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枢纽港,是指区位优越、干支航线密集、航班集中的大型集装箱港口,它往往与周边地区的支线(喂给)港配合,构成一个集装箱海运网络系统。
枢纽港基本上是一个海运领域和航空领域的概念,尤其是海运集装箱领域的概念;在空间上,枢纽港通常以港口为中心,往往侧重于以港口码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是指在某一国际都市圈或大城市带范围内,具有集装箱枢纽港等硬件设施和发达的航运市场等软件设施,并以国际航运产业作为核心纽带,带动所在和相关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实现相关资源最佳配置的国际化港口大都市由此可见,国际航运中心既是一个运输与物流的概念,更是一个要素集聚与整合概念;同时,国际航运中心包括整个港口城市,甚至辐射大城市带(圈、群),是远比枢纽港更大的空间地域概念。
概言之,国际航运中心属于“站在城市看港口”,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概念;枢纽港则是“站在港口看城市”,有时甚至被包含在国际航运中心之中,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概念。
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主要分布于洋山、外高桥、吴淞三大港区,共有集装箱泊位46个,集装箱吊桥155台,场地轮胎吊463台,集装箱堆场总面积634万平方米。
上港集团积极推进航运集疏运优化体系,通过提供快捷的水上和陆上集装箱穿梭驳运服务,将三大港区连为一体。
散杂货码头产业是上港集团的重要产业板块之一,主要分布在罗泾、吴淞和龙吴三大港区。
上港集团把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产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集中物流资源优势力量,将区域分散的物流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加速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倾力打造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提高在工程物流、第三方物流、汽车物流等领域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形成以上海港为枢纽的物流服务网络,服务范围涵盖国际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内支线船运、仓储堆存、公路运输、国内多式联运、集装箱拼装拆箱、危险品储运、重大件货运接运、集装箱洗修、物流管理软件开发等全方位的物流业务。
上港集团旗下引航、拖轮、理货等港口服务产业,为集装箱、散杂货和物流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
引航服务上海港引航站承担着引航船舶进出上海港、进出洋山深水港、进出长江的重任,拥有300余名引航技术娴熟、服务优良的引航人员,配有先进的设施和完善的引航生产计算机管理系统,与2003年率先通过了挪威船级社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9年引领各类中外船舶64189艘次,创上海港开埠以来历史新高。
拖带服务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船舶服务企业之一,主要经营船舶拖带、船舶修造等业务,现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全回转拖轮33艘,年拖带能力6000艘次,年拖轮建造能力12艘。
理货服务上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是由上港集团和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家地区性专业理货公司。
业务覆盖上海港所有公共码头和部分货主码头,经营范围包括国际国内航线船舶的理货业务;国际国内集装箱理箱业务;集装箱装拆箱理货业务;货物的计量、丈量业务;监装、监卸业务;货损、箱损检定业务。
港口物流信息化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是上港集团旗下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为港口物流业提供应用系统服务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已经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和《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并通过了ISO9001-2008 体系认证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三级认证。
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港口、仓储物流等企业和软件的开发、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建设和小型机网络系统的集成服务等,拥有多年行业服务经验,能够为各类型港航物流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2006 年,公司被评为企业资信AAA 级企业;2009年被评审认定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10年被评审认定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上海市明星软件企业。
截止至2010 年,海勃公司共获得软件著作权15项,软件产品认证13项。
港务工程建设上海港务工程公司成立于1953年,具有各类港口工程施工资质。
迄今已承接了包括外高桥码头、洋山码头、曹妃d甸首钢码头、武汉阳逻码头、重庆东港码头、靖江新世纪船坞、上海世博水门和音乐喷泉等在内的众多港口工程和其他建设项目。
劳务外派办公室及技术劳务管理上港集团劳务外派办公室,负责集团对外劳务合作和船员派遣工作,并接受船东和雇主的委托,负责招聘、培训、推荐各类船员和海乘服务人员、码头管理人员、集装箱码头设备操作人员、机械维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
上海港发展战略保持集装箱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港集团战略发展的核心任务。
未来三年,上港集团将通过实施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力求保持集装箱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实现中转业务突破,确立和巩固上海港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
1、长江战略作为上海港直接货源腹地的长江流域,是发展上海母港的立足之本,是维持上海港现有增长能力的核心区域。
不论是现阶段,还是将来,保持并提高长江流域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团发展的基石。
长江战略的核心,旨在主导长江流域货源流向,增强上海港对长江流域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实现上港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2、东北亚战略作为上海港间接货源腹地的东北亚地区,是发展母港的增量空间,是确立和巩固上海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
在未来,提高东北亚集装箱中转市场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台阶。
东北亚战略的核心,旨在以洋山为中心,确立上海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实现上港集团跨越式发展。
3、国际化战略作为执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方式,全球视野下的海外市场开拓,是实现上港集团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
码头及相关业务的产业扩张,是上港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重要平台。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旨在培养国际化运营能力,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跨地区、跨国经营格局。
国际航运中心纽约模式2009年03月24日20:52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纽约模式1)发展特点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国际航运中心。
本世纪60、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纽约港航运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1983年货物吞吐量1.49亿吨,居世界第三位,集装箱装卸量达206.5万TEU,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
此后,纽约港逐步趋向停滞衰落,1995年集装箱装卸量为225万箱,货物吞吐总量已不足1983年之半,它们的世界排序分别下降为第12位和第50位之外。
虽然如此,但纽约港仍然是世界级的国际航运中心。
目前纽约港港域面积为10.5平方千米,深水码头岸线60多千米;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装卸集装化率达90%;约有100家船舶公司的300艘班轮挂靠,通达世界120个国家的370多个港口。
2)主要形成因素①世界和美国经济发展重心的区域转移。
作为欧美之间联系门户的纽约港,因世界经济发展重心长期处在大西洋西岸而崛起、兴盛,并长期在世界港林中领尽风骚。
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亚经济的起飞,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开始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发展重心亦加快了从传统的东北部向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转移。
洛杉矶港、新奥尔良港的兴起与纽约港的衰落,就是这个“转移”的重要反映。
另外,随着国际航运船舶的大型化,现有港口航道水深不足亦是促使纽约港发展停滞衰退的重要因素。
②有强大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支撑。
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
纽约港的鼎盛时期离不开中心城市庞大的贸易业和金融业的支撑,今天纽约港不失为世界级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亦是如此。
③腹地经济发达,港口与腹地间集疏运网络完善。
纽约是美国主要海港,曾经拥有全国外贸海运量的40%。
直接腹地包括纽约州与新泽西州,工业产值占全国1/10;间接腹地包括美国东北部与五大湖地区,为美国传统的制造业带,集聚了全美大部分的工业产值。
以纽约——芝加哥为轴线的大城市带,是美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纽约港口岸已形成海、陆(铁路、高速公路)、空联网的综合运输系统:从纽约向全国辐射的14条铁路,日均85列货车、15列多式联运列车在此始发;4条州际高速公路与全国十万千米的高速公路联网,可直接载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纽约国际机场,货运量占全美1/3。
这些干线与沿海支线与管道组成了立体交叉、功能强大的综合集疏运网络。
④跨行政区建立港务局,实施港口管理一体化。
纽约港的纽瓦克湾港区属新泽西州,余属纽约市。
为了避免纠纷,从1921年起即由两州共设港务局,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
港务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不仅管港区、码头,还管火车站、机场、水下隧道和汽车站;不仅管运输,而且还管两座贸易大厦。
管理的统一大大提高了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伦敦伦敦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航运中心,也是目前最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
伦敦与其它国际航运中心相比,有较明显的特征和优势地位。
1、航运服务业规模庞大、功能齐全伦敦航运服务业规模庞大,发展成熟,充满活力。
航运服务部门包括:船务、中介服务、航运管理和法规,支持服务与产业协会等。
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
超过400家船舶经纪公司涉及了全球50%的油轮服务、30%-40%的干散货服务和超过一半的新(旧)船舶的买卖。
2、国际航运要素集中程度高像伦敦租船市场的成交量占世界租船成交量的30%以上,成为其他租船市场的标杆。
伦敦租船市场提供的船舶主要是希腊船东和美国船东的船舶。
而17世纪建立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交易所。
该所公布的各种运价指数是世界航运界制订运价的标准。
伦敦还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海事组织及英国劳氏船级社等著名国际航运组织的所在地,国际航运要素集中程度是其它国际航运中心无与伦比。
3、国际航运金融业务发达目前,伦敦提供的海事保险业务占国际海事保险市场的23%,领先日本、美国及德国。
2005年至2007年全球船舶融资金额达2750亿美元,其中490亿美元,即约18%资金是由伦敦金融机构提供的。
此外,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还提供运价期货交易,向船东和租船人提供进行运费套期保值交易的功能和服务。
纽约纽约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所致: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经济腹地和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港口吞吐量长期领先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纽约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
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大港口均出现衰落,唯独纽约依然是世界最繁荣的港口,吞吐量保持第一,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横滨取代了纽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尽管如此,纽约港吞吐量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2、经济腹地广大纽约是北美两大世界级都市群的交汇点,连接北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港口的经济腹地广大而实力雄厚,加上连接西部两条铁路线和发达的航空运输条件,使纽约获得强大的物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