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氧族元素[教学要求]1.掌握氧、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的成键特征及多种氧化态所形成的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一般地了解硒和碲。
[教学重点]1.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
2.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化物、多硫化物、氧化物、硫的含氧酸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硫的不同氧化物、含氧酸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15.1 氧族元素概述15-1-1 氧族存在(自学)15-1-2 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P1.氧化态:-2,-1,+4,+62. 单键(1)自身成键O-O < S-S > Se-Se > Te-Te键能:142 264 172 -- kJ·mol-1(2)与电负性较大、价电子数目较多的元素的原子成键O-F < S-F O-Cl < S-Cl键能:190 326 205 255 kJ·mol-1(3)与电负性较小、价电子数目较少的元素原子成键O-C(359 )> S-C (272) O-H (374 )> S-H(467) kJ·mol-13. 双键O=O (493.59 kJ·mol-1 ) > S=S(427.7 kJ·mol-1)第二周期元素2p-2pπ键特征,第二周期元素可与第三周期元素形成P-d反馈π键,如SO42-、PO42- 4.键型多数氧化物为离子型,而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多数为共价型,15-1-3 氧族元素的电势图(见书486)氧的元素电势图:a、H2O2无论酸性或碱性都会歧化;b、O2酸性条件下是强氧化剂,碱性条件下是弱氧化剂;c、O3无论酸性或碱性条件都是强氧化剂。
15-2 氧及其化合物15-2-1、氧气单质一、基本性质、制备和应用:O2分子结构:[KK(σ2s)2(σ*2s)2(σ2p)2(π2pY)2(π2pZ)2(π*2pY)1 (π*2pZ)1]1、氧形成化合物的价键特征(1)、以氧原子为结构基础的成键情况A、形成离子键成为O2-离子, Na2O , MgOB、形成共价键,氧化数为-2时:a、两个共价单键:—O —此时O原子多取sp3杂化。
H2Ob、在a的基础上再形成一个配键:↑—O —c、提供2个电子形成共价双键:O =此时O原子多取sp2杂化,如H2C=O(甲醛)。
d、在c的基础上再形成一个配键:¨→O = 此时O原子多取sp杂化,如CO分子。
e、接受一对电子形成配位键:→Of、在e的基础上提供一对p电子形成反馈键:←¨→O如在含氧酸中存在的反馈d-pπ键。
(2)、以O2分子为结构基础的成键情况A、结合一个电子形成O2-超氧离子。
B、O2分子结合两个电子:a、形成O22-过氧离子。
b、共价的过氧链:—O—O—C、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二氧基阳离子:O2+D、提供一对p电子形成配位键:←O2如[HmFe←O2]。
Hm是卟啉衍生物。
(3)、以O3分子为结构基础的成键情况A、结合一个电子形成O3-臭氧离子。
B、共价的臭氧链:—O—O—O—二、单线态氧及其性质A、基态氧:[KK(σ2s)2(σ*2s)2(σ2p)2(π2pY)2(π2pZ)2(π*2pY)1(π*2pZ)1]其中π*2p的两个电子自旋平行:↑↑。
基态氧在强度适当的磁场影响下,在原子吸收或发射光谱中有(2s+1)条谱线。
s为自旋量子数的合量:1/2 + 1/2 =1,即基态氧有三条谱线。
基态氧的自旋多重性为3,称基态氧是三重态,符号3∑g-,又称为三线态氧3O2。
B、激发态氧:a、第一激发态:↑↓。
此时:s=1/2 + (-1/2)=0得:2s + 1 =1第一激发态的自旋多重性为1。
第一激发态氧为单重态,符号:1△g (1O2) 。
称第一激发态氧为单线态氧。
第一激发态的单线态氧的能量高出基态氧约92.0kJ.mol-1。
b、第二激发态:↑↓第二激发态的自旋多重性为1,第二激发态氧也是单重态,符号:1∑g+ (1O2) 。
称第二激发态氧为单线态氧。
第二激发态的单线态氧能量高出基态氧约154.8kJ.mol-1。
在水溶液中,第一激发态的寿命(10-6-10-5s)比第二激发态的寿命(10-9s)长得多。
单线态氧常指第一激发态氧。
产生单线态氧的方法:光敏化法、微波放电法和化学方法。
(见书488页)单线态氧在有机体的代谢以及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作用。
15-2-2、氧化物(自学)定义:氧以单个氧原子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分类:离子型氧化物(碱性、两性)、过渡型氧化物(酸性、碱性、两性)、共价型氧化物(酸性、两性、中性)。
性质:氧化物最重要的性质是酸碱性。
A、酸碱性递变规律:1、同一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最高氧化态的氧化物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2、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最高氧化态的氧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3、同一元素的氧化物从低氧化态氧化物到高氧化态氧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4、极少数非金属氧化物显中性。
如CO等。
B、氧化物酸碱性强弱的度量:用反应的△rGθ来衡量。
即:酸性氧化物+ 碱→产物△rGθ碱性氧化物+ 酸→产物△rGθ△rGθ负值的绝对值越大,酸性氧化物酸性越强;碱性氧化物碱性越强。
注意:上述反应的酸或碱必须是同一种酸或碱,且浓度、反应外界条件必须相同。
如书489-490页的例子。
15-2-3、臭氧平流层(20 - 40 km): O30.2ppm ,可吸收5%紫外线。
1.分子结构O3 电偶极矩μ≠0, →3个O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OOO=116.8º,→中心O原子sp2杂化。
2.O3化学性质:强氧化性P49215-2-4 过氧化氢一、制备和用途实验室:酸化其盐来制备。
如BaO2+CO2+H2O→BaCO3↓+H2O2工业:A、电解:a、2NH4HSO4→(NH4)2S2O8+H2↑b、(NH4)2S2O8+2H2O→2 NH4HSO4+H2O2B、乙基蒽琨法:以乙基蒽琨和Pd为催化剂:H2+ O2 →H2O2反应历程:见书493页。
二、分子结构似一本打开的书,2个O原子在夹缝中,且均作sp 2杂化。
H2O2分子中含过氧键(―O―O―),键能小:(HO―OH) = 204.2kJ·mol-1→易断开(H―OOH) = 374.9kJ·mol-1三、化学性质1.氧化性(酸介质突出)——无污染的氧化剂例:4H2O2 + PbS(s) = PbSO4(s) + 4H2O2.还原性(碱介质突出)例:6H2O2 + 2MnO4―+ 6H+ = 2Mn2+ + 5O2(g) + 8H2OH2O2 +Cl2 = 2H+ + 2Cl―+ O2(g) 工业除氯3.H2O2的定性检测4H2O2+Cr2O72ˉ+2H+=2CrO5+5H2O4.歧化、分解无论酸性还是碱性介质中,H2O2均自发歧化、分解。
但酸介质中歧化反应速率小,碱介质中歧化反应速率大(因光照或痕量金属离子如Mn2+、Pb2+、Au+等起催化作用),∴H2O2在碱介质中更不稳定。
5.弱酸性H2O2 = H+ + HO2―Ka=1.55×10-12四、用途H2O2用作漂白剂(纸浆、织物)、杀菌消毒剂、火箭的液体燃料等。
15-3 硫及其化合物15-3-1、硫的同素异性体1、结构:S:sp3杂化,形成环状S8分子2、物理性质: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菱形硫(斜方硫,α-S)、单斜硫(β-S)、弹性硫、晶状硫,一定条件下可互变。
单质硫受热有下列递变:P487,液态时,随着开链的聚合,液体粘度(液体内部产生的阻碍外力作用下的流动或运动的特性。
一般而言,液体分子结构越复杂,其粘度越大。
)增大,至473K时最大。
3、硫的化学性质①氧化性与亲硫元素或与活泼金属化合Hg(l) + S(s) = HgS(s)Zn + S = ZnS②还原性S + O2 = SO2(g)S + H2SO4(浓) = 2SO2↑+ 4NO↑+ 2H2O③碱介质歧化、酸介质逆歧化(似Br2):3S + 6OH―= 2S―+ SO32―+ 3H2OSO 2 + 2H 2S = 2S + 2H 2O15-3-2、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一、硫化氢(1)结构:H 2S 结构与H 2O 相似(2)性质:H 2S 是无色,有腐蛋味,剧毒气体。
稍溶于水。
水溶液呈酸性,为二元弱 酸。
最重要的性质是它的还原性:·与空气(O 2)反应: H 2S (g) + O 2 → S 或SO 2 + H 2O·与中等强度氧化剂作用 .与强氧化剂反应 H 2SO 4(浓) + H 2S == SO 2 +2H 2O + S制法 : FeS + 2 HCl (稀) —— H 2S + FeCl 2FeS + H 2SO 4 (稀) —— H 2S + FeSO 4实验中经常用硫代乙酰胺(TAA)代替硫化氢CH 3CSNH 2 +2H 2O = CH 3COO- + NH 4 + + H 2SCH 3CSNH 2 +3OH - = CH 3COO - + NH 3 + H 2O + S 2-二、金属硫化物和多硫化物1.金属硫化物颜色:(大多数为黑色,少数需要特殊记忆)易水解:最易水解的化合物是Cr 2S 3和Al 2S 3溶解性:322H S 2Fe S 2Fe 2H ++++−−→++-22H S S 2I 2HI ++−−→++2222224-2242-22-2442H S 4X (Cl ,Br )4H O H SO 8HX 5H S 2MnO 6H 2Mn 5S 8H O 5H S 8Mn O 14H 8Mn 5SO 12H O ++++++−−→+++−−→++++−−→++(过量)M (I)HS 可溶于水M 2(I)S (1)碱金属硫化物、NH 4S 可溶,且水解呈碱性;(2)大多数金属硫化物不溶。
溶度积原理: MS (s) = M 2+ + S 2― Ksp = [M 2+][S 2―]MS(s)溶解的条件是:(M 2+)(S 2―)< Ksp 途径(方法)有:减少(M 2+) 或/和 减少(S 2―)2、多硫化物定义:含有多硫链的化合物。
S X 2- 当x=2时,也称过硫化物。
如:Na 2S + (x-1)S → Na 2S x (x=2-6)(NH 4)2S + (x-1)S → (NH 4)2S x (x=2-6)颜色:一般显黄色,随着x 的增大,颜色逐渐加深,由黄色至橙色甚至红色。
多硫离子结构:链状结构(498页)。
多硫链中的键长和键角不一定相等。
化学性质:(1)遇酸不稳定:Sx 2-+2H +===H 2S ↑+(x -1)S ↓(2)氧化性:SnS + (NH 4)2S 2(aq) = (NH 4)2SnS 3歧化:Na 2S 2===Na 2S+S ↓(3)还原性:15-3-3、硫的含氧化合物含氧酸种类很多:500页表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