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

第七章。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

第七章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ﻫ重点:标准成本的确定、生产成本控制和差异分析。

第一节生产成本控制的要求与内容ﻫ一、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1.成本控制包括生产过程前的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生产过程前的成本控制:产品研制和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工艺装备、材料选用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分析,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以符合预期目标成本的要求。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即生产成本控制。

2.生产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各因素按照一定的控制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使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预先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3.生产成本控制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 不断降低成本,是加快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为国家增加积累的重要来源, 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前提。

二、生产成本控制的程序和要求1.生产成本控制程序(1)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包括生产费用预算、成本、工时定额、材料能源等各种消耗定额, 以及产品、部件和零件的目标成本。

(2) 揭示成本差异将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与成本控制标准比较,找出成本差异。

(3) 及时纠正偏差对揭示出来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2.生产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全程全员事前控)(1)生产成本控制必须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费用审批制度、记录数据、定额管理。

(3) 生产成本控制必须抓事前控制:制定目标成本生产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实现目标成本, 制定目标成本属于事前控制。

三、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ﻫ1.控制设计成本设计成本:不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消耗, 而是指按产品设计方案生产产品的预计成本。

2.控制资源耗费资源耗费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本因素,对成本高低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严格控制。

(1)控制材料消耗:控制材料标准定额;(2)控制劳动消耗:控制人员定额;(3)控制生产设备:设备的合理配制,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

3.控制费用控制严格遵守控制范围和开支标准,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预算进行控制。

4.控制产品质量事前控制废品的发生,事中严格实行质量检查,事后进行质量分析实行专人负责和监督与自我控制相结合;日常开展与定期性控制相结合。

日常控制特点: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强;定期性控制特点: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

第二节标准成本一、标准成本的作用与分类标准成本: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经过努力而应达到的先进可靠的成本标准。

是一种预期的成本目标。

(一)标准成本的作用1.用于控制成本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额。

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表现为正数,为不利差异或逆差;反之表现为负数,称有利差异或顺差。

2.用于决策3.能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二)标准成本的分类1.按标准成本适用期限的长短分类(1)现时标准成本(2)基准标准成本前者是短期性的,后者为长期固定的标准。

2.按标准成本的效率水平分类(1)理想标准成本(2)过去标准成本(3)能实现良好业绩标准成本最后一个算是前后两者的折中,通常就称预期标准成本,用得较多。

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所组成。

基本形式:数量×价格1.接材料成本=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元/小时)✧直接工资等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制造分配率标准(元/小时)✧制造费用、生产量标准二、新老产品标准成本的测算*1.新产品标准成本的测算新产品标准成本:是指新产品投产后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单位产品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1)价格成本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一个事先分析确定的有竞争力的价格(它包括成本、目标利润和税金),然后根据这个价格和价格系数(也就是价格和成本之间的比例),就可以得到标准成本了:C标=PM/βPi=C总+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单位产品应纳税金=βCβ= P i/CC标=PM/β(2)概算法新产品成本可粗分为料(指直接材料费)、工(指直接人工费)、费(指制造费用)三项要素。

把这三项要素分项确定后再进行综合,其计算公式如下:C =(M+L〉(1+Y)2.老产品标准成本的测算在成本控制中通常把企业生产的老产品称为可比产品。

可比产品的标准成本测算包括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率、降低额和单位目标成本的测算。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测算本期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本期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上期产品单位成本×本期总产量×100%测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步骤如下:1)计算各类费用在单位成本中所占比重;2)测算本期采用生产技术措施后,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比率;3)分项测算各指标变动对本期成本降低的影响;4)分项测算结果相加, 求得本期产品成本降低率。

(2)本期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上期可比产品单位成本×本期可比产品成本减低率×本期产量ﻩ(3)本期可比产品单位成本=上期可比产品单位成本×(1-本期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例1:P195第三节生产成本的控制一、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标准的制定,如设计目标成本、费用预算、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工艺成本、工序成本、零部件成本等等。

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就是目标控制。

编制方法有:✧静态预算法是以过去的实绩为基础 , 根据计划年度的需要决定增减编制而成。

✧弹性预算法,是能适应企业计划期内发挥业务活动水平的一种预算,能反映出某种业务活动水平的开支费用(特点:P196)。

✧零基预算法是美国比尔提出的。

其思路是不按过去的实践, 而按照经营管理目标需要,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特点:P196)。

生产成本的估算: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从用户要求的功能出发,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审查设计图样,消除产品材质选择、技术要求、结构、功能等不合理因素, 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

1.同类产品因为是同类产品,则成本中的工资和制造费用是一样的比例,所不同的是新方案的材料费不一样。

同类产品是两种产品的费用构成比相等, 即:ﻫ M'1:L'1:G'1=M'0:L'0:G'0ﻫ即:M1/M0= L1/L0= G1/G0ﻫ由此得: L1 = (M1 / M0)L0G1/L1 = G0 /L0所以,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C1为:C1= M1+L1+G1=M1+(M1/ M0)L0+(G0/L0)L1ﻫ = M1+(M1/ M0)L0+(G0 /L0)(M1 / M0)L0= M1+(M1/ M0)(L0+G0)= M1+(M1/ M0 )F02.类似产品制造费用系数不变(go=g1),工资有变化(L1≠Lo),材料费用不按相同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 各项费用所占的百分数不再是常数。

类似产品的工资费用L l为:L1=Lo -△L=Lo—(P'L/100%)Lo=(1—P'L/100%)Lo式中:P'L=(Lo—L1)/Lo×100%P'L表示工资所占比重之差。

类似产品的生产成本C1为:C1=M l+L1+G1=M1+(1—P'L /100%)F0当 L1<L O,P'L为正号; 当L1〉Lo 时,P'L为负号。

3ﻫ. 非同类产品ﻫ两者的制造费用系数不相等(g o≠g1)。

非同类产品生产成本 C1的估算公式为:C1=M l+L1+G1=M1+(1—P'L/100%)(1+ g1)/(1+ g o)F0估算生产成本的目的是在设计阶段就把成本控制在设计目标成本以内。

二、生产成本的执行控制生产成本执行控制的重点放在基层。

1. 材料控制3.工时控制4.材料价格控制5.工资率的控制(就是对料、工、费的控制)第四节生产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计算*所谓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额。

通过对差异的分析, 能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

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实际成本=(Q+ΔQ)(P+ΔP)标准成本=QP成本差异=(Q+ΔQ)(P+ΔP)- QP=QΔP+ΔQP+ΔQΔP差异分析:数量差异:[(Q+∆Q)-Q]P=∆QP价格差异:(Q+ΔQ)[(P+ΔP)- P]=(Q+ΔQ)ΔP成本分析:数量差异+价格差异=QΔP+ΔQP+ΔQΔP其中:∆Q∆P为混合差异,一般数额较小,为了简化计算,一般不单独计算(纳入价格差异)。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和计算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更简单的直观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2)分析:材料成本差异为正值为不利差异,反之为有利差异,因为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时自然是不利的。

例2:P199造成材料用量差异分析:P199;形成材料价格差异分析:P200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和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和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产品实际工时-产品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量差)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产品实际工时(价差)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最简单公式: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产品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ﻫ例3:P200影响人工效率差异分析:P200影响工资率差异分析:三、可变制造成本差异的分析和计算可变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下的实际可变费用与标准可变费用之间的差额。

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产品实际工时可变制造费用差异=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例4:P201可变制造分配率: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分析: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分析:ﻫ四、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和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一定时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与标准固定制造费之间的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ﻫ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预算固定制造费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产品实际工时)ﻫ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效率差异+ 开支差异 + 能力差异例5:P201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固定制造费: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分析:ﻫ1.基本概念、特点和含义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程序(三步)、要求(事前为重点、全过程、全员)与控制内容(设计成本、资源消耗、费用开支、产品质量);标准成本的作用(控制成本、决策、减少核算的工作量)、分类(现时标准成本、基准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过去平均业绩标准成本、能实现良好业绩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定:主要考虑两因素: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