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ppt

教学设计.ppt


二、学校系统教学目标的来源
学科课程层次的课程目的和目标一般是由国家聘请学科专家制定的
社会发展的需求 来 源 学生发展需求 教学内容发展需求 (注:这三者对不同学科的目标和内容选择的影响是不同 的)
(二)课堂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来源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的一般分类框架
教学目标的分类就是人类学习结果的分类。 当前国际公认的教学目标分类框架式布卢姆等 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目标分类框架, 被称为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层级 概述 制定者 特点
一级 (教育目的) 二级 (课程目标)
国家对培养人 的规格、质量 的总要求。 所学习的每门 学科所要达到 的目标,实现 的目的。
政府、国家
抽象;笼统比 较关注“应然” 状态 从“抽象”逐 步过渡到“具 体” 比较具体;比 较关注“实然” 状态
学科专家
三级 (教学目标)
本章概要:
1、非学校系统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通过绩效成绩和需要评 估而确立,并通过工作分析而得到具体化。 学校系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来源与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要 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科内容发展需要。 2、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一般被分成三个领域,即认 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3、国际上最有名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以美国布鲁姆为 首的一个委员会所研制的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该委员 会公布了认知目标分类学,1964年公布了情感领域的目标 分类学。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学时他人完成的,而且 完成较晚。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三、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集中理论与方法 • (一)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具有三要素 (1)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或说)什么
(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度。这一领域的目标有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级
低 级
高 级
(三)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这里主要介绍辛普森等1972年的分类,该分类将动作技能 教育目标分成七级 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定向: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 7、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 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题分析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
《燕子》
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 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 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 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 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 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 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 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 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 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 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五、良好陈述的目标的实例分析
• 例: 教学课题: 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初中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 » 教学目标: 1、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形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2、能从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 的作用。 3、能正确修改学生习作中一些一些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 的不妥之处。 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的续写一段描写神态、动作的 文字。
2、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
事 实 性 知 识
概 念 性 知 识
程 序 性 知
元 认 知 知 识

3 、 二维目标分类学表
知识维度
A.事实性知 识 B.概念性知 识 C.程序性知 识 D.元认知知 识
记忆
认知过程维度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二)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学
有克拉斯沃尔主持。其分类依据是价值内化的程
师生在教学活 教师 动开展过程中 与其达到的目 标或学习结果。
第一节 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
广义
教 学 设 计 非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 目标的来源
狭义
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目 标的来源
一、非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来源
教学设计专家为企业做出教学决策并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而开发的分析技术 (一)绩效分析 指研究某个组织中的问题,找出问题形成原因和提出问题 形成的原因和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的一套系统收集与分析 信息的技术 (二)教学需要评估 是以鉴别个人、团体或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收集和分析信 息的过程 (三)工作分析 是任务分析中的早期的分析方法之一。
4、2001年以L.W.安德森为首的一个把人小组完成了布鲁姆 1956年的认知目标分类学的修订工作。修订的认知目标按 知识被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 知知识。认知过程被分成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 和创造。 5、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和导测量和评价的功能,为了 实现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设计人员或教师在教学设 计时必须将一般的教学目的转化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 目标,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 6、克服目标陈述含糊性的目标陈述技术有马杰的行为目标 陈述技术,加涅的5成分目标陈述技术,格兰伦的描述内 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技术,以及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陈 述技术。 7、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是 (1)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2)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和导测评; (3)应选择适当的目标分类框架陈述目标。
教学目标评析
此处是语文单项能力目标,目标反映语文读、 写结合的原则。 前两个目标是阅读教学目标,反映学生结 合课文 理解了什么是人物形态和动作 描写(从找出有关词 语中看出)和神态与动作描写的作用(从学生的分 析中看出); 后两个目标是写作教学目标,把从课文中习得的 神态与动作描写方法运用于修改作文和续写一段文 章。目标定位适当,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教学设计
主讲内容
第三章 : 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 小组成员: 梁莉 刘舒婷 丁鹏丽 2014、3、18
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 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 1、非学校教学系统的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 2、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语目标的来源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教学目标的一般分类框架 2、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 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比较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1、教学目标的功能 2、我国中小学教师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3、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几种理论与方法 4、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与应注意的事项 5、良好陈述的目标的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好词好句。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自己喜欢的部分。 • 3.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欣赏歌曲《小燕子》带给学生直觉 上的感受。 •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 燕子的样子,讨论燕子的特点。 3.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的呢?听课文录音。
·第三条原则:目标中应暗含适当的分类框架
(二)注意事项
在三个基本原则指导下,教师在教学目标陈述时 应注意如下事项:
1、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2、用经过心理学界定的动词和名词陈述目标。 行为动词指动词所描写的行为时可以观察的,外显的, 如背诵、指认、默写、口算等是行为动词。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布卢姆三个领域教 育目标分类与加涅的 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 关系
布卢姆三个领域教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育目标分类 类

认知领域
心因动作技能领 域
情感领域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领域 动作技能 态度
二、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结果分类
(一)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原认知领域的教育 目标分类学 1956年《教学目标分 类学》将认知领域的教 育目标分为六级
(三)描述行为表现的目标陈述法
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 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 什么。
四、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与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 第一条原则: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 第二条原则: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