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范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师范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师范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作者:赵静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6期摘要如何破解高校师范生的就业困境,本文从师范生自身的角度探寻其在求职前、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高校师范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对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问题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 in Normal Students EmploymentZHAO JingAbstractHow to crack the normal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normal students themselves to 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ir employment, in o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moothly get a job and career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Key wordsnormal student; employment; problem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师范生在教师必备素质及求职技能、技巧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求职就业的竞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就业”是指包括求职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完整过程。

本文从高校师范生就业前、中、后三个阶段探寻其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高校师范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对策提供参考。

1 高校师范生求职前的主要问题合理的职业规划是高校师范生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前提,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是师范生成功就业的基础。

而当前师范生普遍面临着职业规划意识不强、教师必备素质准备不足的问题。

1.1 职业规划缺失,职业目标模糊当下师范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具体的生涯规划策略。

有的师范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本身缺乏计划安排的规划意识;有的师范生依赖思想严重,把自己的就业责任全部交给学校或家庭,不愿规划;有的师范生对当下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晰,或者过高评估自己,没有就业压力,认为自己无需规划;而有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可不高,对教育工作缺乏热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何去何从,无心规划。

师范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集中体现在自我认识不足、职业目标模糊、缺失职业生涯策略上。

特别是部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范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从内心里接受并喜爱上教师职业,迫于就业竞争压力,受限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方案进入教师行业。

情感上的抵触将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学习、就业,消极的就业心态也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自身潜能的发挥以及职业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

1.2 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当前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师范生在思想上表现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这都密切关系到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后的行为表现,关系到教育对象的成长和发展。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职业对师范生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而不少师范生却存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不清晰、教师职业认同感低、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精神、道德滑坡等道德问题,其现有的道德素质很难适应教师角色的需要。

1.3 专业知识不牢固,知识结构不完善部分师范生在就业前的知识准备方面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精深,知识面狭窄等特点。

有的师范生既在专业知识上掌握不足,又缺乏广博的基础知识、通识知识;有的师范生只博不精,知识面虽宽,但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能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教学上难以深入下去;有的师范生只精不博,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视野不开阔,对教育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课堂管理、教材教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教师必备知识缺乏学习,在教书育人上缺乏有力的知识支撑。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师范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但许多师范生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上缺乏理论指导和支撑,也就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教育。

1.4 师范生专业技能较弱,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通过专业学习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而形成的包括心智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在内的一整套复杂的操作系统。

通常而言,师范生专业技能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沟通技能、教学操作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

①据华东师范大学“新政策背景下师范生专业技能研究”课题研究数据表明:只有42.4% 的师范生认为自己的口语技能能达到很好或较好,而有57.6% 的人认为自己的粉笔字水平欠佳;师范生不知道怎么把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及“不知道如何控制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分别占到受访师范生的22.5%和22.3% ,而“提问”和“课堂调控”也是师范生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的问题。

②可见,师范生专业技能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都显不足,有待大大提高。

2 高校师范生求职中的主要问题高校师范生求职中的求职观念、求职认知、求职心理、求职道德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弊端,这些弊端不利于师范生把握机会,成功就业。

2.1 求职观念:定位不准,求职盲目许多师范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及合理定位,也缺乏对招聘单位的全面了解。

在缺乏自我合理定位的师范生中,绝大多数师范生的求职期望过高。

他们普遍定位在薪水高、福利好、发展前景佳、工作环境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作岗位上,而少有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招聘方的基本要求,这份工作自己能否真正胜任,这份工作能否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等基本的问题。

有的师范生从没有认真审视、评价自己,只要有好的工作单位便不放弃求职的机会,但结局可能是屡试屡败,挫败了自信又加大了求职成本;有的师范生对教育系统内的就业形势缺乏清晰地认识,执意要找待遇不菲、“铁饭碗”的工作岗位,结果频频错过就业机会,最终无果收场;有的师范生非大城市不去,区县、乡镇、农村从未在考虑范围之内,殊不知基层才是真正锻炼人才的地方。

2.2 求职认知:就业信息了解不多,求职技能掌握不足求职认知主要包括对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求职技能、求职技巧、择业程序的认识和了解。

进入就业阶段后,部分师范生的就业态度不认真,求职热情不高,求职意识淡薄,对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程序等缺乏关注。

特别是各地区的教师招聘信息、教师公招考试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但许多师范生就业主动意识不强,根本了解不到这些招聘信息。

当前国家为缓解师范生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应推出许多师范生就业政策,或者地方政府为吸纳人才进入本地区教育系统也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而师范生对此类政策关注不多便可能丧失就业良机。

与此同时,部分师范生对制作简历的基本要求、面试的基本技能、试讲的注意事项了解亦不足。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师范生在求职前夕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个人简历、成绩单、求职信、证明材料等求职必备材料。

2.3 求职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障碍突出求职过程中,高校师范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急功近利心理等消极典型心理。

自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部分女同学、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师范毕业生身上表现明显。

在依赖心理表现上,许多师范毕业生缺乏独立性和社会工作经验,不知道怎样主动出击,往往依赖于学校、家庭为自己找工作,甚至稳坐不动,等待工作岗位的到来。

急功近利心理在求职中的师范生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他们希望自己看中的单位能够马上与自己签约或者只要用人单位给出较高待遇便立刻前往,而少有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单位的发展前景如何。

师范生在求职中也常面临如焦虑、怯弱、孤傲、冷漠等心理障碍。

其中焦虑最为突出,师范生在求职阶段精神负担沉重、心神不宁、紧张烦躁,这都严重影响其求职状态,若不加以调适,会导致求职就业事倍功半。

③2.4 求职道德:诚信缺失,求职冒险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高校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日益凸现。

师范生就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简历的修饰,自荐信、推荐信的伪编,相关证书的造假,求职中撒谎,签约后无故毁约等方面。

如面试过程中部分师范生编造教育实习经历,当招聘单位问及教育实习、实践经历的相关信息时却无从谈起,错失就业良机。

高校师范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制约着师范生的充分就业,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3 高校师范生求职后的主要问题高校师范生求职就业后的问题一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然而,师范生就业后思想和行为的偏差却极为普遍。

这些问题也一定程度影响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表现甚至职业发展。

3.1 生活懒散,缺乏目标就业对于高校师范生来说是大学生活的一大转折,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

许多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前和就业后判若两人。

不少师范生就业时间尚早,在大四上学期就已签约就业。

生活懒散,过分放松自己是师范生就业后普遍的行为表现:就业后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学习时间却越来越少甚至不再学习;生活上缺乏奋斗目标,缺乏计划安排;对社会新闻、学校信息缺乏关注,不再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教学活动;对教师专业技能特别是教学能力的锻炼重视不够等。

艰辛后的放松固然可以理解,但过分放松就是懒散的表现。

懒散的生活表现不仅会让师范生浪费宝贵的大学时光,不能珍惜大学里仅有的学习机会,也不能为那些正在认真学习、正在准备就业、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个学风严谨的学习氛围。

这也反映了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就业后教育和指导的必要性。

3.2 岗前准备意识淡薄,准备工作不足就业对师范生而言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但同时也意味着漫长的工作生涯即将开始。

积极、充分的岗前准备对师范生实现教师角色转变,顺利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而少有师范生对如何开展新的工作,如何当好一名教师,如何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大多数师范生是缺乏岗前准备意识的。

师范生缺乏岗前准备意识主要表现在缺乏教师角色转变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两个方面。

有的师范生对所找的工作非常满意,以为万事大吉,完全放松,根本没有考虑到岗前准备这回事;有的师范生对所找工作满意度不高,一味埋怨,在现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从未想过怎样做好岗前心态、信息、职业素养等全方位的充分准备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优秀表现,发展自我。

注释①陈忠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技能集萃[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6):69.②王加花.师范生最重要的五大技能-基于湖北省16所中学的调查与分析[J].今日南国,2008(3):46-47.③黄蓉生.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00-2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