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摘要:中国目前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 之后。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我国经济陷入了一个滞后时期。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物流业的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的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性行业,处于微笑曲线中的中部偏右,属于附加值比较低的位置。

因此,如何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通过对影响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物流;核心竞争力;中远物流;客户管理目录一、绪论 (2)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2)(一)核心竞争力概念 (2)(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3)三、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4)(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4)1、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高于经济增长 (4)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提高 (5)3、第三方物流市场快速发展 (6)4、港口物流发展势头迅猛 (6)(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7)1、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活动少 (7)2、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程度低 (7)3、物流企业服务与客户要求有差距 (7)4、物流企业研究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短缺 (8)5、物流企业小、散、差,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8)四、发展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方案探讨 (9)(一)准确战略定位和发展竞争战略 (9)(二)加强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强化核心物流企业技术建设 (9)(三)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设企业文化 (10)(四)铸造强势品牌 (11)(五)注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12)五、中远物流核心竞争力分析 (12)(一)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12)(二)中远物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分析 (13)1、物流企业管理技术和服务网络体系 (13)2、专业人才队伍 (14)3、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营销观念 (14)4、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 (15)六、总结 (15)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中国正式成为WTO 组织成员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转型进入纵深阶段,我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被确立,越来越多的产品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随着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的改变,企业传统利润源泉日渐枯竭,在削减成本、创造利润、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物流业的巨大潜能日益凸现。

我国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在现阶段还没有走出国门,真正参与国际竞争,所以我国物流业的国际市场不容乐观,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有必要对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物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一)核心竞争力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1990年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在他们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

”并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组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通俗地讲,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在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某几个或全部环节上,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

该定义包括如下含义:1、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过去成长里程中积累而产生的,是买不到的;3、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而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4、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著性的。

(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物流企业,在参与物流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自身要素的优化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有限的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对优势,进而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物流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物流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界定,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表现在基础设施、服务内容、行业经验、营销能力、网络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定位、创新能力和企业机制等。

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这些因素的整合驾驭能力,其中影响物流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最核心因素应为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能力、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支撑、不断更新的营销观念以及高效有力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

三、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出现物流的概念。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在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进入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把我国物流的现状特点归纳如下:1、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高于经济增长据统计数据表明,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总值从1991 年的3 万亿元增长到2009的75.2 万亿元,增长了24 倍,年均增长22.3%。

物流业增加值从1991 年的1851 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18234 亿元,增长了16383 亿元,增长了7.9 倍,年均增长15.4%。

每单位GDP 的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 年的 1.4 上升到了20097 年的 3.1。

这就表示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社会物流总值增长从1991 年的 1.4 个百分点到2007 年的3.1 个百分点。

物流需求系数的逐年上升表示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在逐年提高。

从1991 年到2009 年,我国的GDP从21781.5 亿元上升到257305.6 亿元,增长了近11 倍,年均增长16.7%。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提高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加强,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投入,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也包含在内。

物流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这些物流用固定资产的投资为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9 年,我国的公路里程从104.1 万公里增加到358.37 万公里,增加了2.4 倍,年均增长8%;我国铁路的营业里程从 5.78 万公里增加到7.8 万公里,增加了35%,年均增长 1.9%;内河航道里程从10.97 万公里增加到12.35 万公里,增加了13%,年均增长0.7%;民航航线里程从55.91 万公里增加到234.3 万公里,增加了 3.2 倍,年均增长9.4%。

仓储业投资构成从1991 年的 2.7%经过了无数次波动达到了2007 年的5.2%。

我国的信息通讯设施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网络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竞争力,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货物流程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与效率。

3、第三方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市场随着我国经济需求的出现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的物流活动大部分属于企业内部组织的物流活动。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开始逐步地意识到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将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市场上。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范围放射出来,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连锁超市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从外商独资企业到中外合资企业,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业务对象是逐渐扩大。

从传统的物流业务到新式的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业务范围是日益增加。

物流需求的多种多样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张。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真正的规模2001 年达到400 亿元,2009 年已超过900 亿元。

4、港口物流发展势头迅猛我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0 年125603 万吨上升到了到2008 年的429599万吨,增加了2.4 倍,年均增长16.7%。

我国的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源于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我国有利的沿海位置。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达到15 个,许多保税区都有发展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同时也在向这个目标发展。

(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1、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活动少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

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2、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程度低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物流企业与能力过剩的传统仓储业、运输业缺乏合作和资源互补;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EDI等信息技术不能广泛应用;信息反馈有限导致供需双方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与客户企业缺乏长期合作,合作双方不能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等。

相比国际上先进的物流企业,它们拥有“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手段,它们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经营过程,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实现物流渠道的畅通。

3、物流企业服务与客户要求有差距(1)物流企业服务质量与客户要求有差距根据第五次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结果,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或不完全满意的比例高达一半以上。

迅速成长的市场需要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平均规模、服务水平不相适应。

(2)物流企业服务内容与客户要求有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市场的扩大以及市场的成熟,流通渠道之间以及渠道内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物流综合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物流已经不仅仅是储运的代名词。

从企业关注的物流服务内容看,综合满足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对物流需求的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4、物流企业研究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短缺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相对不足。

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也很不够。

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比例仍然偏低,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

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5、物流企业小、散、差,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目前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不多,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

而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开展,很难满足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