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太极拳,打造太极文化品牌
摘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太极拳的传播推广,即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认识,领悟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的文化。
又可以把太极拳推向世界,让世界各国民众了解太极拳;接纳太极拳;喜欢太极拳,提起太极拳就可以想到中国,回味中国文化。
使太极拳扎根国内繁茂世界。
关键词:太极拳传承太极文化品牌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特色与世界全球化地影响,改变着人们单一的体育观念,向着多元化发展。
在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那些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运动项目。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我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禅义、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药理论等数千年的文化,有着中国传统体育的特性和文化内涵。
练习太极拳的实践过程也潜在地影响着文化价值观的产生、发展。
人们对太极拳实践不断形成发展性认识的同时,也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向深度、广度纵横发展。
传承、发杨太极拳打造太极文化品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网络数据资源和图书馆藏书资源,广泛查阅民族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传统体育、民族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行详尽的文献研究。
2、逻辑分析
运用逻辑思辨法分析太极拳传播、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3、专家访谈
广泛咨询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就太极拳文化蕴涵的国学内涵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等问题进行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传承太极拳运动、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
1、太极拳传承
几百年来,太极拳以独特的传承体系传承。
太极拳在其发展中虽然打破家族式的传承,使太极拳从温县陈家沟走出来,形成今天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诸多门派的共存局面。
近几十年年以来,传统太极拳的继承者们,依托门派传承方式,创办了太极拳武校、武馆、太极拳研究会、文化发展公司等多种组织实体,已经在国内外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传播体系。
但是,依然以家族、门派授拳为主要手段,传播模式单一,没有充分挖掘出太极拳的资源优势。
要使太极拳发扬光大,就要以传统传承方式为基础,运用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社团活动、协会活动、媒体传播等现代手段传播太极拳,使太极拳扎根学校、流行大众、遍布世界各国。
(1)传统传承方式的意义
家族门派是太极拳传承体系中绝不可缺的部分。
现如今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们越来越重视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娱乐观赏等价值,使太极拳身养生、娱乐观赏功能逐渐从传统太极拳的整体中突显出来,并逐渐成为太极拳运动的主流。
人们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练习太极拳,往往只注重技术传播而忽视它承载的其它内含,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被淡化,甚至有被遗弃的危险。
太极拳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生命力的关键和持续发展的源泉。
太极拳家族门派式传承体系,是中国众多文化形态的特殊传递形式,它主要是在家族、门派成员之间传承。
师徒如父子,言传身教,保证了太极拳完整体系的传承,其中包括训练体系、技击含义、文化内含等,只有传统太极拳传承整体的存在,社会上流行的健身太极拳才不会失去根基,才能使太
极拳持续发展。
(2)学校体育开设太极拳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形式,体育又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可以外树形象,内强凝聚力。
太极拳是承载中华民族国学文化精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为了传承与弘扬太极拳,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太极拳,并选用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动作技术又要传递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转变学生对太极拳的看法;加深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太极拳兴趣,使太极拳在学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体系。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未来的主流,正确引导学生习练太极拳,领悟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做好太极拳在学校的传承,是太极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3)社区、团体、协会太极拳活动的意义
太极拳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首先,太极拳不受年龄、性别、体质、行业等的限制,适用人群非常广。
其次,对场地要求不高,在房前屋后、过道走廊等处均可练习。
第三,不受时间限制,速度可快可慢,动作可简可繁,随意调节时间长短。
第四,受季节、天气影响不大,冬季、阴雨天可在室内或遮风避雨的场所进行,夏季、炎热天气可到阴凉通风处练习。
第五,没有人员限制,可单人练习,双人练习,也可集体练习。
这些特点,使太极拳便于广泛地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
太极拳在社区、团体、协会传承活动,是太极拳社会传承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应当对太极拳在社区、团体、协会传承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太极拳的社会化,增强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
(4)太极拳国际传播、交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日渐增加。
太极拳是集健身、养生、观赏娱乐于一身蕴含国学文化精髓的传统运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以习练可以强身健体、修养身心、放松精神更是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
随着太极拳国际关注度的增加,一些太极拳拳师先后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传授太极拳,也有众多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到国内投师学拳。
太极拳的参与者与习练者的人数范围在迅速增加,为了便于太极拳的推广与交流,1991年10月,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在广府古城隆重举行。
参加本届联谊会的有来自英、美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
1992年9月,首届焦作·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隆重召开。
应邀前来的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参会,其中不乏各流派太极拳代表人物及国内外武林精英。
这次年会通过了国际太极拳年会章程,建立了年会常设机构,产生了年会领导成员。
国际太极拳年会近二十年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太极拳各流派之间,摒弃门户之见,成为团结友谊、切磋共进的楷模,为促进太极拳的普及、提高,建立了稳固的太极拳国际、国内交流平台。
对传承太极拳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使世界各国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增强太极拳的国际影响力。
(5)现代媒体太极拳传承的意义
报纸、杂志、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它具有读者、观众多、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群众性强、便于保存能适应不同兴趣和需要。
特别是互联网,它集合了所有媒介的优点,交互性强,能够循环传播。
太极拳的传播要充分利用报纸、学术期刊、电影、电视、音像、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形成立体的大众化传承之路。
使太极拳深入群众,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2、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
太极拳是集健体、修身、养性于一体的运动。
诞生至今几百年来,代代相传,依然生机勃勃。
太极拳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力,源于它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孕育而生,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深奥的东方哲理与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学禅义、阴阳五行学说、军事学、中医药理论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太极拳讲究呼吸、运气、调气,注重阴阳相调、
动静相合,是养生学的理念,也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太极拳中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战略、战术则与中国的传统军事学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太极拳创拳的理论基础和行拳的根本也来源于易学思想。
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拳种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被许多国家的人们认可,世界各地以有数千万人以太极拳为主要健身、养生、祛病、延年方式。
太极拳既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又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它弥散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折射出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和民族性格。
可以说太极拳既是健身娱乐的运动,也是中国文化。
通过家族门派、学校教育、社区、团体、协会、国际交流、现代传播媒体等方式对太极拳的广泛传承,既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接纳太极拳;喜欢太极拳;保持太极拳本身的文化内涵健身和娱乐的功能,改变国民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观,顺应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能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载体,使各国民众提到太极拳就可以想到中国,感受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炊遂堂.论传统太极拳传播方式的转型.体育学刊,2008;7
[2]薛庆云.传承太极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5]陈艳.太极拳的社会特性及其功能.搏击·武术科学,2008;7
[6]冯胜兰.道家思想对体育文化的双重价值影响.搏击·武术科学,2008;8
[7]王亮华等.制约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因素探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
[8]王勇.现代传播媒介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科技信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