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探究式教学形式浅析 姚穗,闫光亚,刘国强 A Brief Analysis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YAO Sui, YAN Guangya, LIU Guoqi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rregular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form of the irregular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re analyzed. The affect and meaning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the irregular education is stated. The form of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s discussed. The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and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emphasized, combining with several representations of irregular education and the demand of teaching of our country. In aspect of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the content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he form of education, discuss and research how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irregular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using their own qualifications combining with permanent exhibitions,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and the Inquiry-Based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irregular education,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quiry-Based experiment teaching
摘要:本文就我国科学教育中非正规教育的现状与科技馆目前的非正规教育形式进行分析,阐述科技馆在非正规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对科技馆的教育形式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我国科学教育的方向与本质,结合目前我国非正规教育的几种不同表象与教学的需求。从教育的标准、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教育形式三方面,探讨研究科技馆在非正规教育中如何利用科技馆的自身条件,结合常设展品、教育标准、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提升科技馆的非正规教育功能。
关键词:非正规教育;科技馆教育;探究式实验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相关文献的出台,国家提出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如何从自身角度出发,利用其与其他非正规教育场所不同的展教内容,因地制宜地发挥科技馆“教”的功能,对学校教育进行完善和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姚穗,高级工程师,安徽省科技馆馆长,安徽省科技馆新馆建设负责人。 闫光亚,原安徽省科技馆馆长,高级工程师,科技部、中国科协《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总体组成员,中国科协《科技馆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规划》课题组组长。 刘国强,高级工程师,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单元负责人,合肥迅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1
1 科技馆与科学教育 1.1科学教育的两个方面 科学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为正规教育、另一是非正规教育。做为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学校义务教育被称之为正规教育,近年来伴随着教改的浪潮,进行许多变化与提升,对促进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上有不菲的成果。 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本案就探讨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对国民进行科学教育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
1.2科技馆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相较于学校的正规而言,科技馆是现代社会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机构。它所承担的是非正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它也是为适合现代科技发展而诞生的新颖教育阵地,是社会公众学习科学技术、感受和体验科学技术发展的理想场所,更是现代人提高自己科技素养必不可少的地方。 国家《科技馆建设标准》[1]指出:科技馆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中,专门将科技馆列为“减负 后青少年课外活动重要场所之一,希望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科技馆事业尽管起步较晚,但不论从数量、规模、展品内容与创新形式上,如今都已位居世界前沿水平。 我们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以领先全国的先前眼光,来发挥科技馆在“科学教育”这块上更大的潜力。
2 我国非正规科学教育现状 2.1科技馆与其他非正规科学教育场所比较 要解决科技馆在非正规科学教育中的建设问题,就离不开对其他几种目前较为常见和主流的非正规科学教育场所的了解和分析。 目前我国常见和主要的非正规教育场所有:校外辅导班、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少年宫,以及科技馆等。
几种主要的非正规科学教育类型对比 类型 特点 教育内容 校外辅导班 学校课程教育的延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学校时所学习课程的不足,本质上是学校教育的“补课”。 课本教材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 以组织文体活动和展开兴趣小组的方式,特点是有组织性的兴趣教学活动。 文体类 科技类兴趣小组
科技馆 具有展示条理与科学原理的知识线,特点是有科学性和自成一格的科学体系。 分类的科学知识
其他 诸如职业学校、兴趣培训场所等,大部分是为了满足个人爱好和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兴趣和专业技能 2
不同类型的非正规教育场所和基地,都对提高全民素质和科学素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以“科学性”和“科学体系”这2点最为明显。又因其独特的硬件条件,精细的科学知识分类与归纳,成为非正规科学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当前科技馆的教育方式总结 目前,随着探究式学习在正规教育中的推广,科技馆教育工作围绕素质教育形成了日趋科学和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从其活动的主要外在表现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科技交流等几种主要形式。 科技馆教育表现为非线性、随机式的模块化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不同,科技馆教育并不十分强调对观众实行系统的、非常全面的知识教育。即便是一些内容丰富、专题性强的临时展览,也仅仅是对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化与全面阐述。
科技馆几类不同的教育形式特点 类型 特点 教育内容 展览教育 自成体系的展教结构,主题制的内容构成。特点是有展览体系的串联知识点。 模块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
培训教育 预设主题的科普课程,专家和学者的经验与知识分享。 既定主题的科学知识探讨
实验教育 科技类拼装、体验实验工作室,一般是电子电路、机器人以及简单的电磁类等模型化拼装。 一般为电磁类、机器人、搭建模型类
科技交流 既定主题,主要是科学热点问题的研究。具有适时性、流动性等特点。 科学交流与研讨 这几种形式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分,常设科普展览其展品本身就含有很大的实验成分在内,较为系统的实验教育则往往又以培训的形式开展活动,展品辅导人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也含有相互交流与咨询的特点。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展览教育以具有系统化的展教设计外,其他几种多为有限定的主题或临时的主题的教育方式。 而且,即便是常设展项的展览教育,其内容的系统性也是建立在展示的主题与整体内容场馆的内容脉络上,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3]之间关联较少; 另外,实验室与临时展览等,对常设展项并没有利用起来,只是借助科技馆的场地与氛围。因此,教学辅助基地要实现对“展品”的利用,以及与《教育标准》的结合。
3 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建设思路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技与生活》、《历史》等学科是目前国内主要的学科内容。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有7个方面是最主要的: 统一的科学体系概念;探究式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空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历史与本质。 这七个方面也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的目标建设[5],当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上述方面要求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在充分利用新馆的常设展项的展品内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整体内容范畴,进行统一整合,使展品服务于教学。 具体设计上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