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2-24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72
【学用导读】运用调胃承气汤主治病证,一要重视因病变部位不同而调整服药方法如病在胃可频服泻热,在大肠可顿服通下,二要重视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阳明热结缓证:腹胀满或疼痛,按之则痛,心烦,蒸蒸发热,或呕吐,舌红,苔黄,脉沉。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调胃承气汤,以主治阳明热结缓证为基础方,以主治阳明胃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侵袭阳明而内结,壅滞气机,以此而演变为阳明热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大便不调,胃脘灼热,舌质红,苔黄厚或燥,脉实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急、慢性肠胃炎,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细菌性痢疾,结肠炎,痔疮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调胃承气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其他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调胃承气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调胃承气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糖尿病,乙型脑炎,荨麻疹等。
【中医治法】泻热和胃,顺达气机。
【方药西用】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肠运动、抗炎、抗菌、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处方用药】大黄酒洗,四两(12g)芒硝半升(12g)甘草炙,二两(6g)
随证加减用药:若心烦者,加黄连、竹叶,以清热除烦;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消胀;若腹痛者,加白芍、郁金,以活血缓急止痛等。
【煎服方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编者注:此用法是伤寒论第29条所言)。
温顿服之(此四字是伤寒论第207条所言)。
【方证研究】阳明浊热内结,浊气壅滞不行,则腹胀满,或疼痛,按之则痛;浊热上扰于心,则心烦;浊热逆乱于外,则蒸蒸发热;浊热上冲,胃气不降,则呕吐;舌红,苔黄,脉沉均为阳明热结之征。
其治当泻热和胃,顺达气机。
方中大黄泻热去实,推陈致新。
芒硝润燥软坚,泻热通便。
甘草益气和胃,防止苦寒伤胃。
【使用禁忌】脾胃虚弱证,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