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现象分析

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现象分析

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现象分析[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方电视台的不断发展,节目主持人为了激发节目的创作活力,更加贴近某一个地区的审美情趣,因此会通过使用方言的方法来刺激节目的收视率,这样带来的效果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

本文从方言的概念出发,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的背景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并且对于主持人使用方言的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都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方言的使用方式,希望能够为主持人在节目制作中方言的正确使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主持人;方言;效果;使用目录引言 (1)一、方言定义 (1)二、主持人方言使用的效果 (1)(一)正面效果 (1)1. 吸引本地收视群体 (1)2. 传承传统地域文化 (1)3. 人文关怀的具体呈现 (2)(二)负面效果 (2)1. 限制收视群体的扩展 (2)2.内容容易走向三俗 (2)三、主持人方言使用的策略探析 (3)(一)方言与普通话进行融合与取舍 (3)(二)主持人专业素养的加强 (3)(三)主持人审美情趣的提升 (4)(四)多种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 (4)参考文献 (5)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主体开始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也开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为了进一步的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很多电视台纷纷推出本地栏目或者是制作和本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在这种背景下,方言的使用也开始活跃起来。

一、方言定义方言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地方话,是某种语言的变体,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发音和语法构成,在节目中通过主持人的口头表述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

可以说,主持方言的使用发展到现在已经趋向于稳定。

二、主持人方言使用的效果(一)正面效果1.吸引本地收视群体由于方言类节目一般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收视群体,因此对于方言的使用,能够使得这些本地的收视群体拥有较大的观看兴趣,再加上对于本地生活事件以及新闻的报道等,就很容易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并且能够拥有较为稳定的收视率。

另外,主持人对于方言的使用能够使得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能够享受到观看节目的乐趣,因此在吸引本地收视群体的作用上,主持人对于方言的使用是有很大的正面效果的。

2.传承传统地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在很多地方甚至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现象,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南方山区,这些地方的方言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有很多都是没有文本记载的,因此对于这些方言的保存主要还是依靠于口口相传,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于方言的使用,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保护作用。

3.人文关怀的具体呈现人文关怀是一种应该要内化在事物发展表面的,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来说,就是要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想观众所想,对于他们所希望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要不断的进行挖掘,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具体呈现。

对于电视节目的本土观众来说,他们在观看到本地区的节目的时候,希望能看到更多有关于本地的新闻,也希望能够听到更多的生活化的方言的使用,这也是方言节目在和其他节目进行竞争时候的有力武器。

(二)负面效果1.限制收视群体的扩展很多的电视节目在进行制作的时候,一旦出现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大量的方言甚至是完全使用方言来进行节目制作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个节目收视群体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对于河北省的人来说应该不会选择去看一个闽南语播报的完全听不懂的节目,同样的道理,不同区域的电视节目之间由于方言使用的不同,就很难形成横向的发展,难以在其他不使用这个方言的地方进行推广,因此这样急救严重的限制了收视群体的扩展。

2.内容容易走向三俗首先,主持人在使用方言的时候,会选择自己的措辞,方言来自于民间,跟民间生活紧密相连,并不如普通话工整规范,所以既会有凝练、智慧的语言,也会有低俗不堪的语言,而有些节目为了吸引观众,主持人津津乐道并刻意模仿的恰恰是后者,会造成内容简单、评论肤浅的负面影响。

很多的方言节目缺乏高雅的节目内容,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家长里短的事。

故有些方言节目慢慢会趋于流俗,显得低俗化。

三、主持人方言使用的策略探析(一)方言与普通话进行融合与取舍我国的普通话推广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素养的不断增强,即使是在较为偏僻的地区普通话也已经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因此对于很多年事较高的老人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说,也还是能够对主持人使用的普通话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主持人使用普通话是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的,为了避免出现那种完全的使用方言进行新闻事件等播报的节目难以在外地推广发展更多观众群体的情况,就需要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将普通话和方言融合在一起,这样以来,在普通话的传播中既照顾到了广大的普通话群众,又能够通过方言的使用吸引到本地的群众观看节目,例如汪涵经常在《天天向上》中说一些常德话和长沙话,这些方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吸引更多湖南群众,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说普通话的人了解到这种方言的魅力,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宣传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主持人专业素养的加强在很多方言节目中,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混话”,这些“混话”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文化,更多的体现出了民间的特色,但是很多时候往往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尤其是很多的主持人有时候会出现为了过分的迎合受众的喜好而不惜降低自身的品格,在用于更加接地气的同时,所阐述的事情以及在阐述这件事情时候所使用的语气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出现很大的品质降低。

为了方言所带来的这个方面的困扰,我们可以先从主持人专业素养的强化开说着手,在他们进入到节目的播报之前,经历严格的主持人专业素质考察和审核,让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就能够对节目的播报形成质量保障,而且也让主持人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发挥出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掌控能力,这是其一。

其次,要对主持人的专业素养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

我们知道的是在现在很多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中,很容易出现一种固定的和模式化的主持程序,这种主持程序的固定化很容易引起主持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很容易就脱口而出,那种长期在生活环境下所使用的方言就出现了,而这种方言的出现并不都是有益的,有可能就仅仅是一句口头禅,这种无意义的方言的存在就需要通过主持人专业素养进行有选择的过滤,最终呈现给观众一种有益的、筛选过的方言文化。

(三)主持人审美情趣的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频道的开播,新栏目的设置使得节目内容越来越新鲜,越来越丰富。

而作为电视台“门面”和形象代言人的节目主持人,其个性化、多样化的主持风格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

可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关系着节目价值的实现。

主持人往往集采、编、播于一身,成为整个节目的中心人物。

可以说,每做一档节目,都是主持人学识、才华展示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的风格,有时又具有交叉和互融的特点,即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的风格具有多样性,一个主持人可以兼具两种或更多的风格特点,这些风格特点归纳成一点就是不同的主持人拥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审美情趣会导致不同主持人在面对同一个节目甚至是同一句解说词的时候,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变方言带来的负面效果,主持人审美情趣的提升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主持人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才能对节目中方言出现的频率、出现的时长、出现的时间点进行把握,才能对避免出现负面效果。

(四)多种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更为突出的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客体世界以及对于主体世界的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特色的语言,呈现出自身的个性与认识世界的方式。

多种语言表述能力首先可以体现在具有逻辑性上。

一般来说,逻辑性语言的运用是不会很强调情感的外在化表达的,这种逻辑性语言的表达主要是通过主持人个人知识的丰富、见识的广博以及主持能力的沉稳上,能够冷静客观的分析新闻事件。

其次,多种语言表述能力还体现在具有文化感的语言表述,在这一类语言使用上,主持人在词语的使用上,要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显示出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能够通过各种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来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思考空间。

另外,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还可以呈现出幽默的特点,主持人通过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幽默的语言风格,为观众呈现出新闻事件背后的讽刺、调侃、揶揄等意味,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形成对于新闻事件的思考。

最后,多样化的语言风格还可以体现在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表述上。

具有生活化的语言表述,能够凸显出节目关注民生、贴近观众的视角,在生活化的语能言表述中,主持人不需要对语言的使用考虑到过多的修饰,而是能够用更加平民的视角和缓和语气来对新闻做出播报和评价,让观众在平等的氛围中接收到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1]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3-192[2]彭济川.电视方言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视听. 2015(01)[3]范成刚.广播方言节目主持的风格创新探析[J].神州. 2013(30)[4]胡兴.“内力”造就方言节目的生命力[J].南方电视学刊. 2012(04)[5]方玮,张霆.论方言节目要适度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8)[6]邓晨华.方言节目主持人如何成为“荧屏之星”[J].青年记者. 2013(23)[7]石绍军.浅谈方言节目的文化意义[J].今传媒.2011(05)[8]张霆,方玮.论电视方言节目要适度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9]张彦.方言新闻:还能走多远?[J].声屏世界. 2007(08)[10]蔡志雄.方言节目主持人在民生新闻节目中的语言运用[J].视听.2011(10)[11]关艳.浅析方言节目持续发展之要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