予以有条件的保护。

15、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决定权(1)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筛选;(2)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制作和传递;(3)对整个传播进程进行控制和制约。

16、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内在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

性质:个体系统内的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是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特点: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更丰富、复杂。

;互动频度高;非制度化。

•群体传播:群体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17传播制度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公营机构:BBC,NHK,VOA。

通过立法,非盈利。

•私营机构:ABC,CBS,NBC,FOX,富士。

必须转播公营电视台的节目。

)2、对传媒活动的法制和行政管理创办的审批、登记:美国的特许制。

分配传播资源监督管理3、对某些信息内容传播的限制或禁止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名誉侵权和隐私权;淫秽和非法出版物;对公共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内容。

4、对传播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或援助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垄断资本主义对传播的控制:——以强大的资本作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实行主要部分垄断;——通过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媒介加以干预;——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三,受众的社会监督个人的信息反馈;结成受众群体;诉诸法律手段;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公众压力,美国1934年电信法案的“公正原则”。

欧盟的公法媒介定位。

18、大众传播的体制•商业经济型传播体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以盈利为目的•政治宣传型传播体制——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以宣传政府和政党观点、立场、方针、政策为主要目的•公共传播型传播体制——社会自治型——社会服务型19、社会服务型传播体制:第一,传播媒介既不属国家所有,也不是私人所有,而是为社会所有的独立的公共传播机构。

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的公共广播公司(CPB),德国广播联盟(ARD),都是这类传播机构。

第二,传播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助政府或财团所左右;传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新闻节目、文化教育节目、文艺娱乐节目等信息服务。

第三,传播机构的经费来源于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费,社会各界的赞助,政府少量的拨款,小部分广告收入。

20、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及其规范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政党领导下,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将方针政策,及时准确的贯穿到报道和言论等业务中;——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将大众吸引到党中央周围,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对消极和落后想象的批评不能占主要位置,注意分寸,增强人们对前途的信心;——发挥媒介的独特舆论监督作用,媒介自身也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党性原则:思想上保持一致,政治上宣传方针政策,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

——目前改革的目标是强化经济功能,自身也向经营方向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国家发展优先理论:英国学者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提出方针:媒介的方针应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一致;内容:优先宏扬本国文化和民族语言;国际合作: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与自由的关系:应当既是自由的,又是负责的;与国家的关系: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权力可介入加以检查、干预、乃至直接管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