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教育
作者:张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20期
【摘要】; 生态教育是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反应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等理念,通过生态教学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文化意识、综合素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意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策略,其中策略包括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资源、有效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开展生态教育主题活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等,以此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策略提高生态教育的渗透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态教育教材资源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49-010
在当前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中央和国家机关先后对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对企业结构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需要从小培养,从基础教育抓起,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包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理念,高中生物学科中也含有“稳态与环境”等知识内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渗透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教育的成效。
教师应该结合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等,运用科学合理地方法渗透生态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体系建设是当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科是研究自然、动植物与微生物、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渗透着生态教育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既是国家更好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生态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更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生态文明教育不重视。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紧张,需要学习和复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对生态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学校和教师也较少安排生态教育课程,课程中涉及的生态教育较少。
其次是学生缺乏生态文明意识。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对生态方面的问题关注度不够,甚至出现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说明了生态教育是非常缺乏的。
最后是生态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
对于生态教育而言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通过趣味性的生态教育方式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但是实际教学中不仅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运用的教学内容也较为匮乏。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资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态教学渗透到具体教学中,并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资源更好地实施教学。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对于生态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应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以此更为高效地进行生态教育。
例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课程中含有“蓝藻”的相关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个内容拓展我国相关海域和湖泊中蓝藻破坏生态环境的内容,比如运用多媒体展现太湖中蓝藻爆发的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发,从而启发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然后再展示某些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例子,从而启发学生环保意识;接着可以介绍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抗虫基因作物的例子,以此突出基因工程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的优势。
在《稳态与环境》的课本中,含有更多的生态环境内容,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开教学。
(二)有效开发校本课程教学
在高中生物生态教育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合作,根据生态教育的教学目标、生物教材内容等开发校本课程,通过设计和制作短篇文本、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以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从而提升生态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程,组织编写《环境变化与人类发展》的校本课程,通过讲解人体对不同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体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调节,如果超过限度就会丧失调节能力,接着展示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等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认识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开展生态教育主题活动
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更好地渗透生态教育,生态教育的本质也体现出其实践性的特点。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每年的一些特殊节日创设相关主题活动、更好地进行生态教育,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开展“我植树我快乐”的主题活动,
在环保日开展“爱鸟周”、“保护湿地”等相关主题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更好进行生态学习。
(四)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教学
生态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到生态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家乡生态调查,或者向社区宣傳垃圾分类的知识等,以此提高生态教育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态教育的内涵、学生认知能力和生物核心素养等渗透生态教育。
教师应该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意义、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资源、有效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开展生态教育主题活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等,更好地落实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教育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李嘉颖.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陈艺红,肖巧玲.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98-98.
[3]孙雪北.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北方文学,2017(15):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