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何帆_______________ 学号: 20100273 学院: 林学院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论文标题: 城乡规划任课老师:周晓芳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第一章城市现状一、地理位置宁乡县地处湘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东与长沙市区(岳麓区、望城区)为邻,南接湘潭市(雨湖区)、韶山市等地,是湖南省内唯一与五个司机室市辖区相邻的县,东西跨度88公里,南北纵长69公里。
二、地形地貌宁乡县是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有山地、丘岗、平原。
地表轮廓大体是北、西、南缘山地环绕,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平缓,东北低平开阔,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
县境内有沩水、乌江、楚江、靳江四条主要河流,其中沩水、靳江为湘江一级支流,楚江、乌江是沩水一级支流,黄材水库为全国三大土坝水利工程之一。
宁乡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 8℃,平均相对湿度81%,年均降雨135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达1739.2小时。
三、政区建制宁乡县辖19个镇、14个乡,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湖南宁乡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金洲新区)。
四、人口状况宁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
2004年末总人口1307037人,其中男性674742人,女性632295人,男、女性别之比为106.7:100,年内出生14740人,死亡8913人,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4.6‰。
宁乡全县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仫佬族、羌族、怒族、黎族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98%。
人口密度为450人/平方公里。
2010年全县户籍人口为136811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30780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0313人,增长4.61%,年平均增长率为0.45%。
全县常住人口[2]为1166138人,十年共减少79886人,下降6.41%(本次普查登记人口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本县的常住人口)。
五、社会经济情况2010年宁乡县GDP总量达到480多亿元,稳居全国百强县第73位,(湖南省内第三、中部百强县第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多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700多元,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电脑数量分别达到了12辆/56台,超过了很多地级市。
2011年宁乡县GDP总量达640亿元,税收达63亿元(居湖南县域第二)在全国百强县上升5个名次。
位居第68位。
第二章城市用地规模规划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城市化与工业化有效地促进了中部城市发展轴线的隆起;随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大河西先导区的建立,都使得处于长株潭“3+5”城市群核心区的宁乡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宁乡县紧抓发展机遇,在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下,确立了“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宁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城市发展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走出一条满足“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了实现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3-2020)》的对接,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2、城乡统筹3、两型示范4、生态宜居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宁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宁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5、《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6、《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修订版)。
7、国土部:应以“用地极限”控制城镇用地规模(经济参考报)。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到2030年,其中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四、规划范围包括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城郊乡、玉潭镇、历经铺镇、白板桥乡双江口镇等在内的全部或部分土地,面积大约112.61平方公里。
五、中心城区范围到2013年中心城区的面积大约29.46平方公里,范围详见规划图,附图1.六、用地规模预测1、通过长沙市与宁乡县统计年鉴可以得到部分人口数据见表1;表1 2007—2012 宁乡县人口综合增长率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机械增长数/人2284 1558 1726 2384 3430 3675机械增长率/‰ 2.61 1.34 1.54 2.68 3.34 3.83自然增长率/‰ 5.55 5.85 5.93 6.26 6.35 6.87综合增长率/‰8.16 7.19 7.47 8.94 9.69 10.70根据宁乡县十一五人口统计和十二五人口规划“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到2015年,将我县人口总量控制在141万以内,2011—2015年出生人口总量控制在8万人以内。
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6‰以内。
”的文件要求,所以确定近期规划人口综合增长率9‰;中期规划人口综合增长率为8.6‰,远期规划人口综合增长率8‰。
宁乡县人口预测见表2;表2 人口预测情况2010 近期2015 中期2020 远期2030 人口综合增长率/‰8.94 9 8.6 8中心城区人口/人36 38.5 41.2 45.62、《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关于中心城区用地规模预测和人口预测见表3、4;表3 用地规模预测2010 2015 2020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km224.5 42 75增加用地规模/km217.5 33用地增长率/% 71.4 78.5表4 人口规模预测2010 2015 2020 中心城区人口/人36 42 70增加人口数/人 6 28人口增长率/% 16.7 66.7根据《土地利用总体纲要》以及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1.1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应制定“用地极限”规划,对城镇化规模进行设定,并加以控制,得到对应的的阈值情况见表5;表5 阈值情况2015 2020用地增长率/% 71.478.5人口增长率/% 16.766.7阈值 4.3 1.23、根据《宁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宁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和《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修订版)》等文件,确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对应阈值为4、2、1.2,分别计算出对应的用地增长率见表6;表6 规划用地增长率2010 2015 2020 2030 中心城区人口/人36 38.5 41.2 45.6 阈值 4 2 1.2 人口增长率/% 7.0 7.1 10.7用地增长率/% 28 14.2 12.8根据任何预测都有误差与偏差,具有一定的弹性,确定宁乡县的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扩张速度分别为近期28‰,中期15‰,远期12‰。
得到本次规划范围的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见表7;表7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预测2013年近期2015 中期2020 远期2030 用地增长率/%28 15 12中心城区规模/km229.53 37.80 43.52 48.81七、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特征及问题宁乡县最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比较快,到2013年城市建设用地29.46km2。
通过分析,城市内居住、工业、道路与交通设施、绿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五大类用地的构成比例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相比较,见附表8;表8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用地类别现状比例(%)规划比例(%)规定比例(%)居住用地38.43 35.79 25.0—40.0工业用地28.51 18.97 15.0—30.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3.09 14.22 10.0—25.05.896.35 5.0—8.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4.07 13.26 10.0—15.0 通过分析比较后得出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特征及问题:1、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43%,对于居住性城市来说基本合理。
规划采用科学合理的居住模式,适当的增加部分居住用地面积,将居住用地比例调整为35.79%。
2、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52%,符合比例要求。
宁乡县工业发展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规划通过调整工业模式,工业产业园化等手段,适当的增加工业用地,将工业用地比例调整为18.97%。
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09%,基本合理。
随着宁乡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紧密度增加,规划应适当的发展并完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将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比例调整为14.22%。
4、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07%,不符合规定比例,也不符合城市的发展。
宁乡县应当营造更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创建美好城市环境,吸引外来经济投资,规划中提高绿与广场用地指标,将道路与广场用地比例调整为13.26%。
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89%,符合规定。
宁乡县作为全国百强县,比例偏小,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的提出,规划应适当的开发一些科研、文化设施、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利民性用地,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比例调整为6.35%。
调整后的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工业、道路与交通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绿地与广场五大类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反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性,规划用地布局构成详见表9;表9 宁乡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用地代码用地性质面积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现状规划现状规划R 居住用地1132.40 1752.51 38.43 35.79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73.79 310.84 5.89 6.35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61.98 103.99 2.10 2.15文化设施用地8.92 0.18教育科研用地91.43 135.64 3.10 2.77体育用地 3.42 0.07卫生医疗用地15.93 47.98 0.54 0.98社会福利设施用地4.24 10.40 0.14 0.19宗教用地0.21 0.49 0.01 0.01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65.00 289.78 5.60 5.92 M 工业用地839.81 964.52 28.51 18.97 W 物流仓储用地44.37 109.19 1.51 2.37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385.70 647.33 13.09 14.22 U 公用设施用地85.33 157.54 2.90 3.22 G 绿地与广场用地119.91 649.29 4.07 13.26其中:公园绿地90.35 463.27 3.16 8.96 H11 城市建设用地2946.31 4881.00 100 100第三章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和用地布局一、城市用地选择原则为科学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城市用地及城市各项设施,用地选择应该遵循如下原则:1、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