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教学文案

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教学文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绿地系统划是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二条城市性质: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现代绿色工业强市和休闲养生名城,现代新昆明的西部新城,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总体规划用地面积 14519.14公顷。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14.60公顷,城市发展备用地面积1010.35公顷,昆钢生产用地面积500.25公顷,特殊用地(军事用地)面积194.12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7799.82公顷(其中:水域及其他用地354.98公顷,耕地3273.65公顷,林地4000.57公顷,村镇建设用地170.62公顷)。

第四条城市发展规模:据《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2),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为:一、人口规模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6万人。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9.8万人。

二、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5.015km2。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6.056km2。

第五条规划依据:本规划以国家和云南省、安宁市有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

重要依据还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第六条技术标准、规范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2、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2007)3、国务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7、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8、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CJJ 75—97)9、建设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年)11、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2、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七条其它有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国家园林县城标准》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容貌标准》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5、《园林基本术语标准》6、《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8、《云南省城市园林绿地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9、《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10、《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11、《现代新昆明地区网络城市规划》12、《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3、《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研究》(2000.6)14、《安宁市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2003.7)15、《安宁市生态建设规划》(2008)16、《安宁市城市绿地现状》17、安宁市现状影像图18、《安宁市县志》19、《安宁市城市环境调查报告》20、《安宁市绿地现状统计表》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城市绿化资源条件,注重山水自然景观特征,绿地系统要与城乡生态体系一体化和旅游发展相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布局合理、景观特色明显,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九条规划编制原则:1、系统性原则绿地系统建设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为目标,注重不同类型绿地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系统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2、地域性原则继承和发扬商丘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将地域文化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绿地景观。

3、功能性原则以满足市民使用需求为前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4、生态性原则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化绿化系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5、可操作性原则重点和一般、集中与分散、近中期和远期相结合,做到经济、实用、可行,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6、可持续原则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高瞻远瞩,提出长远发展目标,科学地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十条本规划编制的规划期限为:2012年——2022年近期: 2012年——2017年远期: 2018年——2022年第二章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指标第十一条规划目标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通过河流和城区片林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把城市建成“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山水城市”。

确定本次绿地系规划目标如下:1、以安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集“山水、园林、城市”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核心区;2、在维持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构筑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各类用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互利的关系,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3、对市区有限的绿地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布局,强调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间绿化隔离。

利用并挖掘安宁市原有的自然条件,逐步整治和开辟多层次绿化网络,使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第十二条规划指标:各地块的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不得低于图则中的规定。

根据《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出下表:安宁市建成区城市人口现状31.60万、绿地率40.80﹪;规划城市人口39.80万、绿地率44﹪;人均绿地面积由17.50㎡规划为19.50㎡。

附属绿地的绿地率应符合“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一览表”的规定。

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三条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使其与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达到突出园林生态城市特色目标,从而更好地弘扬历史该给,创建既富有古老文化气息,又朝气蓬勃的现代文化城市。

2、注重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以开放的绿地系统为骨架,精心布置富有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园林景点,使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3、将城区周围山林农田纳入规划,并将其作为大景观构图的造园要素,经城市森林为主体,注重周围山地绿化以及城市防护林的营造,创造变化丰富的城市立体景观,创造城市大园林。

4、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重视生态环境规划,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以城市主要商业区为中心,利用‘四契、一环’这样就把整个城市有序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城市乱中有序,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绿色屏障,既满足了城市建设的绿地覆盖面积,也满足了市民的圣湖需求。

是得整个城市经济等尽然有序的发展。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十五条公共绿地规划充分利用安宁市现有山水景观资源,结合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突出园林城市特色,以均衡布局为原则,按照服务半径的要求,分别布局各种公园和街旁绿地,确保方便市民生活。

安宁市公园体系规划:第六章城市绿线管理第十六条1、为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3、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4、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5、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6、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7、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8、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9、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10、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11、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第七章树种规划第十七条树种规划的原则根据安宁市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抗病性强树种的应用。

利用好现有树种和乡土树种,科学地引进植物新品种,大量推广本地适生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树种,以丰富植物品种。

1、持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优化植物的品种选择、种植结构、种植方式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结合生产绿地规划,做好植物新优品种的引进工作,合理配植,培育出趋向于稳定的植物群落。

3、根据绿地功能,分别提出推荐树种及种植要求。

4、理开发利用异形、彩叶和观花、观果树种;以构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原则,突出安宁市风情。

5、第十八条基调树种规划控制基调树种规划以滇青冈、滇润楠、滇石栎、香樟等一些常绿的本地树种。

同时广泛分布着云南松等针叶林。

第十九条骨干树种规划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主要包括行道树、防护绿地树种、生产绿地树种。

第二十条行道树树种规划本规划确定的行道树种以小叶榕、垂叶榕、香樟为主,以黄葛榕、红花紫荆、悬铃木、白兰花、菩提等相配合。

第二十条防护林树种规划本规划选择的防护绿地树种为:干香柏、雪松、杨树等为防风林树种;小叶榕、香樟、垂柳、桂花、海桐等为隔音林树种。

第二十二条市花市树的选择:⒈市花:安宁市市花为梅花。

⒉市树:安宁市市树为翠柏。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二十三条规划原则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规划培育商丘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