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年化双孢菇生产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名称:周年化食用菌生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组建实施单位:法人代表:项目地址技术支持单位:概述:双胞菇又名叫白蘑菇或洋蘑菇,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和青睐,根据测定: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36——40克,脂肪3.6克碳水化合物31.2克,磷718克,铁188克,钙131毫克,粗纤维6克,灰分14.2毫克,还有维生素C,VC,尼克酸等,营养价值比蔬菜高,有“植物肉”之称。
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蘑菇多糖和酪蛋白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压有很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等有助于消化等。
双胞菇的生长发育条件:营养:氮源,碳源和微量元素,来源于粪草和玉米芯,饼肥和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
温度湿度:菌丝生长适宜温度在23-28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2-20度之间,湿度在85-95之间。
还有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等。
最早在河南境内也尝试过传统的种植模式,本地区十分适合双胞菇的生长。
二:项目背景和可行性;依据近年来厦门宏良食品进出口公司每年双孢菇出口形势来看,国内双孢菇生产主产区货源紧缺,价格趋势处于上升阶段,国内各大主产区面积萎缩,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模式落后,产量低,农民投入劳动力偏高等,针对目前国内双孢菇生产现状,公司多次国外考察结合实际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爱尔兰模式在国内推广,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常规模式。
国内农民常规模式一年只生产一季菇,爱尔兰模式的推广一年可生产4季,效益比常规模式提高4倍以上。
驻马店区域现具备食用菌发展的最佳条件和优势:1:原辅材料资源丰富:当地双胞菇生产有丰富的粪肥资源,当地周边的麦秸和玉米芯丰富,就地取材。
加之近年来的禁止焚烧秸秆政策,有大量的农作物下脚料。
所有这些为双胞菇的生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原料来源,因此在当地发展食用菌生产大有潜力。
2;自然气候条件优势;驻马店地处中原南部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尤其豫南表现比较突出。
无霜期为---天。
年降雨量为---毫米,年平均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食用菌生长,加之最近两年新的爱尔兰种植模式,可以完成周年化生产。
3:地理位置的优势,确山京港澳高速交通便利,距离郑州机场乘坐高铁仅一个小时,各条高速四通八达,为今后产品的加工运输出售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
周边的二线城市武汉,西安,合肥,南京,上海,郑州等地鲜品销量巨大。
4:政策扶持;食用菌生产是一项富民产业,又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和补贴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增添了创业者的信心和动力。
5;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坚实;当地的食用菌生产早在15年前就已经扎根在该区域内,食用菌生产的氛围浓,当地农民对食用菌的概念比较清晰。
6;周年化生产可以做到均衡上市,空调棚生产产品质量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价格比常规生产高出0.5到1元。
循环生产减少总体运营成本。
7;技术力量雄厚;我公司有近二十年食用菌生产丰富经验,这种积累是常人无法达到的,目前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很多自己的实例生产基地,仅河南就有五处,新乡北环的杏胞菇基地,辉县的猴头菇基地等,南阳谢庄的秀珍菇基地等三处实例。
在这些基地主要负责定位品种,全程技术服务,产品定价回收,公司自身的技术队伍高级的有二十二人,中级的十五人,销售队伍有近30人。
三;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针对全国食用菌鲜品市场的全面剖析。
作为多年从事食用菌鲜品生产和加工出口企业,销售的经营者来说,通过这几年在市场一线的销售经验来讲,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鲜品销售市场有三个,北京,广州,上海,从市场的角度,行情走势和生产品种最具有发言权。
所谓鲜品销售,对于生产者来讲能够很快收回生产成本,价格也要比盐渍菇和烘干产品卖得高,也符合了产品的新鲜度,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它具有每天定量出菇,按照三大市场的配比份额长期供货,价格稳定,质量竞争也非常激烈,谁的质量稳定市场反馈的信誉度越高,这个品牌在市场也就站稳脚步,近三年内由前年的一百多家生产企业增加到现在的四百多家,发展迅猛,几乎现在的工厂化生产品种已经接近于市场饱和。
品种有:双胞菇,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蟹味菇,白灵菇,厂区建设规范标准,设施和固定投入数额巨大,建一个日产四吨的杏鲍菇厂一次投入要三四千万,制冷供暖通风设施齐全,厂房都是高标准设计。
对于经销商来说很愿意和工厂化种植的企业合作,销售网络很容易建立起来,因为它的货源稳定。
2:不适合工厂化生产品种的中型食用菌企业,它具有续工厂化之后新兴的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的品种繁多,大致有;茶树菇,秀珍菇,小黑平,小姬菇,小白平菇,草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等。
它的特点是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常温出菇,货源不稳定,时有时无,三五天出现断货也是正常现象,有些基地是距离销售地路途遥远,加上包装简易长途运输等方面的因素,产品质量没有稳定的保证,到市场也是以质论价。
它的特点是填补了工厂化不能生产的品种。
3:小农生产,它的特点是就地销售,做菌包时大伙一起做,到出菇期时一起出菇,大家都一起涌到了市场,卖价也是菇贩说了算,抵御不了市场风险,个人没有冷储设备,到市场的产品又要及时卖掉。
不买隔天东西坏掉。
分文不值。
4:我公司是专业双孢菇出口企业,每年需要近万吨双孢菇原料加工出口。
可为当地双孢菇产业销售保驾护航。
四:当地发展食用菌品种的功能定位和效益分析根据近年来市场销售形势来看,适合驻马店的主导品种还是以双胞菇和秀珍菇为主。
秀珍菇是近三年来市场新兴的一个平菇类的大众产品,最早起源于台湾,属高温温差结实的菌类,后来引进我国南方福建,江浙一带生产。
随着市场的销售量逐年增加,货源供不应求,随着南方的用工工费的增加,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在产区的生产量也越来越的减少,它的生产模式和当地的平菇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秀珍菇可以外加彩印包装便于运输外地销售,菇片的要求在三到四公分,口感鲜嫩,质地滑溜,适合火锅,荤素搭配爆炒,煲汤,凉拌,各种烹饪都可,仅仅北京市场每天的交易量在1000件以上,每件40斤,就产区而言,除了福建,湖南,山西有些种植量以外,其他地区的生产量很小。
每生产一袋秀珍菇的成本在2元左右,利润在每袋1到2元,每年生产两季,一个年生产量在200万袋的小企业来说它的年利润是在400万以上。
双胞菇的鲜品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再加上水冷降温措施和水暖升温措施,可以解决提前一个半月和延后一个半月的出菇期,这样每年可以比其他产区多生产三个月的周期,而且在这三个月内是价格的高峰期,利润相当的可观。
每平米至少增加二十元的收入。
每生产一平米的双胞菇它的利润在50元左右。
生产规模在2万平米每年可生产4季。
它的利润也在300万左右。
总体来讲要以市场销售为导向。
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年度生产计划,达到有规模化的基地生产,又有畅通无阻的销售渠道,强项联合,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综述结论: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现在的资本运营模式息息相关,过去的农业项目模式一般是:公司+基地+农户,把销售的重担难题放在了产业企业身上,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市场直接决定了销售,它引导了企业在运营中最难解决的销售难问题,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展模式是:市场+出口企业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的出现性质是市场起到决定因素,它指导企业如何去带动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在当地发展壮大,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典型示范,还要服务地方农户如何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脱颖而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尤其是食用菌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这个产业能否在一个地方保持长久,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强力扶持,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由此可见在当务之急需要马上上马一个强大的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过去也曾经有几个小的龙头尝试去带动,但做的规模太小,抵御不了大市场的风险,现在的时机比较成熟,有大市场的指引,相信可以做好,做强,做大,以下是整个龙头企业的规划建设和营销策略;五:1:规划建设:项目建设的内容:通过走访和深入基层了解到目前当地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大部分菇农没有产品质量和精品包装意识,也就是说现有种植品种与国内大市场产品不对路,因其长年以来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种植模式,产品的知名度在当地来说虽小有名气,一旦走入国内大的批发市场其产品会失去竞争力。
经过和当地几家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的沟通;他们都意识到该产业存在这些问题,但一直没人敢去尝试改变,如果龙头企业成立后,本着服务带动菇农,互惠互利为原则,全力打造中原第一大高品质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建日产30万菌包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供应菇农进行出菇管理,产品公司负责全部回收,然后包装进入全国各大菌类批发市场。
公司通过接收国外订单加工出口。
项目规划方案提纲如下:六:项目的考核指标:1、菌包厂的组建;厂区规划图{见附图} 根据土地落实后出一份效果图{后附双胞菇棚体模式效果图}2、菌包厂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发酵——二次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发放农户进入出菇管理。
3、投资规模:【项目总体投资在1亿元左右】1、场地投资土地最小面积要300亩。
尽量争取500亩。
有利于今后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的扩建。
2、一期工程基础建设{包括原料棚,发酵棚,拌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室车间,冷却室,净化接种室,菌种室,典型实例示范棚体。
等}。
办公体系建设等,总体基建计划一期投资在5000万左右。
原料棚的面积要求在8000——10000平米,三面封闭,一面敞开,主体依据当地建材价格采用轻钢构或其他材质。
发酵棚的面积在4000平米左右,要求水泥地面平整,高出平行地面,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
生产车间的建设;整体采用轻钢结构建设,建设速度快而简捷。
拌料发酵车间面积在2000平米左右,根据所选拌料设备具体规划出操作空间。
装包车间总面积在3000平米左右,要和拌料车间完全分隔开。
分为装袋机流水空间,和物流通道,合理布局减少用工量,尽可能达到机械化操作。
灭菌发酵隧道车间也要和装袋车间相对隔开,有利避免杂菌的交叉感染,。
面积在2000平米左右。
冷却室和灭菌车间完全隔离,分为一冷和二冷区域,面积在1500平米。
净化接种室,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建造和设计,这一环节在提高菌袋成功率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菌种车间的建设采用目前国外最先进的液体菌种生产线,面积在1000平米左右,3、设备投资和选型;原料铲车,翻堆机,拌料机,装袋机,叉车,灭菌发酵隧道仓,接种机,液体菌种机,自动传送机,设备投资计划在1200万左右,4、生产流资:计划在1500万左右,七、生产成本和效益分析;双孢菇生产以每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